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体会展示之一百二十


《统计与概率》的主线分析学习心得

   陈瑞锋

统计学的一个研究对象是数据,它是通过收集数据,以及对数据的分析来帮我们解决问题的。《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将实验稿中的“统计观念”改为“数据分析观念”,指出了统计的核心就是数据分析。今天上午新乡市红旗区教研室的路玉华老师给我们做了精心阐述,使我我对数据分析观念的内涵、如何发展数据分析观念,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下面我结合例子,谈关于小学数学如何发展数据分析观念的几点看法。

一、要诱发学生进行数据分析的动机,使学生愿意参与数据分析活动。

数据分析必须面对一堆数据,别说是小孩,就是大人,都有可能感觉枯燥乏味。因此,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考虑。一是要选择合适的素材。在素材的选择上,我们可以考虑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借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统计学生上学所用的时间,感悟随机性;新年联欢会买水果,调查班里最喜欢吃的水果;学生在一、二年级的不同体重等等。这些素材都是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二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数据分析的现实意义(或者说价值)。只有让学生觉得进行数据分析是必须的、有用的,不进行数据分析就办不成事,事情就解决不了;学生才有可能积极投身学习活动。

二、要不断诱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在修正自己想法的过程中掌握数据分析方法。

数据分析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数据分析的过程不应只是计算和画图,应该把重点放在怎样分析数据上。因此,教师要启发学生自己想办法,让学生感悟到我们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来做统计的。通过数据分析,学生从中提取相关信息,根据不同的背景,选择不同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要通过数据分析,渗透抽样调查和数据随机性的思想。

数据的随机性主要有两层涵义: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会是不同的;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

 下面的教学片断就是很好的说明:

教师出示几部学生喜欢看的动画片,问学生想看哪一部。由于学生各自想看的动画片不相同。由此引出问题。

师:有什么问题?

生:我们什么都想看。

生:看谁想看的动画片多。

师:谁能想办法?

生:要谦让。

师:那谦让了,同意么?

生:我有好办法,用统计,我们班30位同学统计。想看什么的人多就看什么。

师:你听明白吗?

生:他说看哪个动画片的人多就看哪个动画片。

师:如果看蓝猫的人多,那喜欢看红袋鼠的人怎么办啊?

生:那就看蓝猫。

师:我们要统计什么呀?

生:统计喜欢看这四部动画片的人数。

从这个教学片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除了找学生熟悉的、喜欢的动画片创设情境外,更注重引发学生思考怎么解决问题,由于学生喜欢看的动画片不一样,而又只能看一部动画片,这样就产生矛盾,同时数据分析成了学生内心的一种需要,他们必须知道喜欢看哪一部动画片的人数多,才有可能解决这一矛盾。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参与到数据分析当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