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 产业转型 政务增效
福建南安全面推进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
□ 南 轩
创新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生命力。在8月份召开的福建南安市创新转型暨金融改革工作推进会上,市委书记黄南康给出如下注解:“创新转型是破解发展隐忧,推动长远发展的核心动力。”
作为福建省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和泉州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南安现有3万多家民营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19家,亿元企业276家,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主力军。
为促进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和产业“换挡提速”,南安市不断探索和实践创新发展道路,“十二五”伊始就制定出台了开展“创新发展系列年”活动及实施方案,从2011年~2015年,每年均设置一个活动主题,全力打造现代创业创新型经济强市。
科技创新
点亮城市发展进程
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试点是南安围绕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全力推进的一项重点工作。
结合现代创业创新型经济强市建设目标,南安市明确以“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创建工作作为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主题,提出到2015年,基本建成创新基础良好、创新能力突出、创新环境优越的科技创新型城市。
去年年底以来,南安市抢抓泉州市获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和“民营经济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大机遇,边改革、边探索、边实践、边突破、边创新,扎实推进各项改革任务和特色工作。目前“综改”试点工作开局良好,代表泉州市通过2013年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实地考核。
去年,南安被福建省科技厅确认为省级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是全省唯一的县级试点;今年,南安被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成为福建省本次获确定的唯一试点城市。据了解,南安市在首届创新型国家百强县中列第32位,且已连续数届蝉联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2011年、2012年专利申请和授权连续两年居全省首位。截至今年10月份,南安市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专利2928件,其中发明专利82件,同比增长22.39%;申请3403件,其中发明专利341件,同比增长17.99%,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件,专利申请和授权保持较好的增长态势。
南安市以“创新发展系列年”活动为载体,加大科技创新资金投入、人才引进和政策扶持,通过制定《南安市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纲要》、《〈实施纲要〉主要任务责任分解》等文件强化保障、明确责任,力争三年内建成全省科技创新型示范城市。同时,南安市积极构建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引入东北大学、华侨大学、华中数控等高校名企与本地企业交流对接,形成产学研一体、上下游协作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开展实施企业研发“五清零”、“六提升”专项行动,确定80家“五清零”企业和70家“六提升”企业,为提升行业创新能力、形成行业技术创新平台、构建特色鲜明的区域创新体系夯实了基础;实施科技项目带动,积极做好科技项目相关政策宣传工作,以立项支持和经费补助等形式提高企业生成科技项目的积极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产业转型
激发企业创业热情
在深入实施“创新发展奋进年”活动中,南安市提出产业集群“五融合”,体制改革创新“五拓展”等三大任务、15项工作举措。
实现产业集群发展“五融合”,即通过加速行业间融合、产业与科研融合、产业与工业园区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和二三产业融合,助推南安产业集群发展。
实现体制改革创新“五拓展”,即拓展民企“二次创业”政策空间、拓展金融体制改革试点空间、拓展人才队伍培养引进空间、拓展社会管理创新领域空间、拓展党建科学机制模式空间,助推南安市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8月份,南安市召开创新转型暨金融改革工作推进会,对加快创新转型、推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工作进行部署,表彰了2012年度创新奖获奖单位和个人,进一步激发全市的创业创新热情。
今年1月~10月份,南安市工业增加值完成334.43亿元,比增14.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85.08亿元,比增15.5%;全市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4家,净增41家,总数达到719家,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完成1059.67亿元,比增17.7%。
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得益于技改转型与产业优化升级。
今年以来,南安共上马31个地市级重点技改项目,单项投资均在2000万元以上;有12个省级“百项千亿”重点技改项目,1月~10月份共完成技术改造投资124.3亿元,比增23.2%,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85%以上。
在促进产业转型中,南安敢于向自身开刀,淘汰落后产能,为行业龙头企业腾笼换鸟,促进产业升级。近年来,南安关停了1家漂染企业、7家造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12.85万吨、3000万米。前三季度,南安单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耗能同比下降9.8%。
转型升级为传统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今年1月~10月份,南安几大主导产业继续给力发展,石材陶瓷、水暖厨卫、鞋服轻纺和机械装备分别完成规模产值312.71亿元、140.41亿元、363.31亿元和197.85亿元,分别比增17.1%、17.9%、14%和29.6%。
传统产业加快转型的同时,南安市还大力发展光伏光电和电子信息产业,重点支持太阳能电池及应用技术研发、LED及应用技术研发,集聚发展光电产业链及电子信息产业。目前光电信息产业基地入驻项目共有68个,完成投资44.76亿元、建筑面积约104.4万平方米。
政务增效
突出服务民营经济
———在全省县级行政服务中心率先推行多部门、全业务“预约服务”,涉及103个行政审批项目,截至目前已为企业提供服务61,698人次;
———在全省率先开通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提供随时随地在线式的“微服务”、“智能服务”,已处理各类业务近2万条,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
———在全省率先建成并使用行政审批智能免表申报库,利用智能化的电子文档仓储方式,创新了行政审批材料申报方式,已覆盖至各类证、照等审批结果及其申报材料共15,272项;
———在全省率先启用电子政务平台新行政审批系统,梳理全市600个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和行政确认项目以及365个便民服务项目,“晒出”了公开、规范、有序的“权力清单”。
……
在南安市行政服务中心实施的多个“率先”,只是南安市在“民综”改革中突出方便民营企业,服务实体经济,优化发展政务环境的众多举措之一。
南安市市长王春金表示,加快职能转变,南安注重持续优化政务服务。近年来,南安大力推行行政审批创新,政务在“瘦身”中不断提速提质增效。在全省率先开发行政审批自助终端服务机,前来审批的企业或市民,只需填写综合表单,将基本信息填写清楚后,在线提交,系统自动根据审批链条涉及的不同部门,把它分解成不同的申报表,直接推送到各部门的审批窗口电脑上,大大减轻申报人的不便。
通过积极践行“马上就办”和率先梳理形成四大审批链条并推动阶段式网上并联审批,进一步提速审批效率,南安市目前的行政审批时限已压缩至法定时限的69.9%,即办件率达75%。
为配合“中国石材城”水头镇的国家级小城镇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南安市抓紧抓好进一步简政放权和强镇扩权工作。在2010年报送南安市委常委会研究并报泉州批准的《市直部门放权授权事项》的基础上,今年把需要县级统筹管理、实施以外的各种事权,逐项下放至水头镇并确保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时限压缩至法定时限40%以内。南安市行政服务中心于日前整理出市级第二批行政审批事权拟下放水头镇行政服务中心审批事项,涉及市安监局、城乡规划局等13个部门49个事项。
除致力打造与服务型、效能、廉洁政府相配套的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外,南安市还积极引导企业在技术引领、产业协作、管理创新等方面进行改革,并做好政策指导、土地使用、金融改革等方面的服务保障工作,政务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从而营造出亲商安商的社会氛围和创业创新的发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