一、工业的含义
对什么是工业说法很多,按照国家《统计年鉴》的解释:工业,是指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它同农业(即第一产业)的区别是: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其基本生产资料是土地,生产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季节性;而工业的劳动对象是自然资源或采掘品和农产品,农业是用人工培育的生物方法生产产品,而工业则是以机械为工具,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生产产品;前者的载体是土地,后者则是矿区或厂房;前者的生产受区域性和季节性限制,而后者却很少受到限制。
工业同服务业(即第三产业)的区别在于:工业生产的是实物性产品,其厂地一般是不开放的,而服务业生产的一般是非实物性产品,并且具有不可储存性和生产与消费同时性等特征,其服务场所是对外开放的。
工业具体包括四大部分:(1)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如采矿、晒盐等;(2)对农副产品的加工和再加工,如粮油加工、食品加工、纺织、制革等;(3)对采掘品的加工和再加工,如炼铁、化工生产、石油加工、机器制造、木材加工等,以及电力、自来水、燃气的生产和供应等;(4)对工业品的修理、翻新。
为了便于分析和管理,我国对工业的分类,一般采用“两分法”和“三分法”:所谓“两分法”即将工业按照产品用途划分为重工业和轻工业,凡生产生产资料的产业划归重工业;凡生产生活消费品和制作手工工具的产业归为轻工业。
所谓“三分法”,即按照所处的不同生产阶段,将工业分为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在这三大部门中,又可划分出39个大类、188个中类和250多个小类,其中:采矿业包括6个大类、14个中类和26个小类;制造业包括30个大类、168个中类和220多个小类;电、燃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包括3个大类、6个中类和5个小类。
为什么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非常重视发展工业,甚至把它提高到兴国强市的战略高度?其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发展工业可以增强经济实力,避免被边缘化,有的历史学家认为,中国在近代史上之所以屡战屡败,根本原因就是用传统农业去与现代工业对抗,失败是必然的;二是可以扩大就业,改善民生,即无工不富;三是可以增加财政收入,繁荣地方经济。另外,发展工业还具有提升国民素质的作用,因为现代工业企业对员工的要求,要明显高于农业和传统服务业。
二、葫芦岛市发展工业的优势
发展工业,要扬长避短。那么,何为长,怎样才能扬己之长?其实所谓长,指的就是优势。从这些年葫芦岛市工业在市场中的表现和横向对比看,起码具有以下优势:
一是主要产品的需求优势。在葫芦岛市生产的主要工业产品中,大多属于基础性原材料产品,如:油、电、化工原料性产品和锌、铜、钼等有色金属产品。这类生产资料性产品与其它生活消费品相比,不仅需求广泛,而且还具有需求的长期性和不可替代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和优势,决定了这类企业的长寿性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平稳性。这也正是一些城市如,深圳、青岛、唐山、营口等地极力促进重化工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二是骨干企业的规模优势。我们知道,远洋航行船越大,抗风浪的能力就越强。商海竞争也是如此,规模较大的企业在竞争中可以获得成本优势、创新优势、融资优势和一定程度上的垄断优势,而葫芦岛市恰恰有一批这类企业。如,中石油下属的锦西分公司现有石油炼制能力600多万吨,待新项目建成后,炼制能力将达到1700万吨,届时将成为中国四大石油炼制企业之一;又如绥中电厂现年发电量100多亿度,待二期工程建成后年发电量将超过200亿度,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火力发电企业;再如,葫芦岛锌厂有色金属年产量已接近50万吨,成为亚洲三大锌冶炼企业之一;还有渤海造船厂,年造船能力近期将达到400万载重吨,成为中国六大造船基地之一。上述企业对葫芦岛市经济的稳定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支撑和牵动作用。
三是支柱产业的延展优势。电力、石化、有色金属和船舶制造是葫芦岛市的四大支柱产业。有了充足的电力,就为大力发展工业提供了最重要的动力支撑;而围绕石化和有色金属产业所生产的原料性产品,又可以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业,其延伸产品多达数十种,目前这两大产业的精深加工度还不到10%,如果将其提高到50%,每年就可新增产值近200亿元;围绕船舶制造可以推进配套本地化,每年也有数十亿元的产业税值空间。
四是工业结构的多元优势。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很强的市场驾驭能力和企业管理能力,搞产品多元化是很危险的。而做为一个地区或城市则恰恰相反,如果没有形成产业多元化,则是非常危险的。有些地方如东北的三大林区和我省的阜新市,为什么会出现经济萎缩现象?究其原因,就是由于产业过于单一,一旦出现市场变化或资源枯竭,就会陷入极其被动的境地。而葫芦岛市已基本形成多产业并举的工业结构,这就大大提高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正如俗话所说的,东边不亮西边亮,丢了南方有北方。
五是经济地理的区位优势。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地理位置较好,地处环渤海经济圈的中段,东与东北地区最大的经济体沈大城市群相连,南与中国北方最大的经济体京津唐地区相邻,距两大经济体的中心区域直线距离均不超过400公里,这对降低企业的运输成本和实现市场依托,提供了有利条件;二是交通比较发达,铁路有京哈大动脉贯穿葫芦岛市,公路有京沈高速和102国道双线并行,水路有葫芦岛和绥中两大港口,这对加快物流集散提供了便利;三是依山傍海,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东北地区少数几个冬季气温较高的城市之一,这对降低企业的冬季成本和吸引外来投资都有好处。
三、葫芦岛市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葫芦岛市工业的主要问题是工业经济总量偏小,规模工业经济总量占全省不到2%,沈阳、大连等城市的规模工业增量比我市的存量还多;工业投资规模小,全年完成265亿元,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排名全省最后一名,1000万元以上开工、续建项目仅有132个,全省最少;中省直企业发展受限,中省直企业受集团计划影响,减少了生产计划,如2013年,葫芦岛有色金属集团公司进入重整程序,预计全年生产负荷只有50%左右,同时频繁检修,影响企业正常生产,锦天化检修15天,锦西石化分公司停产检修45天,计划加工原油465万吨,比去年减少65万吨。
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第一、企业素质偏低。主要表现为:一是体制落后,大部分企业还处于由旧到新、由粗放到规范的过渡阶段,现代企业制度尚未普及,法人治理结构还不完善,缺少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二是管理水平偏低,缺乏懂管理、会经营的高级管理人才,高耗低效和高成本、低增长的状况比较普遍,多数企业还停留在独裁式、家族式和粗放式的管理阶段;三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较差,缺少危机意识,存在固步自封、小富即安的倾向,科技研发投入较少,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
第二、结构不尽合理。从产业结构看,轻工业、精深加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低,分别仅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6%、20%和22%;从区域结构看,县域经济依然较弱,全市3个县市(兴城、绥中、建昌)的GDP仅占全市的34.3%,民营工业产值仅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0%;从产品结构看,高附加值和高科技产品比重偏低,国家级名牌产品更是凤毛麟角。
第三、发展环境欠佳。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如港口建设缓慢,南北通道建设刚进入论证阶段,机场建设尚未纳入议事日程,一些沿海和中心乡镇的基础设施还无法满足工业发展需要,等等;二是软环境建设有待加强,主要表现为:发展思路还不够科学,优惠政策尚未落实,经济人才比较缺乏,权力寻租仍然存在,行政办事效率明显偏低,缺乏有效便捷的行政、金融、技术、信息和人才服务体系;三是周边压力越来越大,国际金融危机对葫芦岛市80%的工业企业产生了巨大冲击,不仅订单锐减,而且客户也大量流失,加之沈阳、大连的磁吸效应,以及周边城市对葫芦岛市的挤压、拦截和抽吸,使葫芦岛市的发展环境有不断恶化的迹
四、葫芦岛市工业的发展方向
一是大力发展民营工业。目前,葫芦岛市民营工业占全市工业的比重大致在30%左右,而浙江已达到90%。为什么要强调发展民营工业?因为民营工业具有体制的先进性,与市场天然的融合性,以及经营决策的灵活性等特点,这就决定了民营企业的发展活力要远远超过国有企业。他这种应变能力,自我发展能力,是国企无法比拟的,这已被世界经济发展的事实所证明。
二是重视发展清洁工业。现在葫芦岛市的污染问题,尤其是冬季,非常严重,不仅影响群众健康,同时也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形成无法调和的矛盾,第三产业发展要求的是青山绿水和蓝天、白云,只有这样才能大力发展旅游业。因此,大力发展清洁工业,走低碳化和循环经济的路子势在必行。为了一点利税和暂时的稳定,而容忍高污染企业的继续恶性排放是一种非常不明智的行为。
三是引导发展城郊工业。一个城市要上档次,恐怕首先就得要把你的重化工业迁移到郊区去,如果我们的工业园区都建在市内,后遗症会越来越大,这一点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首钢作为北京的头号利税大户,依然被迁往唐山,就足以说明问题。
四是积极发展轻型工业。应该重点发展食品加工业,把葫芦岛市的农副产品,如水果、水产、粮食等,进行深加工,这样既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又可推进城镇化建设。
五是重点发展高新产业。包括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制药,航空航天,精细化工业等等,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有较强竞争力,有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产业。葫芦岛市目前高科技产业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不到10%,90%以上是传统工业,这种状况必须尽快改变。
六是推动发展链条工业。葫芦岛市目前的化工、有色、船舶制造和农副产品等行业基本上都是有头无尾,生产的是原材料产品,后续的深加工没有跟上。每年由于精深加工业没上去,所造成的附加值流失高达数百亿元。咱们现在的精深加工度不到20%,合理的比值应该提升到50%左右。也就是说我们的锌锭、铜,我们化工总厂的化工产品都应该就地进行加工转化。这样既增加了税收,扩大了就业,还提升了企业效益。
通讯地址:葫芦岛龙湾大街葫芦岛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欢迎媒体选用并寄送样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