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国经济增长有逐步趋缓之趋势,有的人就把经济放缓的原因归罪于工资的提高,认为是工资的提高形成的中国经济的放缓。这样的认识是非常错误的,中国经济放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形成全球的消费疲软,由于世界大宗商品价格提升,由于许多国家为了转嫁危机和化解危机而乱发货币,由于中国经济的发展长期依靠出口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形成的。生产是为了销售,只有把生产的商品销售出去后才能够再生产,生产的商品如果销售不出去,就会形成商品的滞销,生产的停止,工人的失业。在一个国家或者世界范围内的生产,其生产的商品只有销售出去后,再生产才能够继续进行,如果生产的商品出现滞销,出现大量积压,就会形成生产的停止,工人失业和工厂的倒闭,就会出现国家范围和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每一个生产单位包括不管是集体的,个人的还是国家的生产单位,都想把自己生产的商品销售出去,通过商品的销售获得利润后,收回成本进行继续投资再生产。要销售掉生产的产品或者商品,就必须有买者,也就说必须有持有货币的购买者,只有国家内的人民或者世界范围内的人民拥有相应的货币,才能够购买相应的商品。
中国30年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出口来拉动经济的主要动力之一,是因为依靠的低工资,因为工人工资低,就可以尽量降低产品的出口价格,在同别的国家的同类产品的竞争中用价格优势而击败对手。但是发展到今天,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世界购买能力下降,由于别的国家要保护自己的工业的生存,就必须对中国出口进行贸易保护主义,所以中国出口就成为问题。也就说在工资不提高的情况下,出口也必然会形成困难。而且中国30年出口产品主要以低端的加工制造业为主,这些并非高技术的行业,在经济繁荣的时期,那些发达的国家是不想做的,人家只做高技术性的产业就可以了。当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人家就可以自己做这些低端产业,以增加就业来保证社会的稳定,所以就必须用贸易保护主义来保护自己的低端产业的生存,就必须把中国产品挡于门外。也就说你中国出口的产品怎么便宜,人家也不会进口你的,因为国家利益决定了。
中国工人工资的提高不是引发经济发展放缓的因素,反而是阻挡经济发展严重放缓,也就说如果不提高工人的工资,中国经济发展的放缓会更厉害更严重。中国是13亿人口的国家,如果我们假如中国劳动力人口和退休领工资的人口共计为9亿,如果年个人人均工资为5万,那么总工资就是45万亿;如果中国工农业的生活资料总的产值也是45万亿,而且国家的进出口是平衡的,那么中国人45万亿的购买能力就会把工农业生产的45万亿的产值购买干净。当然国内的购买能力一般小于国家生产能力的,但是有的时候是大于生产能力的,只有很少时候是平衡的。当国内生产能力大于购买能力的时候,就必须用出口大于进口的办法来解决产品的销售问题,当国内的购买能力大于生产能力的时候,就必须依靠进口大于出口来解决消费能力不能够满足的问题。如果以个国家工资是低工资国家,那么这个国家的国内购买能力就低,人民就没有消费能力。如果国家的工人工资低,国家的生产能力高,就必须依靠出口来销售产品,所以中国就是由于前30年工人工资低,形成国内消费能力低,必须依靠大量的出口才能够解决强大的生产能力,就形成贸易长期的大量顺差,形成大量的外汇储备。只有提高工人工资,人民才具备购买能力,才能够提供国内消费能力,才能够把国家的生产能力生产的产品消化掉,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才能够健康运转。
劳动生产创造的是财富,这些财富只有让劳动自己享受了,劳动者才能够感觉社会的公平和合理。用大量的出口,用大量交通运输工具进行出口换来大量的废纸,劳动者是得不到任何好处的。国家与国家的贸易应该以平衡为基础,也就是国家间贸易应该以相互贸易的平衡为基础,这样就能够保证相互之间的劳动产品等价互换,不同劳动成果的等量交换,就不会出现大量劳动换无用废纸这样的荒唐现象。
如果国家年生产消费品的能力是90万亿,那么我们工人年工资为10万,那么这90万亿的产品就会被人民消费掉,就不会出现产品滞销,工业停止,工人失业和工厂倒闭这样的现象。增加工人工资是提高国内购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使产品的销售通常,工业运转正常,人民幸福,国家富强的良方,绝对不是经济放缓的原因。
中国经济放缓的根源
评论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