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需要更正一下的是,文章中的这一算法是错误的,按照目前我们的社保各项缴费规定,个人缴费是绝对没有这么多的,就是再加上单位缴纳的部分基本上也是没有多的。另外,对于个人缴纳的各项社保基金部分,全部都是计入个人社保账户,将来全部用于个人的各项社保支出(比如养老、医疗,等等开支)。个人可能享受不到的部分只是单位按规定缴纳的部分,因为单位缴纳的这一部分是进入社会统筹,由统筹一级的政府用于全社会所有的参保人员的相关支出的,如果你活得不够长寿的话,那么,单位缴纳的这一部分就可能让其它人享受去了,另外如果是那些单位收入高的,由于其缴费基数大,缴费也多,因此社会统筹这一块就需要为那些收入低,缴费基数也低的退休人员给“统”去了,而这也正是社保搞社会统筹的目的之所有,也是社保的社会互济性的体现。制度本来就是这样设计的,世界各国基本上皆是如此。至于个人缴纳的部分,不管你缴多缴少,也不管你将来长寿不长寿,全部都用于你自己的各项社保支出,即使有些人因为各种原因而早逝而导致个人账户上还有结余资金,那也是归其继承人所有而不归社保机关的。
因此,个人不可不必为社保的缴费之事想得太多,甚至根本就不要去多想,而且缴多与缴少,对个人利益其实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只要你缴足了规定的年限即可了。
倒是对于政府来说,现在就需要着手想办法如何解决将来老龄化的到来时,社保资金的支付问题。按照现在的这种社保资金的收支管理方式,需要将来缴费的人越来越多,或者缴费的比重与金额越来越高才能满足需要。然而,这两条都是不可能的,中国整体上进入老龄化的趋势使得第一点不可能,而第二条同样也极难实现,因为我们现在的缴费比例已经非常高了,再增加的话,首先企业就吃不消,而个人也会因为增加缴费而导致即其可消费的钱减少,从而影响当前的消费水平,这又与当前政府刺激消费的政策相背。因此,将来如何解决社保资金的缺口是个大问题,如果我们不能未雨绸缪的话,只怕到时候就有大麻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