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新闻热点回顾(2013年12月1~7日)
(扑捉当今时代脉搏,留下当代历史瞬间——何其行)
【国际社会深切悼念曼德拉去世】
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12月5日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95岁。国际社会纷纷对曼德拉的去世表示哀悼,唁电从全球各地涌向非洲之角,大国首脑、国际组织负责人、体育界大腕、娱乐明星……一个离开政坛十多年的老人离世,触动了全世界的神经。
● 联合国安理会5日中止了正在举行的会议,15个理事国代表全体起立,为当天去世的曼德拉默哀一分钟,然后发表声明,盛赞曼德拉是一位鼓舞人心的领袖,改变了世界各地许多民众的生活。安理会对曼德拉一生所展现的杰出道德品质和政治领导能力深表钦佩。曼德拉反对种族压迫的毕生斗争和为南非和平过渡为一个统一民主国家所发挥的决定性作用,是为其祖国乃至整个世界留下的永久遗产。
● 非洲联盟(非盟)6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非盟将举行为期三天的哀悼活动,并降半旗致哀。非盟委员会副主席姆文查说,曼德拉一生致力于在南非、整个非洲大陆乃至全世界推动民主、自由和平等,非盟向曼德拉留下的宝贵遗产表示致敬。
●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日分别向南非总统祖马致唁电,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并以个人名义,对曼德拉逝世表示深切的哀悼,向曼德拉的亲属表示诚挚的慰问。唁电表示,曼德拉是享誉世界的政治家,在漫长的岁月里,领导南非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取得反种族隔离斗争的胜利,为新南非的诞生和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他为中南关系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
● 俄罗斯总统普京向南非总统祖马致唁电说,曼德拉是当代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整个非洲现代历史以及南非破除种族隔离政策、建立民主政权都与他的名字连在一起。曼德拉经历了最为艰巨的考验,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仍坚信崇高的人道主义和公平正义。
● 美国总统奥巴马当天在白宫发表紧急电视讲话,称赞曼德拉为最具影响力、最有勇气的人物。他说,曼德拉一生追寻并实现了人人平等的理想,其成就已超越了任何人可被赋予的期待。他称赞曼德拉为全球“最具影响力、最勇敢、最好的人物之一”,其影响力将世代延续。
● 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在一份联合声明中说,曼德拉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是反抗种族主义、政治暴力和偏见的象征,是公正、自由和人权的化身。
● 法国总统奥朗德在声明中对曼德拉表示敬意,认为他是一个非同一般的抵抗战士,一个卓越的取胜者。奥朗德说,这些年来曼德拉是南非民族的化身,南非民族团结的基石,整个非洲的骄傲。
● 英国首相卡梅伦说,曼德拉是我们时代的英雄,(他的离开)像一道伟大的光芒消逝。
●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唁函中说,曼德拉是南非“一位历史性的领导人物”。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荣誉国务资政吴作栋也发表声明,对曼德拉的去世表示哀悼。
● 秘鲁国会议员在当天举行的全体会议上起立为曼德拉默哀1分钟。尼加拉瓜总统丹尼尔·奥尔特加宣布,该国即日起将举行为期3天的全国哀悼活动,所有政府办公机构、公共建筑、军事设施均将降半旗,以此表达对曼德拉的悼念。
据南非媒体报道,南非政府将于12月15日在比勒陀利亚为曼德拉举行国葬,然后遗体将运往开普省曼德拉的老家库努,并在那里举行下葬仪式。曼德拉将与其三个已故子女埋葬在一起。日前,已有多国政要和社会名流表示将出席国葬仪式,其中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前总统克林顿及夫人希拉里、英国王储查尔斯王子等各国王室成员等。



【拜登访华主谈美中新型大国关系令日本大失所望】
作为为期一周亚洲之行的第二站,美国副总统拜登于4日到访北京,先后与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举行了会谈。正如会前双方宣称的那样,会谈涉及了朝核、伊核、叙利亚、东海局势、经贸合作等多个议题,主旨还是围绕美中两国处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如何构建和夯实新型大国关系进行广泛深入的磋商。由于到访时间恰逢中国刚刚宣布划设东海航空识别区,传媒称日本希望拜登访华向中国领导人发出强烈的要求,要求中国撤销东海航空识别区。会后传媒称,会谈令日本大失所望,因为美中两国都有更重要的战略利益有求于对方,有更长远的目标需要沟通。媒体称,美国对小兄弟日本的要求只不过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在情绪上做一下安抚罢了。有专家指出,拜登访华的一系列表现表明美国在对华态度上日趋成熟。


【世贸组织部长级会议最后一刻达成首份全球贸易协定】
世贸组织第9届部长级会议7日巴厘岛落下帷幕,经过5天的艰难谈判和彻夜磋商,159个成员终于扫除多年来的“障碍”,达成世贸组织成立以来首份多边贸易协定。大会主席印尼贸易部长吉达在7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上满怀喜悦地说,这是WTO一场里程碑式的重大胜利。世贸组织总干事阿泽维多在致辞中一度哽咽,他表示,通过夜以继日的艰苦谈判与磋商,各成员展示出了政治意愿和灵活性,终于达成共识,“今天我们终于能说,世贸组织真正做到了。” 他对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的发言为疲惫焦虑的会议注入一股“正能量”以及中国与非洲棉花四国合作取得的丰硕成果表示赞赏。
大会主席、印尼贸易部长吉塔认为,达成该协议,将有利全球贫穷的农民,并为最不发达国家带来直接的利益,可直接推动全球1.2万亿美元贸易值,并营造2100万人就业机会。印尼也可由此增加2%的贸易增长。


【台媒:大陆在沿海部署约200架歼轰-7A战斗轰炸机】
台湾“中央社”12月4日报道,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月刊最新一期称,中国大陆军方非常喜欢歼轰-7A,挂弹量不但是自产轰炸机中最大的,且航程远、维修容易、价钱不高,不断持续采购。报道估算,不计算乌鲁木齐基地的歼轰-7A,大陆空军共部署4个团共96架歼轰-7A,加上海航部署相同数量的歼轰-7和歼轰-7A,估计歼轰-7A总数接近192架,加上训练中心需要部署,可确认大陆军方部署歼轰-7A超过200架,在列装“空地-88”导弹的同时,还为歼轰-7A开发射程至少超过250公里的鹰击-83(YJ-83)空对舰飞弹。


【俄总统普京下令制裁朝鲜:俄态度突变引发种种猜测】
中新网12月2日电据俄新网报道,俄总统普京签署了关于执行联合国安理会三月通过的对朝鲜采取制裁决议的总统令:俄罗斯所有国有、商业及工业企业将被禁止向朝鲜提供制造弹道导弹方面的任何技术及咨询援助,拒绝接受检查的朝鲜船只将不得入港,政府机构会在与朝鲜外交官工作时保持警惕。命令中还列出从事核计划的朝鲜人姓名。
朝鲜2005年宣布自己是核强国,并在2006、2009和2013年分别进行了地下核试验,引发国际社会的忧虑和高度关注。联合国安理会多次对平壤实施制裁,最近的一次是2013年3月7日做出的,禁止朝鲜银行的交易、冻结朝鲜账户、准许检查朝鲜的飞机和船只,以及检查携带大量现金疑似用于发展平壤核及导弹计划的外交人员。此前,俄罗斯并没有同意制裁或反对制裁的反应。普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俄罗斯同朝鲜有着友好的接触,并打算利用这一优势,推进已经搁浅的朝核问题向前迈进。但如今,普京却突然签署这样的总统令,俄罗斯官方也没有就原因进行解释。这一突然“变脸”引起外界诸多猜测。猜测之一是,俄罗斯对朝政策是否发生180度的大转变?猜测之二是,俄罗斯事前是否同中国协调过立场?如果协调过,是否意味着中国在对朝问题上的态度也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如果没有协调过,中国是否将重新考虑对朝的立场和态度要做大幅修正以适应新的形势?猜测之三是,今年11月13日,普京在韩国访问期间,推动一项涵盖亚欧的大型贸易计划,因为这一计划拟以铁路运输为基础,覆盖韩国、朝鲜、俄罗斯等国家。普京表示,他希望此次出访可以促成该计划的成型,并将这一计划概括为“钢铁铸就的丝绸之路”。此前9月,俄罗斯完成了一条长达54公里铁路的修建工程,这条铁路连接了俄罗斯西南部边境城市哈桑和朝鲜港口罗先港。普京希望这条铁路能够最终贯穿朝鲜,并直达韩国南部城市釜山。据报道,普京希望韩国能够在这一计划中持股34%,俄罗斯持股36%,平壤方面持股30%。普京的这一计划无论是在和平时期或是战争时期,都对俄罗斯极具战略意义。朝鲜方面是否没什么反应或是表明“不敢兴趣”而得罪了普京呢?总之,答案将会在不久的将来慢慢浮出水面。但是,大家关心的是,普京对朝鲜悬起了“达摩克利斯之剑”,美韩的喜悦将在不言之中,而朝鲜将做何反应,朝鲜半岛局势将作何发展,中国做好应对的准备了吗?


【韩媒称张成泽亲信被处决:金正恩姑父疑似落马】
据韩联社网站报道,朝鲜向军方发布公告11月中旬公开处决朝鲜劳动党中央行政部第一副部长李龙河、朝鲜劳动党中央行政部副部长张秀吉。消息称,朝鲜这两位要人系金正恩姑父张成泽的亲信。这两位亲信被处决,被视为朝鲜“第二号”人物的朝鲜国防委员会副委员长张成泽也没再露面,疑似落马。
张成泽,67岁,为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行政部部长、朝鲜国防委员会副委员长,拥有人民军大将军衔,同时是金正日的妹妹、金日成长女金敬姬的丈夫。由于他与前领袖金正日的关系,被认为是朝鲜国内实际上的“二号人物”。张成泽不仅是朝鲜第一位高权重的“皇亲国戚”,也被视为金正恩真正登上权力顶峰的左膀右臂。之前韩国媒体分析认为,张成泽一派有遭“清洗”可能。
韩国媒体对于朝鲜高层的人事变动一向超级敏感,经常冒出一些“独家消息”,但有不少消息后来证明是假新闻。比如韩国媒体曾报道金正恩的姑姑金敬姬病危,结果没两天金敬姬公开亮相了。这次的消息来源也几经转手,难辨真伪。美国彭博社称,该消息是韩国反对党议员郑清来援引据称来自韩国国家情报院的消息率先披露的,但国情院拒绝证实或否认这一传闻。


【英美法政要接踵访华:中国大国外交岁末掀高潮】
香港《大公报》12月3日刊载《大国外交岁末掀高潮》一文,文章指出,2013年是中国外交的一个丰收年。习李高层通过外访和出席多边外交场合,成功展示了新一届中国领导人开明、自信的新形象,并且提出了一系列富有远见卓识的观点和构想,宣示了中国的总体外交战略。与此同时,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中国也吸引了一大批外国政要密集访华。10月22日,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印度总理辛格、蒙古国总理阿勒坦呼亚格同日访华,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如今,这一幕得以“重演”,英国首相卡梅伦、美国副总统拜登和法国总理埃罗分别于12月2日至4日、4日至5日、5日至9日接踵访华。
在国际力量的博弈中,大国关系永远是占主导地位的。尤其是作为既得利益者的原有大国与崛起中的新兴大国之前的关系,往往给国际格局带来深刻调整。中国如今所开展的大国外交,就面临着这样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复杂局面。而一年来,习李新班子在处理大国外交方面展现了高超的外交技巧和政治智慧。
文章还说,当大多数国家在对华友好中分享发展机遇、实现互利共赢时,日本、菲律宾正因顽固和愚蠢而被边缘化。



【美国《时代》周刊评出2013年度十大国际新闻】
1、叙利亚内战以及没有发生的战争——俄罗斯说服大马士革彻底销毁化武避免了一次迫在眉睫的军事打击因而使中东暂时维持和平状态,但叙利亚迄今仍在饱受内战摧残。
2、伊朗新篇章——“温和派”鲁哈尼因伊核谈判取得突破为地区赢得缓和氛围。
3、埃及革命的终结?——穆尔西遭军方罢黜导致埃及社会两极分化冲突不断。
4、斯诺登震动全球——披露了美国在全球不同地方所从事的间谍活动。
5、改革主义新教皇方济各——梵蒂冈从此结束了一个传奇时代,迈向新纪元。
6、非洲恐怖活动——非洲各地发生一连串伊斯兰极端主义者发动的恐怖活动
7、孟加拉国工厂灾难——拉纳购物中心发生倒塌,造成1100多名工人死亡。
8、中国的海上紧张局势——持久的“领海”争端有演变成地区危机的危险。
9、印度强奸风暴——德里巴士轮奸案震惊全球,引发全印度大规模示威活动。
10、超级台风“海燕”——导致5000人死亡,近两百万人无家可归。
2013.12.08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