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恋与人生
1、初恋是生命最初的觉悟,是生命第一次强烈地意识到自身的残缺。没有人能说出自己觉悟的时间,但是,没有人会忘记那第一次砰然心动的感觉。人生没有比这种心砰砰直跳的心律更美的音乐,这纯正的“天籁之音”更会成为我们生命中最悠长的内在动力,只要还能在内心听到这种砰砰之声,那么,我们便应坚信“我还活着。”
2、“情不自禁”只适合形容初恋时的状态。在我们今后的人生中,即使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其程度注定无法与初恋的品质相比,而且可能会越来越弱。这种由强到弱的过程,既可以是生命的老化进程,也可能是生命污染的过程,更有希望演变为生命成长的净化历程。但不是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享受这个过程。
3、爱情至上是初恋者的阶段性坚守的一种可以凌驾于自我生命之上的价值观。一个可爱的价值观,一个可怕的价值观。一个人如果没有经历过由这种价值观的主导的生活,那么他注定没有品味过人间原滋原味的两性之爱。
4、初恋的本质更是情感的。“女人为情而性,男人为性而情”的逻辑不一定适合初恋期动机的评价。人们从这段经历中完全能够发展出超越性的友爱,这就是初恋情结的泛化。
5、初恋在精神上是貌似强大的,这种自我封闭性的强大其实经不起外部世界太多关怀式打击和物质性诱惑,纯情地坚持下去的往往制造出的是悲情人生。人们在精神层面上往往歌颂这种悲情,在生活中又不愿自身参与这种悲情,这是人的感情与理性的纠结。
6、初恋是永恒的记忆,会永存幻想,请相信“真的回不去”的忠告。无论多少年之后,都要放弃那变质了的补偿心理,只有这样才能成全初恋的高保真的回放。
7、父母紧张子女的初恋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在其中投放了太多自己对恋爱、婚姻的主观期望与个体失望,并企图借机达成自己期望而未曾达成的、弥补个体在自我身上己经失望的。这种心态是完全能够被理解、却不能被完全赞同的,因为生命的本质之一是己属性,鲜活的生命从来都不是复制品,它不属于任何人的“希望”。
8、父母反对子女初恋到达了一定程度之后,会严重破坏或长期影响亲子关系的维系,这种亲情中的负性情绪积累的危害会在父母老龄时充分呈现出来,回避陪伴便是这种负性情绪最温和的表达。成熟后的子女会在中年之后开始主动修复与父母的亲情关系,但这个条件是子女己经学会了理性地反省,中观地认识人生。
9、初恋的特征是吸引与被吸引,是忘我甚至无我,是在对方的快乐中达成自我的价值实现,是一种只求与对方在一起为唯一目的的活动,是一个大世界的主动切割与小世界的顽强建立。它与性爱有关,而与婚姻无关。把初恋视为婚姻的前曲是社会学的认知划分,与初恋本身毫无关系。
2013-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