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涨跌跌是股市的运行规律,也是其魅力所在。A股市场虽然常常上演着诸多所谓的“股神”各领风骚三两年的闹剧,但绝对不会产生真正的预言家。受新国五条的影响,本周一股市下挫,资历稍深的投资者应该都会有预期,但产生如此大幅度的暴跌,显然又在预料之外。
周一具有“风向标”之称的上证指数直接跳空低开1.16%以2332.08点开盘,盘中最低下探2259.25点,最大跌幅4.24%,收盘2273.40点报跌3.65%,创出上证指数近20个月来最大单日跌幅,也是蛇年以来第二个交易日收于2300点之下。对于周一股市的暴跌,用惨烈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如沪深两市跌停个股达77只,其中房地产板块个股达49只,而跌幅超过9%的则高达114只。房地产类股票之所以成为重灾区,主要与上周末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有关。《通知》中的不少内容大大超过市场的预期,像限购覆盖城市全部行政区域;房价过快上涨城市需提高二套房首付和利率;需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应依法严格按转让所得的20%计征等举措,犹如一颗颗“重磅炸弹”,房地产板块、建材板块等均受到严重波及。
应该说,此次股市的暴跌,房地产市场调控新政是最大的“导火索”。毕竟,从《通知》公布的措施上看,无论是力度还是深度上,与此前相比都不可同日而语,从中也凸显出高层调控的信心与决心。而且,市场受房地产调控的影响,在此前已露出端倪。如2月19日,上证指数曾大跌1.6%,当日股市出现下跌,其实主要与一则楼市调控新政的传闻有关。而在其时,楼市并未作出强烈反应,A股却已提前“软”了下来。
尽管如此,如果认为周一A股的暴跌仅仅只是房市调控惹的祸的话,显然是有失偏颇的。事实上,正如股市的涨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样,此次暴跌,同样是诸多因素合力作用下的结果。除了房地产调控新政之外,其它因素还主要表现在:
其一,IPO开闸已形成预期。据媒体报道,3月3日,证监会副主席庄心一在列席政协会议开幕式时曾表示,财务核查之后应该会考虑首次公开发行(IPO)开闸事宜。从2010年到2012年,A股连续三年“熊霸全球”,上市公司融资与再融资的“圈钱”行为难辞其咎。而在去年四季度IPO处于事实上的暂停之后,一轮近500点的反弹行情悄然而至。无论是此前的持续低迷,还是IPO暂停后的反弹,都可以见证新股发行对于市场的影响。而根据监管部门的安排,今年3月31日前为各待审企业的自查时间,之后监管部门将展开抽查,抽查的结束,意味着IPO重新开闸,这对闻IPO色变的A股来说,其杀伤力不言而喻。
其二,转融券试点的启动。2月28日,转融券开始试点,虽然首批参与转融券试点的券商不过11家,而且转融券的标的股票也只有90只蓝筹股,但就像转融资一样,随着试点的开展与推进,更多券商与更多股票纳入转融券的试点范围,将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在此背景下,将意味着A股市场做空时代的慢慢来临。当A股步入做空时代之后,个股估值必然会受其影响,特别是在普遍呈现出高估值的A股更是如此。转融券试点启动,其实也预示着A股高估值时代慢慢终结。
其三,此轮上涨的龙头银行股早已步入调整。无论是工中交建农等国有大行,还是浦发、华夏等股份制银行,在上摸高点之后,纷纷进入调整态势,此轮反弹中备受关注的民生银行亦然。作为股市反弹的先锋,更因为其权重股的特殊身份,银行板块的涨跌,无疑既牵动着市场的神经,某种意义上又左右着市场的方向。当龙头银行板块也力不从心的时候,股指的下挫其实已经“被注定”,仅仅缺乏“缘由”而已,而房市调控则给出了“理由”。
其四,市场信心并未有效恢复。“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对于股市而言则更是如此。虽然自1949点以来,股指最大反弹幅度达到25%,但要说市场信心得到有效恢复了,显然是自欺欺人。此轮股市反弹中,中小散户纷纷逢高减仓,与原来行情启动时的加仓形成强烈对比即是最有力的证明。另一个表现则在于,市场上稍有风吹草动,股指便以大跌作出回应(如2月19日的走势),这些均说明投资者缺乏信心。一个投资者没有信心的市场,当其遭遇到《通知》的出台时,两者之间产生“共振”,其实是非常正常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此次股市出现暴跌,又是偶然中的必然。
股市暴跌不仅仅是房市调控惹的祸
评论
1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