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热议粮食安全 单仁称中国农业需要更多的褚橙和柳桃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12月23日至24日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有两个关键词引人注目,要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粮食安全如何保证?要想农民有奔头,路该怎么走?

  12月25日,央视财经评论员、单仁资讯集团董事长单仁做客央视午后财经节目时指出,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如果不控制耕种成本,只依赖国家去补贴,空洞会越来越大。他建议,在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努力降低耕种成本的同时,还要努力提高农产品的出产率。

  而要想农民增收,使农民体面起来,他指出中国农业要走向产业化、规模化以及品牌化。实际上,中国已经有了很多农业品牌形成规模化。近期原红塔集团董事长褚时健再创业,在哀牢山种了2400亩冰糖橙,树立起了“褚橙”这个品牌,联想柳传志打造的“柳桃”和褚橙一起受到热议,这些都给中国的农业发展带来很多启示。

  保证粮食安全不能只依赖国家补贴

  关于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要进一步明确粮食安全的工作重点,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仍然必须坚守,同时现有耕地面积必须保持基本稳定。

  2013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了60193.5万吨,同比增长了2.1%,成功实现了十连增。但一方面,我国粮食安全也存在隐忧,进口量连年增加,2011年我国粮食净进口总数达到1900万吨左右。

  有人说,这几年我们进口各种粮食逐年增加,如果用外汇可以买到足够的粮食,相当于买到了土地和水等资源,为什么还要坚持基本生产自给呢?

  这就要用全局的眼光看到,粮食安全是需要诸多方面综合考虑的问题。粮食安全首先是总量安全,要考虑未来有一天可能出现的战争、政治等因素可能带来的影响。单仁举例说,中国的“水稻之父袁隆平”研究出的种子只占全中国使用总量的10%,中国的很多种子被国外的利益机构给控制了,这对粮食安全也是一个潜在的威胁。

  单仁指出几个严重的问题需要关注:第一,我国粮食进口的速度快速上升,2011年比2010增长100%以上,2012年比2011年增长了80%,而过去,中国粮食的自给率保底是在95%,现在已经逼近了这个底限;第二,国家提出18亿亩耕地红线仍须坚守。可近十年左右,中国的耕地减少了1亿亩;下一步要看农村城镇化的政策问题,如果不能守住耕地红线,中国未来的粮食安全战略一定会出问题;第三个是质量问题,比如镉米等等。食品安全这次会议也提得很细,用了四个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综合来看,中国的粮食总量是逐渐受威胁的趋势,同时因为污染严重,质量情况也不容乐观。共同导致粮食危机越来越严重。

  为什么进口的粮食便宜?去年南方地区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粮食生产的价格比越南、泰国普遍高15%左右。因为国外的规模化耕种比例高,而中国的大部分农村地区,尤其家庭承包,人均土地面积太小,很难形成规模化生产,导致耕种成本过高。

  单仁指出,要想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如果不解决基本的控制耕种成本的问题,只依赖国家去补贴,空洞会越来越大。他建议,未来土地流转是必然的趋势,鼓励有经验有技术的人去大面积耕种。

  有农业专家也指出,要让农民承包的土地的使用权、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去流转,必须要形成一个适度的经营规模。

  在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努力降低耕种成本的同时,还要努力提高农产品的出产率。

  中国目前的农产品出产率在全球是最低的,主要农作物平均的产量仅仅相当于全球前三名国家的60%-70%的出产率。2000年至今,中国的农产品的产量增长了96%,但化肥投入量增加了500%多。

  单仁建议,政府在支持农民的时候,除了减税之外,更需要投入去改造农田让其变得高产。

  他还支招,在保证数量增收的同时要节支。国人每年浪费的粮食在8000万吨,相当于中国2亿人一年的口粮,浪费太严重。从国民的生活方式和对粮食的态度方面都要转变,大力发扬“光盘”意识。

  农民如何更体面?

  多年来我国一直坚持粮食收储制度,保证粮食安全和农民利益,这些年粮食价格涨幅也不小,但是与城里人相比,农民的收入仍需要大幅度提高。

  据统计,2013年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7.7%,农民人均现金收入7627元,同比实际增长9.6%,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超过三比一。

  中央会议指出,要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要提高种地集约经营、规模经营、社会化服务水平,增加农民务农收入。

  单仁表示,要想农民体面起来从三方面出发,首先收入好,二是收入稳定,第三是生活环境比较好。他建议,完全靠土地耕种的收入较低,要提升农民的技能教育,做一些深加工收入高的附加产业。不仅仅靠国家补贴,真正发展农村的第三产业。使中国农业走向产业化、规模化以及品牌化。

  实际上,中国已经有了很多品牌形成规模化。近期知名的比如,原红塔集团董事长褚时健再创业,在哀牢山种了2400亩冰糖橙,树立起了“褚橙”这个品牌,近期联想柳传志打造的“柳桃”和褚橙一起受到热议。

  单仁资讯的企业家学员中,有一家把传统的放养鸡定位成刚性需求的月子鸡,差异化定位打出了自己的品牌。这些都给中国的农业发展带来很多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