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海蓝


  
原以为海南是屐着凉拖鞋的槟榔女,秀发无尘,没想到日前的一篇报道,让她的形象在我心目中蒙上阴影。
20131211日,新华网海南频道/中新网以《污染物南下袭海南 雾霾攻陷海口》为题,并配新华社记者魏骅所摄实景图片报道说,当日16时,海口市空气质量指数(AQI)达到148,空气质量为三级,属于轻度污染,其中海南师范大学监测点AQI已达到159,空气质量为四级,属于中度污染。记者根据环保部门的数据统计,过去130天中,海口空气质量共有75天为优,42天为良,13天为轻度污染。
想探究一下我的理想之爱为何微恙,输入“海南雾霾”一搜,居然有“海南在线网站”的“三亚现少见雾霾天气市民戴口罩上街”一目,一点击,显示“页面不存在”,大概是迫于某种压力,或者担心负面影响而被删除。
网页可以删除,只要手指的功夫,而雾霾要删除,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不管这雾霾是不是海南的地产品,至少不是海南的特产。得病不可怕,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关键。资本主义还得梅毒啊。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短短5天的大气污染造成多达12000人丧生,但它推动了英国环境保护立法的进程,如今伦敦雾霾不再。
去年春节应同学挚友之邀,在海南他家小住两日,任海风洗了30几个小时的肺,几十年的这一遭感觉奢侈得很。可今天,海南也遭空气污染,叫我如何不痛心肝!如果任其发展,大概中国人只有背井离乡到海外寻求一阵子小喘换气的机缘。以后老来春节,工资下降,如果加上通货膨胀,我有能力到海外洗心革面?即使有那个能力,我也不愿意啊,因为我深深地疼着爱着我的祖国。
还记得小时候口渴,扒在地上像牛一样将嘴巴伸进河塘,便有了无尽的甜美沁入心田。现在回到老家,河塘之水哪敢半滴?就连井水都只配清洗汗臭脏衣了。
海南乃天涯海角之地,神州的净土,就像男人们的处女情结,容不得玷污。这雾霾背后的罪魁祸首,恐怕才是最需要关注的。
人们北漂成为一梦,雾霾南漂成为一痛。透过雾霾,痛定思痛。
深呼吸这个最基本的需求,倒成了现在老百姓最幸福的追求,很值得我们深思。在今年3月份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习近平用一个生动的小故事阐述了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他说,假如用发展所获得的效益,不能弥补破坏后需要的补偿,那么发展就是无用功,这就要思考我们发展追求的到底是什么。
总理李克强也指出,“我们及时并如实向公众公开了PM2.5的数据。积累问题是个长期过程,解决问题也需要一个长期过程,但是我们必须有所作为!我们一方面要加大环保执法和其他相关方面的工作力度,另一方提醒公众加强自我防护。这件事需要树立全民意识,需要全民参与,共同治理。”
不日前参加长江商报企业家沙龙,与我同台演讲的是一位上市的环保设备和工程企业主。民营小企业上市很不容易,基本前提是企业必须做着国家鼓励发展的行当。台下向我们纷纷提问的,很多都是环保企业或者提问环保问题。折射出的导向标让我感到一丝欣慰。那次我演讲的题目是《市场一体化的商机》,特别推荐休闲养生和养老产业。当然,在这个产业培育之前,更急迫的恐怕是支持救命的环保产业。
那些想要“逃离”的大款大腕们,与其伸手去接海风吹来的房单,不如砸钱与国家“共同治理”环境。
那些至今执迷不悟的还为数不少的政客们,也该从GDP的单兵突进中“思考我们发展追求的到底是什么”。
那些糟糕的政绩考核机制,走程序的环境预评及“可批性”研究报告,走过场的达标检控,以罚代管的流弊等等,也该从法律和制度层面来个大彻大悟的清洗。
海南的海难是暂时的,我相信,海南终究会海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