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运谐子元的认识


 

运谐是成熟心态中的一个元,它有四个子元:平和、渐趋、圆润、共赢。运谐是个体心态成熟的一种表现,当个体对现存时空总能处以平和、渐趋、圆润,共赢,并使自身伴生快乐,这时个体所操持的心态就是运谐。个体对自己生活的空间,对自己通过各种方式或工具能够到达的时间和空间,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总能自然地投入自己的关注和努力,使这个能够包容自己的时空,也能够平和地包容与自己共存的一切,让自己在共存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力求共存的各方通赢,让双赢,三赢,统统都赢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生气勃勃地展现。平和、渐趋、圆润、共赢是一个统一体,是一个神奇的统一体,这个神奇的统一体带给个体的效应:在成功的道路上几乎是必胜无疑,在生活的过程中基本是幸福连连,在相处的关系中经常是和风轻拂,在追求的过程中必定是水到渠成,在祸福的降临下依旧是一样舒坦,在爱恨的选择中从来是善待恩怨,在情感的沸腾时总能够抑流细泻,在贫富的相待间绝对是一视同仁,在成败的人群前肯定是平等相待,……

底下我们将对运谐的四个子元加深认识。

                           

平和十分奥妙,我们先从历史上来看。《左传·昭公元年》:“先王之乐,所以节百事也,故有五节;迟速本末以相及,中声以降。五降以后,不容弹矣。于是有烦手淫声,慆堙心耳,乃忘平和,君子弗听也。” 管子·形势解》:“明主犹羿也,平和其法,审其废置而坚守之,有必治之道,故能多举而多当。” ·耶律楚材《弹相思二绝》之一:“秋思而今不入时,平和节奏苦嫌迟。” 《礼记·乐记》:“感条畅之气而灭平和之德,是以君子贱之也。” ·司马光《辞左仆射三札子》:“酌宽猛之政,处大小之事,必平和允惬,曲尽其宜。” 《晋书·华表传》:“伏惟圣体渐就平和,上下同庆,不觉抃舞。” ·颜真卿《与御史帖》:“窃闻尊候平和,真卿瞻仰瞻仰!”其用意无非就是平正谐和,宁静温和,人们心态宁平,环境氛围安泰。

在对人们的心态进行研究时,发现人们的成熟心态中有一项是关乎全局的,那就是运谐。运谐的展现是平和、渐趋、圆润、共赢,也就是说,运谐是由四个要素支撑起来的,其中平和几乎是第一要素。

中国医学讲究的是辩证施治,非常注重人的心理,中医常说的心平实际上就是心理正常运转的一种说白。中医的“心平学说”认为:人受制于心,心法于自然,心合于自然则平,人就平安健康;心若悖于自然则乱,人就会受到疾病的侵扰。人间运转其实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人间运转处处时时都为平正谐和,宁静温和,那么该时空中的人们心态必定宁平无波,环境氛围也必为祥和安泰。

个体心态要让其处于成熟,那就必须让个体操持运谐,那就要求个体好自运作平和。运作平和有很多技巧,其中有这样的一条:忌讳比较,尤其忌讳与高的比,与好的比。

与高的比和与好的比一般会引发羡慕、追求、妒忌、恼恨、哀叹和无奈。对别人的“高”和“好”,端详来端详去,也想让自己同样拥有这样的“高”和“好”,此时心中萌生的一种初始感情,是谓羡慕,接下来的是追求,既然自己也要拥有同样的“高”和“好”,那就得干,就得争,就得追求,接着又会有羡慕的负面感情涌现,那就是妒忌,莫名地升起一种期望:让现在处于“高”和“好”的人突然从“高”处降下或是突然失去了其拥有的“好”,这样一来自己无须干,也无须争,就能获得心理平衡。如果即使干,即使争,可能还是不能改变自己的“低”和“差”,心中就会燃起恼恨,会产生邪恶的卑念。当无计可施无为可行时,徒然坐地哀叹,双手一摊,口念无奈无奈。

不比,就能获得平和,人高是人高,人好是人好,人有人的条件,我有我的条件,本来就不可比,何须比,莫比莫比。自己原来是怎样运转,还是按原来运转,既不加速,也不减速,也没有加速度的变化,自然也没有方向的变化。

 

                           

渐趋十分神奇,古文中未见“渐趋”,“渐趋”是近来才见诸期刊报章的一个新词汇,它反映了“慢慢地向某一方向变化、发展、前进”。本人在研究成熟心态时,发现渐趋是成熟心态运谐中一个重要的组成元。运谐有四个要素:平和、渐趋、圆润和共赢。

当个体操持运谐这一成熟心态时,对于自身的祈求,对于自身的愿望,对于自身的所需,全无急切、速达、立取的意愿。明知一万年太久,但是却深刻理解若真能一万年实现,那慢慢地趋近实现的过程该是一个何等奇妙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深蕴着浩渺、神奇、隽永和绵长。

慢慢地向某一方向变化、发展、前进,正因为慢,所以一定稳,一定不会虚脱,一定不会瞬化,肯定坚固牢靠,肯定长久绵绵。慢慢地向某一方向变化、发展、前进,大家都不觉得变化正在发生,发展正在进行,前进正在举步,因此对变化持异议的人还没有想到要用异议来阻拦,对发展持对抗的人也没有想到己欲对抗的发展已经在发生了,还自安囿于莫名中,对坚决反对前进的人绝没有想到和看到前进的脚步已经一步步前行,还坐在那围城中自享。既然没有阻力,没有顽抗,没有坚挠,变化实际上将发酵得极快,发展实际上将呈级数般发展,前进实际上也将日行千里。

且看那持成熟心态运谐的个体,不见其急吼吼,不听其狂呼嚎叫,不觉其马不停蹄,只见其慢条斯理,只听其细声燕语,只觉其原地踏步。岂料那慢慢地向某一方向变化、发展、前进的举动竟是如此浩渺、神奇、隽永和绵长。
   
渐趋的意境是浩瀚渺茫的,极其广大辽阔,一卷烟波浩渺间,满湖碧水锁轻烟。浩渺风来远,虚明鸟去迟。渐趋的作用是万分神奇的,是其所美者,情之所美者,谓为神妙奇特也。滴水石穿,钟乳美幻,四两拨千斤,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尽显其中。渐趋的意味是深沉幽远的,体贵正大,志贵高远,气贵雄浑,韵贵隽永。爱山久成癖,得山真隽永。渐趋的时空是绵远悠长的,延续很长,万分久远。疆宇修阔,道路緜长,渐趋的作为无穷无尽。

渐趋,意味着趋向目标的力是一个不大的力,甚或是一个很小的力。这个力是持续作用的,这样一来,就让力的作用时间拖长了,它不像有些作用,全是一阵子的,作用时间很短,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等于力与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这一物理定律,虽然力很小,但作用时间一长,比起力虽很猛,但作用时间极短,力的作用效果还是作用时间长的小力所产生的效果大。

好自操持渐趋,认真选准前进方向,保持持续微力作用,坚定排除变向干扰,投入操作,辩证专注。趋向的目标需要慎重选定,这是方向性的大问题,它将决定一生或半生或一个很长时期个体的活动内容。朝着指定的方向持续地施加作用,作用虽是微小,但务必持续,一直在发生着作用,不能有半点时刻是间断的。对各种外界介入的干扰,对各种非指向目标方向的力,要经常十分警觉,一发现有情况,就要施加自身的力或借助外界的力来抵消产生偏移方向的力。在操持渐趋时,有心中似无心,无心里总有心,不是十分紧张,好像毫不介意,看似一点不在意,却是警钟长鸣,专注辩证。

 

                           

圆润十分妙极,圆润见于·虞集《题赠叶梅野原序》:集尝见故家有藏徐熙墨杏花者,用笔圆润,有篆籀法。用以形容技法圆熟流利;又见于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五·河套喇嘛》:其山无石,而有石子,套部长以洁白圆润者,人各集一堆,名阿保。用以说明物之表面光滑润泽;现代作家魏巍在《东方》第五部第十二章:不时地听到布谷鸟圆润的悦耳的啼声。用以表达声音滑利甜润。

    本人在研究成熟心态时,发现它是成熟心态运谐中的一个元,当然它也就成为了成熟心态中的一个子元。

圆是平面图形,如果一条平面上的封闭曲线,在任意选取直角坐标系后,该曲线的曲率可以从  0       ∞, ∞      0 0     ∞, ∞      0   并对应于[0a],[a,0],[o,- a],[- a,0],这条封闭曲线就是一个圆。圆在空间中的表现该是一个球。

液体渗入固体的过程也可以用“润”字表达。圆润可以产生无磨擦的效果。运用圆润就是运用无摩擦,在处事过程中,让一切突变均寓于渐变中,让一切尖锐的矛盾均化解为若干个不再尖锐的小矛盾群。运用圆润本身又是一个柔和的无摩擦的过程,这是处事最高级的手法,

运谐既有平和,又显渐趋,更达润和,还成共赢。圆润,使个体追求处事技法的圆熟流利;圆润,使个体立足于社会时光滑润泽;圆润,使个体在时空中的显现总带给人滑利甜润的感觉。处事技法圆熟流利,反映了如鱼得水,游刃有余;立足社会时光滑润泽,映射了迎和四面,柔贴八方;显现的滑利甜润,让人闻其声而喜,见其形而乐,观其行而赞。

运谐不能没有圆润,圆润支撑起了运谐,若要运谐,不可脱离圆润。润物细无声,润己常舒心。操持运谐,让圆润常在操持者的心中不断发挥着圆搓润浸的作用。

个体对自己的心理可以圆搓,也可以方搓。重庆地方语:汤圆搓不圆,也就是遇事不如意,借此可以用圆搓来意曰把事情搞得如意,这样一来,方搓也当为把事情搞得不如意了。把自己的心理圆搓,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的心理舒畅;把自己的心理方搓,也就是通过自己瞎折腾让自己的心理痛苦难受。世间就有很多人老爱将自己的心理进行方搓,让自己瞎折腾,让自己的心理痛苦难受,原因就是这些人所操持的心态是不成熟心态。他操持贬虐,对自身不断被动攻击,对自己愤怒相向,方搓到了极点,自身心理何来舒畅;他操持发泄,听任自我冲动狂虐,毫无自控地任意加大冲动行为与狂虐行为的能量,让周围群体与环境遭受最大程度的精神创痛与物质破坏,自身也在自我折磨中痛苦万分,并且不能自拔;他操持蜕幻,在没有相应现实刺激作用于感官时不断出现知觉体验,用幻视、幻听、幻嗅、幻味、幻触和本体幻觉对外部世界作出虚拟的非美好的认定,让自己痛楚;他操持疑病,在躯体生理正常的情况下,产生强烈的呻吟,弄得不痛也痛,没烧也烧;他操持投射,经常怨天尤人,常持“他不利己”,几难立足于人间。方搓啊,方搓,何其残忍!

    圆润可以将方搓改成圆搓。

                    

共赢可以结出佳果,共赢已经成为我国的国策之一,互利共赢是指必须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把既符合我国利益、又能促进共同发展,作为处理与各国经贸关系的基本准则。具体表现在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积极发展对外贸易,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努力实现进出口的基本平衡;继续积极有效利用外资,着力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加强对外资的产业和区域投向引导;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到境外投资,要进一步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促进生产要素跨境流动和优化配置的体制和政策,在扩大对外开放中,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树立全球意识。

共赢作为成熟心态的一个组成元,所展现的是个体在运谐过程中,经常想到你赢她赢,他赢我赢,大家赢。个体在自身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对于和自身有接触的他体,在所有运转中,都能想到他体的利益,在自己获利的基础上,一定会保证他体同时获利。当共赢成为一个群体中所有个体都具备的质素时,这个群体一定会展现团队精神,强化竞争意识,团结进取,开拓创新,齐心协力,忠诚合作、积极乐观、努力开拓、勇往直前,全员参与,强化管理,精益求精,铸造品质,共创辉煌。
   
共赢的运谐心态在宇宙的运转中表现为自然运转,无始无终。在地球的运转中表现为绿色环保,生物和谐共存,物态互利转换,动静互补互携,绵延亘古不绝。人类个体的运谐成熟心态在操持共赢时,务必具备这样的大宏观意念。有了这样宏大的大宏观意念,在社会中再操持共赢时,其高度、深度、细度都将达到一个更为精妙的境界。
    
对自身获赢的各种因素心领神会,常常会产生保有这种获赢的环境、条件、社会、群体、个体等等,期望在这种保有中,让自身的获赢持续运转。而保有这种获赢的因由,常常需要让这些因由也能获赢,并从中获得继续存在的物质基础,保有获赢的因由就要让这些因由也获赢,共赢就这样自然产生了。

也有的个体对自己获赢的各种因素不甚知之,过河拆桥,殊不知这就断了自己继续获赢的生路。在社会上常常可以看到这种目光短浅的人,获赢后趾高气扬,自命不凡,以为全是自己一身的运转有方,不懂获赢的各种因由的存在,当然也不会想到要去保有这些因有,更不会想到要让这些因由同时获赢,一己之赢就在瞬间消亡,更甚竟被助其获赢的其他各种因由联手将其从赢位拿下。

市场上也常能看到这样的事情:一个企业生产了适时的高质量的产品,销路很好,获得顾客普遍欢迎,只是它忘记了获赢的各种因由,忘记了和谐合作,互利共赢,忽视了市场是企业的方向和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轻视了作为上帝的顾客和上帝所需要的品质,藐视了原料供应方和协作方所需要的共赢,精诚合作被破坏了,一切全变了,自家的独赢也很快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