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危机产生的四个原因


 

 

  从社会形成的那一刻开始,人类就必然要产生相互之间的联系。可以说,信任这个概念,它摸不着,看不见,却能带来极大的影响力。没有它,生意不能成功,婚姻不能美满,社会不能和谐。
  然而在当代中国,信任却出了大问题,人们已经丧失了基本的信任,整个社会弥漫着一种欺骗造假的气氛。例如去坐公交车刷卡时,心里也会犯嘀咕:万一刷卡时售票员没看到,怎么办,如此种种,正是不信任泛滥造成的,这称之为信任危机。
  那么,信任危机是怎样产生的呢?细细考量,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意识形态原因、法律机制原因、社会习俗原因、宗教信仰原因。
  其一,意识形态原因。英国著名的哲学家霍布斯有句名言:“我毫不怀疑,如果‘三角形三内角之和等于正方形的两直角之和’这一说法与任何统治权或具有统治权的一些人的利益相冲突的话,即使这种说法不受到争议,也会由于有关的人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采取把所有几何学书籍通通烧掉的办法,而受到镇压。”
  目前,中国每年都会发生多起群聚事件,很多都是因为权力部门(政府、警方调查结果)缺乏公信力而造成的。一个事件发生之后,如果政府的调查结果有公信力,就不会酿成暴乱事件。
  犹太裔美国政治理论家阿伦特也说过:“人们常常发现,长期洗脑的最确定结果是一种特殊的玩世不恭:对任何真理都绝对拒绝相信,不管这个真理有多么可靠的依据。”正因为我们的社会经历了一个人们不能了解基本事实的时期,才会对公权力丧失基本的信任,这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是非常明确的。
  其二,法律机制原因。这指的是社会对于人们的行为缺乏有效的外部规范力量,对于造假欺骗行为惩罚不力。又因惩罚机制不完善,使得造假行为的成本比较低,由此导致毒牛奶、地沟油、盗版书等现象泛滥,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心灵健康。
  于是,在蝇头小利的利益驱动之下,人们会去造假,从而彻底丧失了职业操守,也毁掉了社会的信任。与之相反,在法律机制健全的社会,人们的造假行为会带来倾家荡产的结果,诚信与造假两相比较,人们自然就会选择诚信。
  其三,文化习俗原因。由于中国盛行对熟人社会与生人社会的区别对待,也即费孝通所提出的差序格局,就像在水中投入一颗石子,水面上会泛开一圈一圈的水纹;在中国社会中,每个人都是以自己为核心,血亲、姻亲、朋友、熟人等一圈一圈荡漾开去,按离自己距离的远近来划分亲疏。
  差序格局揭示的是一种典型的熟人社会价值观:只是在熟人圈子里才有信任,对于陌生人是则几乎谈不上。因而对于欺骗外人、生人的行为,就会缺乏内在的规范力量,存在侥幸心理,导致行为的一次次发生。
  差序格局对应了社会学和人类学研究的一个著名理论:西方是个人本位的社会,中国是家庭本位的社会(家族本位的社会)。个人本位的社会是陌生人社会;家族本位社会是熟人社会。前者交往运作一定要靠法制,法制要求信任,就会产生相应的制度来保障信任;而后者靠的是关系,是人治,也就没有制度能够有效地保障信任。
  其四,宗教信仰原因。这是中国人在信任问题上缺乏内在规范力量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中国是一个无神论(或泛神论)的社会。当人们在撒谎或造假的时候,内心是没有痛苦的,因为他知道除了被抓到之外,不会有惩罚,更不会下地狱。
  俄国著名文学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有一句名言:如果没有了上帝,岂不什么事都可以做了?如今,中国社会诈骗事件大量发生,新的诈骗形式层出不穷。当更多的人做坏事欺骗人时,当受骗上当的事件更多时,社会就会彻底丧失了信任。
  其实,中国的传统道德中是很强调信任(如仁义礼智信)的,为此,为了克服信任危机,中国必须从意识形态、法律机制、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等方面加以改进,并将传统中好的因素发掘出来,发扬光大,重建社会信任。这虽是一个很漫长很细致的过程,但方向对了,和谐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