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原理】的导读


 导 读

 

导读为解读本书提供重要的指导思想。这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就是人类需要明确自然本质存在有那几个、及这几个本质存在的确定性关系。明确了这二个问题之后,提出了一些科学扩展思维的阅读方式,通过全书四大部分的论述,一个自然逻辑合理的宇宙观将呈现在人类的意识中。

在人类探索宇宙本质存在的历史议题中,目前可归纳成两个主流:

第一,对现代技术获得的直观的演绎方面,以物为自然本质,其结论是:宇宙的现状是由一个几十厘米的奇点爆炸而成的。

第二,用意识形态对宇宙的演绎方面,以意识内容为本质,其结论是:宇宙的现状是由神造而成。当然,还有许多不同的宇宙观不在这里一一列举。

基于对自然本质存在的不同认定,人类所演绎出来的各种宇宙观实在是天壤之别。上述自然本质由单一概念的“物”和“意识内容”内的神造演绎出来的宇宙观并不能获得宇宙自洽的存在方式,因此寻找宇宙自洽的自然本质是本书的要点。

自然本质的存在不是以单一的概念或因素的存在,而是由三个基本元素“动、力、空”共同构成的存在!

人类历史的宇宙观总是沿用单一本质的宇宙观,这种单一本质的宇宙观永远无法取得自然逻辑的自洽圆满。单一本质的唯物和唯心主义因此都不能构建圆满的宇宙观。

要获得自然存在的逻辑自洽,必须理解自然本质的三个存在元素(动、力、空)。把它们作为自然本质的存在是解读本书的基本点。因此我把对自然本质存在的说明、一篇本该放在书后的附录置于导读之后、正文之前,并认为《存在论》是导读的一部分。

至于想更深入的理解动力空存在关系,参考《宇宙动力原理》和《数学与物理的统一之哲学原理》两部著作会带给您完整的说明。

自然本质存在即不是“物”,更不是臆测的“意识内容”。为什么是“动、力、空”,希望读者通过耐心阅读《存在论》给予对自然本质存在、也称第一性存在的理解和接纳。

就经典而言,无论从经验或理论上,目前都没有一个系统理论自洽的宇宙观。因此阅读本书时,必须在整合和归纳现代思维的基础上扩展出新的思维。认识到人类除受到“直观存在局限性”的限制外,也会对“非直观意识存在”的无限臆测。所以第一,必须超越人类直观的局限。第二,必须排除人类的臆测和假设。用理性和辩证,认识到自然本质存在是以人类看不到的存在(形而上)方式存在。而且这种形而上存在必须能够通过实验、数理和逻辑来证明。而不仅仅是通过人类思维的臆测或自定义,这点尤为重要。

导读除了给出上述具体问题的提示外,同时也期望,在阅读本书时不要全部以过去经验的常识、理论、道理、学术作为框架来限制自己的思维格局。在您看来,纵然有千般的错误,也恳请您具有博大的包容之心来包容这些新的学术思想。

确定自然本质存在之后,全书分为四部分。【引】、【语义】、【逻辑】和【人与自然】。

【引】给出用比较通俗的思维方式来理解全书的精简提示。

【语义】讨论如何解读某些术语词汇的语意,纠正和规范过去对一些术语解读的分歧。在《存在论》新观念的基础上,用多种方法和视角,对一些重要术语进行必要的分析,使读者在阅读本书时尽可能有相同的语义,为阅读全书统一思路。

【逻辑】主要以自然存在的逻辑演绎出人类如何看待宇宙的存在方式。同时指出,用经典逻辑体系解读宇宙存在的不足。比较了自然逻辑体系和经典定义下的逻辑体系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别。为理解宇宙的终极自洽存在方式提供正确的逻辑思想。建立一个自然自洽的、统一的宇宙观。

人类历史宇宙观的不统一、不自洽、不能获得有效的进展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语义问题,另一个是逻辑问题。

人类文化、语言、文字发展至今虽然丰富多彩,但语言文字仍然存在很多模棱两可、模糊不清的语义、语境、意境。而逻辑问题很容易受控于“直观存在意识(唯物)”和“非理性存在意识(唯心)”。同时,这两种意识在认识宇宙本质也是以单一本质来解说。因此都不能获得正确的宇宙观。

解决了上述问题,有了文字语意的统一和理性的逻辑,一个自然、正确的宇宙观必然汇入人类文化的主流意识。

 

【人与自然】这部分着重确定人类是宇宙的一部分,确认了人类感观和意识过程也是宇宙自然存在中最复杂、最奇妙的部分。本节通过几何的方式简明概括了人与自然存在的相互关系,指出了“物”的存在属性属于感官和超感官(自然动力空,而非超自然)的共同存在,解决了唯物和唯心两个极端主观片面的宇宙观。

人类通过科学视角能够看到的宇宙空间部分仅仅是宇宙内微乎其微的一个小小部分。现代科学所谓的深空或宇宙边缘只是人类主观视角最远的空间,而不是宇宙真实的边缘空间。宇宙边缘和宇宙外的真空是人类永远看不到的。

人类观测到的动力空集合的大小与整体宇宙相比,几乎可以被忽略。人在宇宙的地位在于动力空组织固有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特别是这种组织的复杂性所产生的主动、意识、思维和文化传承是人类在自然存在内最值得珍惜和敬仰的自然现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