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作:郭主席有信心还不够


        日前,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出席“两会”被问及对今年股市是否有信心时,其表示“肯定有信心”。其实,郭主席履职证监会以来,曾多次在不同场合作出过相同的表态。如去年11月28日郭树清在财经年会面对诸多媒体的追问,其亦是“对股市充满信心”。

        郭树清对股市有信心,或是其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远方面的考虑,或者是源于一年内出台政策、办法多达65条的“郭氏新政”,也可能与其证监会主席的身份有关,而更大的可能则是三者的合一。尽管郭树清一直对股市有信心,但投资者的感受却并非如此。

        某种意义上,股票指数亦是整个市场的信心指数。A股市场诞生20余年来,表现在走势上的最大特征即是“牛”短“熊”长与大起大落,这说明市场信心波动起伏较大,实际上是投资者常常对股市缺乏信心的表现。从境外市场看,金融危机发源地的美国股市道琼斯指数创出历史性高点,欧债危机策源地的欧洲股市也创出四年来的新高,唯独GDP保持高速增长的A股股指仍然在2300点左右的“山脚下”徘徊,这一切都体现在投资者对于市场的信心缺乏上。

        显然,A股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是导致投资者信心不足的主要原因。而最重要的是,监管部门没有理顺投资与融资之间的关系、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之间的关系、制度建设与市场监管之间的关系以及投资者利益保护与市场健康发展之间的关系等四个方面的关系。客观地说,如果这四个方面的关系不能处理好,投资者不可能对股市树立起长期的信心。即使是股市再次产生像2007年那样的大牛市行情,也逃脱不了“昙花一现”的命运,之后重新归于低迷亦不会意外。

        以制度建设与市场监管的关系为例。郭主席一年内出台65条政策、办法等,主要是A股市场在制度建设上存在“硬伤”。即使如此,其中像新股发行制度等值得进一步完善的并不少。近几年新股业绩变脸现象愈演愈烈,与新股发行制度有关,同样与市场监管有关。对于市场像胜景山河这样恶劣的造假上市行为,监管部门仅仅只是重罚保代,而对其保荐机构等中介网开一面,如此重罚,无异于纵容造假。特别是,保荐制实施以来,监管部门在处罚券商时常常投鼠忌器,休说有券商被撤销保荐人的资格,就连被暂停资格的都没有。事实上,像胜景山河、绿大地的保荐机构,哪一家不“值得”暂停其保荐资格呢?

        郭主席常常对市场减话“有信心”,这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机构、中小散户等投资者对市场有信心才是最重要的。而这,无疑还需要监管部门作出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