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川大莘店龙王山之阳英烈园 北宋抗金名将翟兴翟进皇帝多次下诏賜封


 

   

 

  北宋末年金兵大举进攻中原,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正月,宋钦宗割太原、中山、河间三镇给金以求和,对金称侄,金军暂时北撤。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三月,金兵复又南下攻宋,东京汴梁失守陷落,金兵掳徽宗、钦宗二帝和百官及后宫,押往金国老巢上京,北宋灭亡。靖康二年五月,徽宗的第九子赵构在南京(今商丘)即位,改靖康二年元年为建炎元年。建炎三年(1129),西京洛阳落入金人之手。宋高宗在金兵大举入侵面前,仓惶南逃,经浙东入海至温、台(今属浙江)。绍兴元年(1131)十一月,高宗诏移跸临安(今浙江杭州),四年(1134),高宗在临安建明堂,五年(1135)立太庙,八年(1138)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在北宋王室南迁至建南宋首都于临安的特殊历史时期,宋朝军队主力主要采用保卫南逃朝廷安全的战略,而中原及巩县的宋王室陵寝就无力保护,《宋史·翟兴翟进列传》记载洛阳龙门南名门大族的北宋末抗金名将翟兴、翟进兄弟,率伊川、汝阳、嵩县民众,为保卫中原挺身而出,给来犯金兵以有力打击,保护了宋王室陵寝,牵制、打乱了金军南下一举消灭宋朝的战略,为南宋的建立赢得宝贵的时间,立下不朽功勋。在朝廷官军全部撤走的情况下,义无反顾投入抗金斗争。翟进、翟兴兄弟团结并率领中原各地的地方武装,奋不顾身迎击来犯之敌,为保卫黄河、保卫中原、保卫洛阳河洛家乡、保护宋王室陵寝浴血奋战。为抗击金兵,洛南数万翟氏族人捐躯战场,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捍卫华夏文明的悲壮史诗。

鉴于当时特殊历史时期形势和洛南翟氏坚持敌后抗金的功勋,宋朝朝廷打破自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以来实施的地方大员不得“集文武于一身”的惯例,正式破格任命翟兴、翟进兄弟为集政权兵权于一身的镇抚使大员,可以征兵、征税、征粮。皇帝多次下诏对二翟加官进爵,翟进官至“武功大夫,阁门宣赞舍人,充西北兵马都铃辖,寻授马步军副总管,升本路制置使,兼知河南府”。翟兴官至“承信郎、京西北路兵马副辖、陕西宣抚司”、“河南尹、京西北路安抚制置兼招讨使”、“河南孟、汝、唐州镇抚使,兼知河南府转武略大夫,兼阁门宣赞舍人”、“加封武功大夫,忠州团练使”、“追封为保信军节度使”。翟兴被害后,南宋朝廷任命其子翟琮继承翟兴的官职。

伊川平等乡大莘店龙王山之阳有北宋抗金名将翟兴翟进英烈园,据《宋史·翟兴翟进列传》和《三朝北盟会编》记载,宋高宗多次下诏称赞并加封翟兴翟进:

1、建炎四年(1130)八月。金人侵犯陵寝,翟兴遣其子琮统领官赵林率兵由河阳孟州至巩县,永安军邀击,屡战皆捷,袭逐至渑池县出界。皇帝诏曰:果毅自奋,智略有馀,总合师徒贾,携剑摧锋之勇。袭逐虏寇,有履军搴旗之功。翟兴加武略大夫兼阁门宣赞舍人,为河南府孟汝唐州镇抚使,马步军都总管兼知河南府,事管内劝农使。
   2
、绍兴元年(1131年)元月二十八日 皇帝诏曰:翟兴在河南以孤军守国家之地,忠义之气坚若金石,擢加武功大夫、忠州团练使。尔奋身校长,不忘国恩,独以貔虎之师,屡挫夷虏之众,辑绥民旅祗奉寝园,遂定洛京,益张武卫,朕甚嘉之,进阶三等,以旌尔功,仍陟军团,俾持使节至是。以翟兴军为忠护军。
  
3、绍兴三年(1133年)四月,皇帝诏曰:“翟兴雅好,将帅之略亟,励忠勤之规纠,合师徒镇临方,面肃中权之威令,御外侮於封圻,骇兹强敌之凭陵,誓与孤军而尘击”。“宜举彰以昭大节。”

 

大莘店龙王山之阳有北宋抗金名将翟兴翟进英烈园

 

北宋抗金名将 翟兴墓碑

 

北宋抗金名将翟进墓碑:

 

 

北宋抗金名将 翟兴之子翟琮墓碑

 

 

北宋抗金名将 翟进之子翟亮墓碑

附录1

文化广场--文化杂谈
民族英烈 河洛悲歌
北宋抗金英雄翟进翟兴

http://forum.home.news.cn/detail.jsp?id=63126887

2009-01-19

作者:翟智高

北宋末年,金兵大举进攻中原,西京洛阳陷入敌手。建炎三年(1129),宋高宗在金兵大举入侵面前,仓惶南逃,经浙东入海至温、台(今属浙江)。四年(1130)四月,高宗因金兵北撤,还越州(今浙江绍兴)。宰相吕颐浩认为越州偏在一隅,形势、漕运皆非所便,国家命令难通四方,要求先定驻跸之地。绍兴元年(1131)十一月,高宗诏移跸临安(今浙江杭州),命两浙转运副使徐康国等先营公室。二年(1132)正月,宋高宗进驻临安。四年(1134),高宗在临安建明堂,五年(1135)立太庙,八年(1138)定都临安。
  
一、牵制、打乱了金军南下一举消灭宋朝的战略,为南宋的建立赢得宝贵的时间,立下不朽功勋

在北宋王室南迁至建南宋首都于临安的特殊历史时期,宋朝军队主力主要采用保卫南逃朝廷安全的战略,而中原及巩县的宋王室陵寝就无力保护,《宋史·翟进翟兴列传》记载洛阳龙门南名门大族的北宋末抗金名将翟兴、翟进兄弟,率伊川、汝阳、嵩县民众,为保卫中原挺身而出,给来犯金兵以有力打击,保护了宋王室陵寝,牵制、打乱了金军南下一举消灭宋朝的战略,为南宋的建立赢得宝贵的时间,立下不朽功勋。在朝廷官军全部撤走的情况下,义无反顾投入抗金斗争。翟进、翟兴兄弟团结并率领中原各地的地方武装,奋不顾身迎击来犯之敌,为保卫黄河、保卫中原、保卫洛阳河洛家乡、保护宋王室陵寝浴血奋战。为抗击金兵,洛南数万翟氏族人捐躯战场,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捍卫华夏文明的悲壮史诗。

鉴于洛南翟氏坚持敌后抗金的功勋,宋朝朝廷正式任命翟兴、翟进兄弟为集政权兵权于一身的官府大员,翟进官至“武功大夫,阁门宣赞舍人,充西北兵马都铃辖,寻授马步军副总管,升本路制置使,兼知河南府”。翟兴官至“承信郎、京西北路兵马副辖、陕西宣抚司”、“河南尹、京西北路安抚制置兼招讨使”、“河南孟、汝、唐州镇抚使,兼知河南府转武略大夫,兼阁门宣赞舍人”、“加封武功大夫,忠州团练使”、“追封为保信军节度使”。翟兴被害后,南宋朝廷任命其子翟琮继承翟兴的官职。

《宋史·翟兴、翟进列传》记其战事,其中所记的地名大部分都位于伊川“秦郑”、“秦楚”、“晋楚”古道附近,很有必要对此段历史进行深入研究。
 
二、金兵来犯,临危受命,为保卫黄河、保卫中原、保卫洛阳河洛家乡、保护宋王室陵寝浴血奋战

据《宋史·翟进翟兴列传》记载: 翟兴,字公祥,河南伊阳(今伊川大莘店)人。从小就以勇猛而闻名四乡。翟进,字先之,翟兴的弟弟。曾当过捕盗的班头,屡次立功,称为京西洛阳第一将。

当时盗寇王伸祸害中原,翟兴与弟进应政府招募起兵击败盗寇王伸贼,名声大振,号大翟、小翟。金兵进犯北宋京师(开封),西道总管王襄写信请翟兴统领军马抗金,因保护巩县宋王陵有功,朝廷封为承信郎、京西北路兵马副辖、陕西宣抚司。建炎二年(1128)十月,翟兴之弟翟进被叛将杨进所害。他率兵击杀杨进,三年(1129)正月任命为河南尹、京西北路安抚制置兼招讨使,绍兴元年(1131)九月进三官,为武功大夫加忠州团练使。

当时有强盗翼德、韩青等人,在汝洛地区杀人越货,无恶不作,残害百姓。翟兴组织骑兵,追袭贼寇,生擒翼德。翟进追击,斩韩青于艾蒿,平定贼寇。

1127年,金兵进犯卞京京师,朝廷密诏宋朝河南留守、西道总管王襄,会兵三万赴京城,至叶县,王襄欲引兵南逃,翟兴翟进劝说王襄不听,翟进临危受命,自带一部军队持书而西。

翟兴翟进率兵至福昌(今宜阳三乡,有福昌阁),遣兵袭金营,见金兵骑兵往来,翟进设伏,俘获敌骑兵。金兵逼近灵山寨,翟进父子兄弟与之战。

宋军以前驻军山西晋城的统制高世由,投降金兵,金国封高世由当西京(洛阳)的留守。翟兴与弟翟进亲率集乡兵七百人,夜行昼伏到洛阳。夜半攻入洛阳,生擒高世由,再捷于伊阳白草坞(今伊川彭婆白草洼)。都总管孙昭远至洛阳,命翟进防守渑池界,授翟进武义大夫,阁门宣赞舍人

金兵攻打渑池北黄河渡口白浪隘,在金兵渡河一半时,翟进出兵攻击,大败敌军。金兵再次重兵攻占洛阳,此时,陕西经略使范致虚已会兵五路军马到达潼关,欲收复西京洛阳。翟兴翟进率领的翟家军在洛阳、伊阳与金兵作战中伤亡上千人,但仍顽强抗敌,又选精锐三百人,乘夜间袭击金兵大营,放火烧毁敌人营寨,焚死者甚多。又战于万安山驴道堰(今吕店乡拉马店),生擒金将翟海。翟进率兵追敌,金兵退守偃师梅花谷(今水泉口),翟进勒兵西抵龙门,屡次与金兵在龙门北伊洛河夹河地区作战,赶走金兵,乘胜攻入洛阳。当时洛阳城墙坚固,翟进兵力虽少,但坚决守护洛阳城,等待潼关援兵。

于是金兵调集怀州(今焦作)、卫州(今新乡)、蒲州(今山西运城)、孟州(今孟县、温县、济源)诸州重兵围住洛阳城,用大斧砍开洛阳各个城门进入城内。翟兴翟进率士卒和翟家军与敌人展开巷战,浴血奋战洛阳城,翟家军为保卫洛阳大部分为国捐躯,翟进次子翟亮战死,翟进率少数亲兵突围。朝廷闻知翟进率兵保卫洛阳之战的惨烈情况,加封翟进为武功大夫,阁门宣赞舍人,充西北兵马都铃辖,寻授马步军副总管,升本路制置使,兼知河南府

三、前赴后继,浴血奋战,联络地方武装,联合抗金

金兵重金买通翟进身边部将杨进,杨进暗中叛变投敌,翟进不知,不幸被杀害。敌军乘势进攻,翟家军损失惨重。翟进之兄翟兴率余众奋力保伊川,保家乡。第二年,翟进被叛将杨进杀害之事奏于朝廷,朝廷封翟兴代替翟进。为京西北路宣换制置使,兼京西北路招讨使,兼河南府。

叛将杨进屯兵鸣皋山北,翟兴与子翟琮率乡兵攻打,杨进弃辎重南逃。翟兴追击至鲁山县,杨进被乱箭射死,洛阳和伊川一带得以平安。有贼寇王俊占据汝州,翟兴引兵前往,王俊弃城逃到馓盖山,翟兴追击贼寇,脱掉官服,大呼说:“你们不认识我了!我是翟总管呀”,王俊部下久闻翟兴大名,都纷纷归顺翟家军。

建炎四年(1130)八月。金人侵犯巩县的宋皇家陵寝,翟兴遣其子琮及统领官赵林率兵由河阳孟州越黄河至巩县,与护陵的永安军一道打击金军,屡战皆捷,将敌寇逐至渑池县出界。

消息传到临安,宋高宗很高兴,随即下诏称赞并封賜翟兴,皇帝诏曰:果毅自奋,智略有馀,总合师徒贾,携剑摧锋之勇。袭逐虏寇,有履军搴旗之功。翟兴加武略大夫兼阁门宣赞舍人,为河南府孟汝唐州镇抚使,马步军都总管兼知河南府,事管内劝农使。

建炎四年八月二十七日丁卯,金人立刘豫於北京,国号齐。黄河东和豫北地区相继陷落,当地有识之士举兵拉起地方武装自保。翟兴遣派密使,送蜡书联络那里的地方武装,联合抗金,向密、王简、王英等部,都意接受翟兴领导。于是翟兴上奏朝廷,准予这些地方武装编入翟兴领导的敌后抗敌编制,宋高宗下诏,授于翟兴兼任黄河东北路军马使。翟兴将皇帝诏书派人传遍敌后各个山寨,于是山西的汾阳(太原)、泽州(晋城)、潞州(长治)、怀州(焦作)等诸州山寨首领皆愿意听从翟兴号令抗金。

翟兴像貌魁伟。发怒时,头发竖起,即“怒发冲冠”。军中缺食时,常以糠菜食之。他经常以忠义激励将士们,大家无不奋勇当先。在河南多年,金人不敢犯宋皇陵。

绍兴元年(1131年)春,金重兵攻占洛阳,进犯晋南阳城地区,翟兴遣将伏击敌人,俘掳敌军五十余人。又派儿子翟琮率军截断敌军归路,生擒金河东都统保骨,收复阳城县。又乘胜夺取绛州垣曲,进至米粮川。邓州人杨某,趁机拥众自立,伪称“信王”。翟兴派副将将董先,剿灭伪“信王”武装,追击到陕西商州,杀伪“信王”杨某。

绍兴元年(1131年)十月二十四日 高宗皇帝诏曰:翟兴在河南以孤军守国家之地,忠义之气坚若金石,擢加武功大夫、忠州团练使。尔奋身校长,不忘国恩,独以貔虎之师,屡挫夷虏之众,辑绥民旅祗奉寝园,遂定洛京,益张武卫,朕甚嘉之,进阶三等,以旌尔功,仍陟军团,俾持使节至是. 以翟兴军为忠护军。

金人扶持刘豫伪齐傀儡政权占据中原,翟兴屯军洛阳南伊阳新城古城一带,成为伪齐傀儡政权的心头大患,使伪齐与陕西的交通不能畅达。刘豫每遣人往陕西,都只能绕道怀(今河南沁阳)、卫(今河南汲县),越太行,由蒲津渡黄河以达。绍兴二年(1132)、伪齐阜昌三年,刘豫计划迁都开封,遣使颐诱降翟兴,许以王爵厚禄,遭翟兴拒绝,斩颐,焚其书。

刘豫对翟兴以及翟家军恨之入骨收买翟兴部将杨伟、董先,密谋害翟兴。绍兴二年(1132年)二月,翟兴以节制军马屯於商州。在一次与部将饮酒时,董先暗设伏兵甲士,轮流劝酒,灌醉翟兴,兵甲冲出,执翟兴於座上,假说是奉以制司之命,将翟兴用枷械锁上,令苏坚卫送至制司,欲於中途杀兴。行方两吉宿山林庵舍中,兴夜梦,若神人告之,使去。既觉,则群卒熟寝,兴乃荷枷械而去,至洛南农家,人识之,咨嗟熟视,遂破其枷械,以糗粮送兴,翟兴得以逃脱去。翟兴除长子翟琮因军务在外,其余二子一女二妾群婢与表弟崔三舍人皆被害。

翟兴得脱后,又召集失散的部下千余人,与数倍于己的敌军战。绍兴二年(1132)三月二十二日,翟兴率部与敌连战数日,人困马乏,马失前蹄,趁翟兴坠马落地之际,隐藏在翟兴身边早已叛变的部将杨伟,上前刺杀了翟兴,割下翟兴的头颅向刘豫邀功请赏。

刘豫密令封锁翟兴被害的消息,道路阻绝,河南消息不通者一年馀,朝廷还不知翟兴被害的消息。

绍兴三年(1133)四月,方有边报送达临安,高宗才知道翟兴自去年三月已为伪齐刘豫所害。

宋高宗闻翟兴罹难,为之深加叹悼,乃下诏曰:固藩篱而外御,权莫大於敌忾之臣,擐甲胄以先登义,孰俞於死难之士,有能兼容是二者,独取名於一时,宜举彰以昭大节。翟兴雅好,将帅之略亟,励忠勤之规纠,合师徒镇临方,面肃中权之威令,御外侮於封圻,骇兹强敌之凭陵,誓与孤军而尘击。奇祸既作,奋势莫回,狼潭驰师,身获死而无恨,气吞贼而有馀。念尔仗节之忠,兴予当伫之叹,可特赠保信军节度使,仍赐三资恩泽,以恤其後。子琮,沈勇有父风,继兴为镇抚使。

翟兴的儿子翟琮,有父亲的风范。翟兴被害后,南宋朝廷任命翟琮继承翟兴的官职为镇抚使。绍兴三年(1133年)四月,翟琮率兵攻入西京洛阳,生擒伪齐西京洛阳留守孟邦雄。五月丙辰,朝廷以翟琮为河南府、孟汝郑州镇抚使。翟琮收余众保洛阳伊川故乡。第二年被伪齐军队攻陷。绍兴四年(1134年)八月,翟琮率余部突围南下至湖北襄阳。高宗下旨授翟琮为湖北利州观察使。

其时秦桧为行营留守,孟庾行营副留守。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癸巳。岳飞被害於临安大理寺狱中,岳云:张宪同时被害。

绍兴十二年(1142年)六月二十八日已丑,翟琮卒。

绍兴十七年(1147年)三月四日丁卯牛皋卒

丙寅都统制田师中大会诸将而统制官牛皋遇毒而归,知其必毙,乃呼门下吏及对家人语以後事,翌日丁卯卒於正寝,故外人唯知皋无病而卒,既而闻其遇毒,或以为秦桧密令师中毒之。

绍兴十七年(1147年)九月二日癸亥赵鼎卒於吉阳军

赵鼎安置在海外者凡数年,秦桧朝旨令吉阳军月具,鼎存亡申尚书省,鼎遣人呼其一子至谓之曰:桧必欲我死也。我若不死当诛及我一家,我死则汝曹无患矣。付以後事不食而死,年六十三四,方人闻之。

四、牺牲巨大,洛南翟氏祖茔被毁

二翟据守洛阳龙门山南地区,扼住金兵南下要道。翟氏族人及中原人民坚持敌后抗金数年之久,为南宋的建立和稳定争得了机遇和时间。翟氏族人为保卫中原黄河与伊川家乡故土,前赴后继,英勇抗敌,大部分血洒抗金战场,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洛南所仅存的翟姓族人,在翟琮(当时的河南、孟、汝、郑镇抚使)的率领下,突围南撤襄阳。金军及伪齐军队遂占领河洛,怀着对宋王室刻骨仇恨及与之对抗数年的洛南翟氏的恼恨,对宋陵及伊川大莘店翟氏族莹疯狂毁坏,掘坟挖墓,抛骨盗宝,宋王室陵寝十之八九毁掘一空,帝颅妃骨,满地乱扔。伊川大莘店翟氏少数留守祖坟故院者,遭残酷迫害被迫背井离乡外逃。故土翟氏祖莹惨遭金兵蹂躏、毁坏;所有墓冢悉数被掘开,大小宝物皆被抢掠一空,棺骨焚毁,撒骨扬尘,马踏骨碎,平毁坟地,不留痕迹迹,惨不忍睹。当地成了百里无人区。翟氏族人隐姓埋名逃离故土。后来待风声稍松,暗地返回家乡,含泪将先人骨殖收拢一处集中掩埋。

附录2

宋金洛阳争夺战(洛阳历代战役系列三十)

http://news.lyd.com.cn/system/2010/11/30/000929984.shtml

 

来源: 洛阳网 记者孙钦良

 2010-11-30 09:06              

五代之后进入宋代,起初西京洛阳无战事,但到了1126年秋,金兵攻占东京汴梁,从此洛阳战事迭起。

  大宋王朝,由洛阳人赵匡胤掀开第一页,书写了一段辉煌。到了宋徽宗时期,辽国境内的女真族开始强大,于公元1115年正月,在今黑龙江省阿城县白城建国,国号大金。

  金建国后,连年对辽作战,不断取胜,公元1125年二月灭辽,然后南下侵略中原,进攻北宋。当年十月,金军第一次南下,围住北宋都城东京汴梁。宋徽宗不想收拾残局,让其长子(钦宗)即位。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正月,宋钦宗面对金国进攻,大伤脑筋,只好割太原、中山、河间三镇给金以求和,对金称侄,金军暂时北撤。

  可是刚刚过了七个月,金太宗进行二次南伐,兵分两路,以骑兵为主,十月攻陷河阳(今孟州)三城,宋军南逃,洛阳告急。当时,守卫洛阳的是西京留守兼西道都总管王襄,他手下有3万兵马,如果死守,不见得输,但此人颇不敬业,打算弃城。临走,他让伊阳(今伊川大莘店)人翟兴、翟进守洛阳,自己则率3万人马撤退,洛阳遂为金兵所占。

  翟兴、翟进兄弟二人,不过是宋军中的下级军官,但在洛阳危急时刻,这两个豫西人勇于担当,招募现在地属伊川、汝阳、嵩县的时人组成“豫西忠义军”保卫洛阳。面对强大的金兵,他俩想尽办法与其周旋。翟兴采取向西迂回的战术,先到潼关,与宋经略史范致虚会师,使兵力稍增,然后引兵东来。翟进则带小股人马,大破金兵于福昌(今宜阳境内)。

  当时洛阳百姓都没有见过金兵,看见金兵骑兵,既恨且惧,但在宜阳境内的这一仗,打破了金兵不可战胜的神话。豫西忠义军大长志气,翟进、翟兴两军会师一处,准备再战,但算来算去,义军还不到1000人,不敢大张旗鼓,于是夜行昼伏,花了5天时间,才抵达洛阳展开夜战。金兵轻敌,没有防备,结果被义军破城而入,杀了金朝西京留守高世由,收复了西京,接着义军在伊阳大败金兵一部,大长中原人民志气。

  形势仍不容乐观,公元1127年三月,金兵掳徽宗、钦宗二帝北上,北宋灭亡,宋室南渡。到了五月,徽宗的第九子赵构在南京(今商丘)即位。他本想坐镇商丘,把金人赶走,但金兵势大,只好移驾江南,建立南宋政权,改元建炎。六月,高宗命孙昭远为河南尹、西京留守、西道都总管。孙昭远招集义兵,命翟进守渑池、翟兴守伊阳、姚庆守偃师,共同保卫西京洛阳。

  当时赵构布置洛阳防线时,心里其实没有底,也没指望宋军能守住洛阳,只指望孙昭远以及翟氏的义兵能看住赵家祖坟——早在宋太祖时期,赵匡胤就欲迁都洛阳,但其弟弟赵匡义(后因避其兄赵匡胤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改名炅)不同意,赵匡胤只好把宋陵建在巩县境内,心理上距离洛阳又近一步,当时在洛阳周边的宋兵有1万人,任务包括御敌和护陵。

  这年十二月,金兵以攻取洛阳为主要军事目标,又一次南下。姚庆在偃师战死,金兵直扑洛阳,孙昭远兵少,撤离洛阳,却被叛军所杀,洛阳陷落。翟进在渑池北小胜金兵后,退往今嵩县、汝阳山区。公元1128年正月翟进又招募义兵千人,连破金兵营地,率众进驻龙门,与金兵夹伊河而战。

  金兵见翟进死守家乡,干脆放弃洛阳,一把火烧掉洛阳民居,迁洛阳居民于河北,只留一部分兵力驻扎白马寺。宋高宗在杭州,听说翟进义军善战,就封翟进为河南尹、京西北路安抚制置使,又命抗金名将韩世忠率所部救援西京。四月,宋金会战于洛阳。由于指挥失误,宋军三战三败,韩世忠率军南走,金兵再次攻入洛阳,翟进率义军与金兵巷战,其次子翟亮战死,翟进暂时退出洛阳。金兵占领洛阳后,见房屋焚烧殆尽,百姓怒目而视,无法立足,弃城西走,翟进复占洛阳。

  攻城与守城,占领与弃守,洛阳争夺战反反复复,战事规模虽然不大,但堪称激烈,之后的拉锯战从未停歇。公元1128年十月,宋将杨进在洛阳南部武装叛乱,欲与金人会合,攻占西京。翟进率军平叛,不幸阵亡。宋任命翟兴继任河南尹,公元1129年正月在鸣皋山北(今伊川县南)大破杨进。次年五月,宋任命翟兴为河南府以及孟、汝、唐州镇抚使。

  宋济南知府刘豫降金,金立刘豫为伪齐国皇帝,都汴京。金兵联合刘豫伪军进攻翟兴,均大败而归。公元1132年春,翟兴部将杨伟被刘豫收买,将翟兴刺杀,河南诸州县大都沦入敌手。翟兴的儿子翟琮,继任父职,收集散兵,于公元1133年正月攻入洛阳,擒伪西京留守孟邦雄。一个月后,刘豫伪军袭击翟琮,被翟琮粉碎。翟姓人为保洛阳前赴后继。翟兴、翟进为国捐躯后,朝廷传旨,赐建祠堂,以示表彰。

  公元1140年仲春,金兵再次来攻洛阳,他们利用南宋叛将李成打先锋。宋西京留守李利用弃城溃逃,河南府长官李兴招募义兵组织抵抗,在天津桥及定鼎门与敌浴血奋战,终因兵力不济,难以挽回败局。最后洛阳城陷,河南州县相继为金兵占领。

  随后,洛阳城复现从前的场景:李兴率义军收复了伊阳等9个县。金朝河南尹李成见势不妙,弃城北逃,退往孟州,宋军再次收复洛阳。这年八月,李成自河阳率5000骑金兵渡河强攻西京,河南知府李兴率宋军英勇抵抗,打开洛阳城与之激战,击溃李成的进攻。李成急忙求援,请来数万兵马。李兴见此,知寡不敌众,不敢恋战,遂放弃洛阳,退守到巩县一带,洛阳又被金兵占领……

  从洛阳争夺战中,我们可以看出,自古没有攻不破的城池,也没有守不住的阵地。金兵并非不可战胜,而北宋、南宋也不柔弱,在金兵金戈铁马攻势下,宋军以及翟氏义兵前赴后继,打了几十年的洛阳保卫战,其坚韧顽强可歌可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