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3D打印技术逐渐兴起,不少行业人士十分看好该市场行情。据金模工控网了解,3D打印技术是一种新型技术,甚至能够打印出一个“你”,这已经不是天方夜谭了。可见,不久的将来,3D打印技术一定可以惠及人们的日常生活。
3D打印就是快速成形技术的一种,它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一层又一层的多层打印方式,最终可以直接打印出产品,形成“数字化制造”。近年来,一些高价值的产品,如房子、汽车、甚至战斗机上的零件,都可以被打印出来。
3D打印技术无疑将给传统制造模式带来极大冲击,未来极有可能会终结流水线制造模式,各类产品的制造可能会由现在的集中生产、全球分销变成了分散生产、就地销售。3D打印技术已悄然出现在人类的生活和各行各业中,包括食品业,建筑业,自行车、汽车、飞机制造业,服装设计,艺术品和医疗产业等。
事实上我国的3D打印技术还在起步阶段,由于国内3D打印行业刚刚起步,目前仅有几家公司在从事3D打印机研发制造,并且规模相对较小、技术水平也和国外企业有一定差距。国外,甚至连“打印”人体器官的生物打印机也已经问世。随着3D打印概念在中国越炒越热,也有不少人觉得3D打印机是一台万能机。金模网CEO罗百辉接受《东莞日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3D打印企业发展的首要前提是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循环。
实际上3D打印技术并不是一夜间冒出来的,之前在国内叫做“快速成型”,至少已出现了20年左右,赋予3D打印“第三次工业革命”等意义,实际上来自欧美国家的推动。经济危机后,欧美国家发展已经停滞,尤其需要制造业回归,这时候老的生产方式已没有优势可言,随之3D打印技术顺理成章与之结合了起来。放眼全球,3D打印技术研发成为了又一次世界性科技角逐。如今,美国生产的工业和民用3D打印机逐渐打开全球市场;日本、荷兰研究人员已成功用它制造人体组织,以助医疗;欧美企业还用3D打印技术制造工业品、零部件和艺术品;全球知名大学纷纷将3D打印技术列为重要课程。
罗百辉表示,3D打印技术主要被应用于产品原型、模具制造以及艺术创作、珠宝制作等领域,替代这些领域传统依赖的精细加工工艺。3D打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制作的效率和精密程度。除此之外,在生物工程与医学、建筑、服装等领域,3D打印技术的引入也为创新开拓了广阔的空间。
目前,已经发展出激光烧结技术、熔融沉积成形技术、立体光刻技术、电子束熔炼技术、超声波固结技术、喷墨沉积技术等多种类型。而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喷墨沉积技术才是真正的3D打印。
3D打印是极深极广的综合科学技术,它的制造应用和产品涉及到科学知识的许多方面,因此,3D打印不可避免遭遇诸多瓶颈,在产业化上面临巨大挑战。对我国而言,3D打印产业虽然发展迅速,但仍面临缺乏宏观规划和引导、研发投入不足、产业链缺乏统筹发展、缺乏教育培训和社会推广等问题。
“目前,国内的3D打印企业仍处于单打独斗的初步发展阶段,产业整合度较低,主导的技术标准、开发平台尚未确立,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还处于无序状态。此外,因为3D打印并未得到全面推广,所以人们还不能对其产生较为深刻的认识。比如,在机械、材料、信息技术等工程学科的教学课程体系中,就缺乏与3D打印相关的必修课环节。”金模网CEO罗百辉认为,3D打印释放潜力亟需政策扶持,抓住机遇,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将3D打印技术定位为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工业设计、模具制造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将3D打印产业纳入优先发展产业及产品目录。有关部门需要联手在财税金融政策上,鼓励企业投资、研发、生产和应用3D打印,支持3D打印设备的进出口。
罗百辉认为,随着智能制造的进一步发展成熟,新的信息技术、控制技术、材料技术等不断被广泛应用到制造领域,3D打印技术也将被推向更高的层面。未来,3D打印技术的发展将体现出精密化、智能化、通用化以及便捷化等主要趋势。
3D打印技术未来的发展将使大规模的个性化生产成为可能,这将会带来全球制造业经济的重大变革。3D打印产业将成为下一个具有广阔前景的朝阳产业。
3D打印朝阳产业有望惠及日常生活
评论
1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