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花乱眼好迷丽


 飞花乱眼好迷丽

———安康文化的盘点与前瞻

 

李大斌

 李大斌

新年钟声敲响,走过的一年也就胜利画上句号。又到了盘点前瞻的时候。
大到宇宙,小到个人,都有各自的2006年。辉煌与平淡,成功与失败,是坚守还是调整,从何处突破,向何处奋进。在这年末岁首之际,谁人心头不撞击咚咚?
如果说前若干年安康文化的走势,是在汉水文化一杆大旗的前引下,致力于打造 “一县一品”,那么,2006年安康文化的特点是:节庆文化的兴起和大众文化的全面推进———
春寒乍暖时,汉江上已是摇旗呐喊,万众喧腾,第七届安康龙舟文化节,以它连续7年的成功举办,成了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五十个节庆之一。月河川道,一派浮光耀金,汉阴县首届油菜花节标新立异,在陕西乃至西部写了首个第一。汉滨区的第二届桃花节,紫阳县的茶文化民歌节,平利县的茶之旅文化节,标志安康文化进入了新一轮的提升。只有成为生活方式的东西才叫文化。节庆,成为了大众的节日,正在影响着、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汉调二黄、紫阳民歌进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汉调二黄首次在央视频道向全国观众播出;旬阳的《汉江号子》、镇坪的“五句字歌”、平利的“小场子”等原生态的文化样式,亮相省会大舞台;全市举行舞蹈大赛;多个演出队敲锣打鼓送文艺“三下乡”,广场演出万头攒动;安康书画家在外地频频举行展览;有作家作品正被改编电视剧;有作家散文入编年度文选;有翻译家作品荣登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杂志《读者》;一大批地方杂志日臻成熟;一大批著作出版发行;汉水文化研讨会·镇坪笔会以及文化论坛、文化沙龙,在不同层次此终彼始地开展着……在我们挂一漏万的表述中,完全能看出安康文化这棵大树的葳蕤蓬勃。
国运昌而文化兴。文化的力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文化自觉,是文化振兴的前提。时代发展到今天,经济和文化已密不可分,文化要靠经济来检验和证实,经济要靠文化来包装和打造,经济增长的方式有时得靠文化来破解。这就是文化产业勃兴之因,也是决策者、企业家重视文化产业之因。
这些年,安康文化应和着时代的脉搏,探索中前进,实用中创新,文化人和非文化人使足了劲,取得了一个个看得见、叫得响的文化业绩。但安康文化的旗帜是什么,安康文化的品牌是什么,安康文化新形势下怎么整合,安康文化到底怎样引领、服务经济。这些理论性和实践性的问题,还需要我们如实面对和认真回答。和谐社会的落脚点和支撑点是和谐文化的建设。当和谐文化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时,和谐社会才算实现。安康文化在和谐文化的建设中重任在肩,前景光明。
漫天飞扬的贺年卡、明信片正传递着礼仪文化。大红对联、金色福字即将登临千家万户,中国人的文化大餐———春节,马上要由我们来感受了。商家在门前广场上演示着服装文化。安康日报由黑白变成了彩报,说明新闻文化又上一层楼;安康电视台的“金州碎戏”也筹划着隆重播出,说明电视文化更 贴近观众。就连我们眼前的这块《瀛湖》,也将整合原先的《汉水》和《瀛湖》,成为一种大文化版块,担当起宣传安康文化的重要角色。
飞花乱眼好迷丽。2007年的文化大幕已经拉开,安康文化的话剧必将更加精彩,该看我们的作为了!
 
(作者单位:《安康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