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投资者销户是谁的悲哀?


       在日前举行的2013年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证监会主席郭树清说,市场涨跌3%,你就很担心,必须关心指数变化,因为责任就在你头上。市场一天上涨4%我都觉得不踏实,都觉得害怕。郭树清还表示,最近股市好了,但个人投资者开户不是很乐观,有一些开始销户减持,这是个好现象。

        郭树清无疑是近期市场关注的焦点。1月14日,郭树清在香港举行的亚洲金融论坛上表示,希望未来QFII、RQFII占A股市值扩大9至10倍。受此消息刺激,当日上证指数大涨3.06%,稳稳站在2300点上方。16日,在《经济学人》杂志年会上,郭树清的“波段赚钱论”又被市场诠释为要“逢高离场”,结果带动股指下午跳水。郭树清亦因之被投资者称为“股评家”。

        其实,郭树清“指导”投资者炒股并非没有先例。在去年2月15日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成立大会上,郭树清曾表示,沪深300等蓝筹股“显示出罕见的投资价值”。其后,在多个公开场合,其同样“罕见”地进行力挺。因此,郭树清在监管工作会议上的表态,与其此前对市场频频发表看法是“一脉相承”的。但是,个人投资者销户真的就是“好现象”吗?

        个人投资者销户,在A股市场中并不算什么“新闻”,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前年曾有18年老股民愤然清仓销户离场,去年上半年亦有超过22万户个人投资者销户与股市“诀别”。虽然郭树清曾表示不希望看到每年有数百万股民离场,但上述现象的出现,却应该引起监管部门足够的重视与深思。老股民为什么会离场?如果股市有“财富效应”,股民还会离场吗?

        A股市场向来“特立独行”,离奇现象不时发生。如自去年股指下探1949点以来,大盘在1个月时间内反弹幅度达16%,但中登公司的统计数据却显示,有近50万股民却选择了清仓退出。所有的这一切,难道都是偶然的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清仓退出也好,还是销户与股市永别也好,其实都说明投资者对股市没有了信心。而像“远离毒品,远离股市”等警“市”恒言的出现,既表达了投资者的无奈,又折射出其对股市的极度不看好。事实上,2010年至2012年A股市场之所以持续“熊霸全球”,正是投资者信心丧失殆尽惹的祸。

        郭树清履职中国证监会主席一年多来,其推出的一系列举措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是完善制度建设;其二是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其三则是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但是,即使是机构投资者得到超常规的发展,也不能忽视了广大中小散户。毫不夸张地说,中国资本市场能有今天的规模与成就,正是个人投资者为之“作出了巨大贡献”的结果。而且,在股市中,个人投资者一直都处于最弱势的地位,其合法权益也常常得不到有效的保护。作出了贡献的个人投资者,理应享受资本市场的发展成果,但在A股市场中,却变成了一种奢望,这明显是不公平的。

        因此,个人投资者销户并不是什么“好现象”,相反,却凸显出其处境的艰难,这也正是其悲哀之处。个人投资者出现销户潮,说明其利益没有受到有效保护。而这,正是监管部门需要努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