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富甲一方,他们身居显赫,他们对一年一度的“两会”充满期盼,并为之精心准备提案,他们在“两会”上被人戏称为“高富帅”——他们就是各大企业的董事长、CEO。
据统计,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有59名上市公司老总,有75位出现在《2012胡润全球富豪榜》上,另有72位全国政协委员出现在胡润富豪榜单上。在《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单50强中,有19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如宗庆后、李彦宏、马化腾、张近东等。
研究这两年企业家的两会提案,可以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把“赚钱”这事看得越来越淡了,反而对与公司业务毫无关联的民生问题,倍感兴趣。
典型代表就是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在今年两会上,宗庆后提出“向每户城镇居民提供一套经适房,免征工薪阶层个人所得税”,赢得了许多媒体和网民的高度赞扬。最近几年,宗庆后的提案基本上都围绕房子展开,2011年提出“取消房产70年权限”,2012年提出“取消限购、大量供应廉租房”,给与会代表和国人留下深刻印象。

在最新发布的《2013胡润全球富豪榜》中,宗庆后再次蝉联中国内地首富,对此宗庆后表现得非常淡定,“相比首富头衔,我更看重人大代表身份”。从他多年坚持提案关注民生,可以看出他的确十分珍惜人大代表的身份。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当了20年全国政协委员,今年成为全国人大代表,他笑称自己是个老“屌丝”,要为“小屌丝”们鼓与呼,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作为农业龙头企业,刘永好多年来一直关注三农问题和民营经济发展,今年的提案聚焦于帮助小微企业、扶持农村自营经济发展,源自农村回馈农村,为新农村建设贡献一己之力。
与宗庆后、刘永好一样关注民生的企业家还有丁磊,自从2007年被选为广东省人大代表开始,丁磊每次的提案几乎全是社会民生话题,与网易的利益没有直接关系。从停车位太少、人均图书拥有量太少,到广东人的穿衣打扮,再到食品安全、政府廉租房、知识产权保护,不一而足。而正是每一次提案留给公众印象的叠加,使丁磊和网易的品牌形象不断升级。
当然,也有在这个春天痴迷地为企业谋求利益的两会代表,最典型的当属苏宁董事长张近东。作为连任三届的全国政协委员,张近东今年提交了涉及电子商务监管、外资投资、个人信息保护、电子政务和物流等多项提案,建议明确将协议控制(VIE)定性为企业并购行为纳入监管。有意思的是,针对VIE的这一提案似乎是专门针对阿里巴巴、京东等竞争对手而来,而李彦宏的提案则是呼吁取消VIE政策限制。

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作为企业家为企业谋取利益本是天经地义之事,但是现身两会的企业家主要是两会代表,既然是两会代表,就得代表人民谋取利益,而非企业一己之利。
互联网与电子商务领域近年来竞争的残酷性和惨烈性,是诱发“张近东式”提案的直接原因。而其根本原因是企业家过于急功近利,将企业利益凌驾于公众利益之上,这样的两会代表可以说是不称职的。
如何将企业利益与公众利益很好地进行平衡?很多企业家代表的做法是站在行业角度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如作为创业者兼投资人的雷军,今年聚焦于“公司注册难”,呼吁缩短优化高科技企业工商注册流程,与其身份十分之吻合。再如李书福建议统一出租车市场标准、俞敏洪建议恢复和完善全国统考制度推进高考公平,都是兼顾行业利益与公众利益的“平衡之作”。
反观宗庆后、刘永好、丁磊为代表的企业家,提案内容跨越了行业、超出了地界,可谓是“跨界提案”,他们为何能有更多精力关注民生?这类企业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业务模式已经十分之成熟与稳定,公司在行业里占据着较高的市场份额,他们不再为企业盈利而发愁。
经历过创业之艰辛的企业家们很清楚,在中国特定的市场环境下,民企的生存空间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在行业准入、贷款、人才引进方面遇到了很多困难。或许从短期来看,如何筹钱、如何赚钱是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们最应关注的课题;然而从中长期来看,使企业实现从“经济人”到“社会人”角色的转变,兑现“企业公民”的承诺,则是企业家们更需要思考的课题。因此,当企业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和规模,作为“两会代表”和公司一把手的董事长,就需要关注民生关注人性,既是对代表的身份负责,同时又能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形象,从而为企业谋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关注企业利益的“经济人”,到兼顾经济与社会的“中间派”,再到关注民生的“社会人”,企业的发展阶段和企业家的境界,决定了他们在两会提案上的三个不同层次。但愿更多的企业家能够逐步实现提案“三级跳”,唯如此,中国企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