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必须强调的是,心理测试不一定准确,只是提供一个参考。具体的测试内容我也不太清楚,也找相关负责的老师联系了,至今尚未得到回复。因为我也想做个心理测试,我担心自己的心理排查结果也不一定合格。为什么呢?前段时间读了高铭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发现精神病和天才都具有偏执的品格。我当然不敢自诩为天才,但做为一个平凡人,我也经常会表现出偏执的一面。除此以外,我还怀疑自己有一定的强迫症。比如,我每次离开家门不到一分钟,我就会怀疑自己没有锁门,因此必须回去再检查一遍。有时候思考问题比较投入,忘记自己已经检查过了,还要反复检查好几遍,才会放心出门。
我想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绝对的心理健康既无标准,也不存在。所以,对于测试结果,大家不必介怀,就当是我们彼此增进了解的一个契机。当我打电话找你聊天的时候,也希望你不要有什么压力。我找你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你心理测试不合格,也可能是因为我想通过你了解不合格同学的近况,也可能是其他的事情。例如,我很欣赏你最近的表现,我觉得你在某方面具有天赋,我可能需要你的帮助等。
通过我对一些同学的了解,存在的心理问题具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打破原有生活习惯、规律和节奏所引起的不适。这种不适可能是源自大学制度与高中制度的差异,可能是源自实际大学生活与自己理想大学生活的偏差,可能是源自来到一个陌生城市之后的惶恐,可能是源自对未来生活和学习目标的迷茫,也有可能是对自己高考发挥失利的懊恼和对财大的不满······最后导致部分同学无所适从,甚至引起悲观、失望、焦虑、烦躁、敌对、抑郁、偏执和不安的情绪等。这些都很正常,是一个人进入一个新的环境之后的正常心理反应,只是大家的敏感程度或者说适应程度不一样而已。因此,也不是一两天就能够调整过来,能够适应得了。我会帮助大家逐渐去适应新的生活,但同时也需要你们的配合,一起努力。
其次,借这次心理排查的机会,我想谈谈大学教育“多目标性”所带来的一些不适。高中教育的目的说白了就是奔着高考去的,而大学教育则不都是奔着考研去的。同学们未来面临多个选择:考研、出国、工作、创业等等。问题就出在“未来”,因为未来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因此,面临大学生活的各种诱惑,很多同学同样会表现出无所适从的迷茫。到底应该干什么?再没有人像高中那样在你的屁股后面撵着走了。此外,青年人血气方刚,也容易被各种事情所诱惑,但你必须学会抉择。
例如,你必须自己选择是否接受一份爱情,我们不能像高中那样把禁止恋爱写入校规,因为这是违宪的。我也不能活生生地把一对情侣拆散,因为这是不道德的。但是,我要告诉你们,爱情不是荒废学业的借口,大学谈恋爱不是错事,但如果因此而影响到学业,那就可能是错事了,自己要学会把握好分寸。其实,如果能够处理妥善,恋爱并不必然会影响到学业。例如,我的爱人就是我的大学同学,但我们的恋爱并没有影响到我的学业。我不仅拿了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科学与技术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三个学士学位,而且还通过了大学英语六级考试,顺利考上了研究生。
再比如,在大学里旷课,不会再像高中那样查处严格,甚至找家长谈话,大学的处罚顶多是不让你拿奖学金。但既然你决定逃课了,自然就没想过要拿奖学金,因此这并不能对你构成约束。当然,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一些突发、紧急、重要的事情与课程产生冲突,如果选择请假的方式,并不会对你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坏的影响。但是,如果因为懒床、玩网游、逛街等事由,长期或者经常旷课,最后导致多门课程挂科,影响到毕业、工作、升学和出国等,这个严重的后果自己要预期到,也只能是你自己承担。我会给你一些警告和忠告,但不会像高中那样开家长会,请你的家长过来谈话了。
你们都是成年人了,这些道理应该都懂,希望你们能逐渐适应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