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审委员不能一“辞”了之


        日前,证监会网站挂出的一则公告称,第十五届主板发审委委员颜克兵因个人原因辞职,证监会决定解除颜克兵担任的第十五届主板发审委委员职务。在新股发行暂停一年多的时间内未见动静,如今IPO开闸在即,发审委委员却出现人事变动,该公告引起市场的强烈关注。

        颜克兵为第十四届主板发审委委员,其第十五届的任期则到明年5 月底,而监管部门是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办法》第九条规定解除其职务的。第九条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就包括“本人提出辞职申请的”这一条,当然也包括如果发审委委员因为违规、监管部门认为其不适合担任委员职务等情形的,也将会被解除职务。

        证监会发审委是企业上市必须面对的一道关口,并且也是最后一关,企业能否上市成功,发审委委员可谓掌握着“生杀大权”。由于位高权重,自中国证监会推出发审机制以及成立发审委以来,还没有任何一位委员因为任何原因辞职或被解除职务的。因此,颜克兵此次辞职引发市场行“注目礼”其实并不意外。

        发审委委员虽然辞职了,但却不能一“辞”了之。一方面,证监会公告显示颜克兵是“因个人原因辞职”,然而到底是什么“原因”,公告中找不到答案,仅仅只是冠以一个“第九条规定”。是颜克兵个人存在违规行为,还是其它方面的原因,监管部门至少应该明示,这也是维护投资者知情权的表现。毕竟,2011年海联讯涉嫌造假上市,颜克兵即为三位签字的律师之一。此其一。

        其二,颜克兵供职于北京市天银律师事务所。资料显示,2011年,该律师事务所负责IPO项目成功过会11家,被否5家,被否率31.25%,为业界最多。除了已被立案调查的海联讯之外,2010年曾引发市场上极大关注的苏州恒久,也是天银律师事务所的项目。如果律师事务所或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中有人担任发审委委员职务,其业务量便会成倍上涨,个中利益不言而喻。颜克兵的辞职是否与此有关,亦未可知。

        另一方面,除了此次颜克兵被解除职务外,此前,因违规持有所审核上市公司的股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委员吴建敏曾于2011年底遭到证监会的解聘。发审委委员与重组委委员或被解聘或被解除职务,在这一切的背后,其实凸显出监管部门对于这些手握大权的“编外人员”的管理存在缺陷。事实上,这两位都是目前已被曝光了的,那些存在问题至今仍然处于“潜水”状态而没有被发现的相关委员又有多少吗?

        客观上,无论是重组委委员还是发审委委员,其实都是市场利益链中的一环。其职业胜任能力与职业操守,不仅与其个人利益、任职中介机构的利益有关,更与相关上市公司、广大投资者以及资本市场的利益有关。因此,今后如何选择重组委委员与发审委委员,显然是监管部门必须面对的又一问题。至少,相关委员不能成为“问题”委员,更不能让其带“病”上阵审核。因此,颜克兵虽然辞职了,但监管部门应该从中汲取更多的经验与教训,以利于今后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