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债务20万亿元,未来3年城镇化需求投资资金25万亿元,现在中央对地方政府的债务不兜底,下一步可能通过给予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来融资。当然需要先立法,让地方政府成为发债主体,并给予评级化,禁止信托、BT、违规集资用于基础设施的投资。把暗箱操作转变成透明化,并且项目融资必须要有背书官员,出现的质量、腐败、偷工减料、高价买单等可以在将来进行追究责任,官员可以调离该地方到别的省市担任职务,但是背书的责任就像岳飞背上的“精忠报国”一样永远相随。面对这种环境和45万亿元资金缺口,地方政府资金如何求解呢?国内有专家给予融资出路,如消费税、房产税、资源税,这些可以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笔者认为,这种作法并不可取,会把经济打垮,通过整合提升企业产品利润率的方法,才是正确方法,具体如下。
第一,过去招商引资、大量投资基础设施、大量卖地发展房地产这种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过时,资金是不支持这种消耗型发展模式的。发市政债融资规模是有限的,请问哪个省政府融资可以达到万亿以上近两万亿元的规模的?所以,地方政府融资数量必定是大大减少了。必须邀请提升企业产品利润率的专家,来指导辖内新三板、股交中心、开发区、高新区、经济区、产业园、零售业、外贸、国企改革等企业产品的利润率,这才是增加地方政府税收的关键,也是壮大企业的关键。可谓一石二鸟,这种专家是各地政府、各行各业、尤其是私募基金投行、银行等的抢手货,所以,笔者建议抢先大量承包这种专家指导的数十次,通过先付款买断指导次数和培训次数。过去是“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现在是“手中有顶才,心中不恐慌。”
第二,通过对整个辖区内的信贷资金进行统一管理,凡是公司企业信贷的一律先通过地方政府备案,说明用途。不过一般要提早一个月申报,地方政府一般10天给予专家指导,如果能够通过并购重组就不需要信贷的一般不用信贷资金,把宝贵的资金用于地方政府的基础设施投资、民生投资、农业投资。只有不能整合并购的,才给予信贷。如果省级政府能够做到这一点,就能盘活一些不必要的信贷资金的浪费了。可是这一点,全国大多数地方政府并不知道。
第三,央行金改为了推进存款保险,就需要通过抬高利率成本,导致银行间市场引发恐慌,这才是容易推广存款保险的营销之道。今年6月、9月、12月的钱紧就是这种市场预演,引发老百姓担忧银行存款不安全,迫使老百姓愿意进行存款保险了。实际上,存款保险意义不大,但是却大幅推升了利率。对银行、企业均不利,如果按笔者的第四驾马车的一系列整合大量减少信贷,就能规避巨大的风险了。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虽然地方政府资金缺口45亿元,但是只要能够提升辖区内千千万万的企业利润率、公司产品利润率就能化解,但问题是,放眼全国,能够大幅提升企业产品利润率的专家可谓凤毛麟角。所以,当务之急,抢专家对口人才,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