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著《生活者发想——革新营销新视点》摘选(续九)


第二章 第五节 波状曲线的观察法

 

时间序列的数据无可争辩

最后,我们要体验的是“事物的观察法”。因是最后一节,我们想在这里说说如何让自己拥有长远的眼光,从而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

除了具备微观的视点外,我们还必须十分重视宏观的统计。其中,从过去一直追踪至今的时间系列数据,是时代变迁的忠实写照。比如人口动态、日本的家庭结构变化、食物自给率和耐用消费品普及率的变化、内阁府的舆论调查结果的动向等。

人口调查的结果表明,80年代以后,“夫妇+孩子”的家庭持续减少,无子女家庭、单身家庭在不断增加。以2007年为界,“夫妇+孩子”的家庭数和无子女家庭数发生了逆转,后者数量首次超过了前者。有人说,现在日本家庭最常见的形态是单身生活。新旧两种类型的家庭转换,象征着“旧有标准的崩溃”。这意味着,今后,从物品生产到城市建设都要以单身生活作为标准。

提高还是降低这样的宏观统计数据,主动权其实掌握在人的手里。作为原动力,人们的意识和行为刻下了时代前进的轨迹,这种力量也是推动社会走向未来的推进力。我们回顾从过去到现在的发展力量,就能展望未来的前景。

 

百分比显示未来趋势

我们研究所还拥有自己独创的时间序列数据,我们把它叫作“生活定点”。这是个从1986年开始持续至今的调查。下页是“生活定点”调查的一个例子,是2008年时对有关劳动问题调查的回答率。您是如何看待这个数据的呢?是不是认为,原来日本也成了能力至上的国家了啊。

而实际上,这两项的回答率从过去到现在,都在朝相反的方向发展。“认为能力主义是合理的制度”的回答率,2002年是51%,随后每年都在持续下降。2008年已下降到41%,而与此同时,对“年功序列应该保留”的回答率,2000年的时候是15%,随后持续上升2008年达到了22%,达到了以往的最高值。说明“能力主义”的支持者越来越少,而喜欢“年功序列”的人则越来越多。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也许今后人们的劳动观会发生逆转。

以时间序列的数据来分析,不仅可以了解眼下的状况,还能看出人的性情的发展倾向,以及追求的动向。请从这样的“心的轨迹”来思考未来吧。从现在开始,让我一边介绍“生活定点”的结果,一边讲解波状曲线的观察法。

 

 

同步的不安和愿望

“心的曲线”有各种各样的形状。除了上升型、下降型之外,还有长期不动的平静型、反复起伏的循环曲线、以某年为界止降回升的V字反弹型曲线。这里介绍一下比较有趣的“生活定点”分析的方法。

将大量的问题项目的数据都做成时间序列的图表贴在墙上。其要领是,制作大量已绘成曲线的卡片,然后陈列出来。此时,要隐去提问的文字,也就是说,您不知道这一张张卡片究竟是回答什么问题的。您仅仅是望着这些曲线,然后将形状相同的卡片归在一起。这样一来,就会出现十分有趣的现象。

下页就是一个例子。

这是描绘“认为现在的世界变化太多了”和“希望有稳定的生活”的回答率的曲线。两者虽然有水平上的差距,但却是以相同的形状在变化,这就是互为表里。剧烈的变化产生了向往稳定的愿望。我们能从中发现这样一个法则,即社会发展高速化后,人对安稳的欲望就会增大。

一条曲线会让人有所发现;几条曲线组合起来则能解读人的性情构造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