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新型城镇化”


 质疑“新型城镇化”

卫祥云

不知何时,城市化的概念被偷换为城镇化,美其名曰新型城镇化。城市化的本意是建设城市,而化的意思就不是建设一个城市,而是建设若干个城市。

鲁迅先生说过“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就形成了路”,世界上也本无城,因为有了市,为市而建城,就形成了城市。

村的概念比较好理解,一个村称为自然村,多个村称为村落等,如广东省的两个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的“开平碉楼村落”即是村的概念最好诠释。而镇的概念与村差不多,只是比村稍大了一些。四邻八村的人为了互通有无,交易方便,于是不定期去赶集,遂形成了集市,而集市与村的结合称之为镇。但镇并不改变村和村落的实际内容。也就是说镇并不完全具备城市的功能,人们也不会把镇当成城市一样居住、工作和生活。

所以说,镇在城市与村之间接近于村,而远离于城市,与其把城镇放在一起称呼,则不如把村镇放在一起称呼更为合适。比如村镇银行,而一般很少有城镇银行之称谓。当然,作为“乡、镇”之类的行政建制就另当别论了。

由此可知,城市化与城镇化并不是一个意思。如果用于政府决策,难免有违城市化建设的本意,而走向人为地造城建镇运动。城镇化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当然,“村、镇”也需要建设,农村也应该现代化,但却不能想当然的造市,因为市场的形成本有其不可违逆的客观规律,城市化则不能违反基本的经济逻辑。如此而已,我不知道新型城镇化是啥意思?如果城镇化都是一个不确切的概念臆造,可想而知会有何新意。

不过,也有经济学家如此为政府辩解,说新型城镇化不是过去的钢筋水泥、高楼大厦的城镇化,而是人的城镇化,是农村的人可以到城里打工生活,在城里买房居住,人才可以自由流动,人口可以自由迁徙的新型城镇化。

如果是这样的话,过去中国历史上的城市形成和城乡变迁不是早就存在了吗?何来新型城镇化一说呢?难道是为赋新诗强说新吗?

所以我认为,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更名为推进“城市化及村镇现代化”建设更为确切,更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013-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