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 = 子弹 ?


    如今,又有一种时髦很是流行,那就是把“钱”称为“子弹”。当你听到“没有子弹”或“子弹不够”等谈话时,一定不要感到震惊——以为要发生战争或谋杀案,其实那说的就是“没有钱”或“钱不够”。

    可能已无法考证是谁第一个把“钱”说成“子弹”,但我还是很佩服其想象力——能把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而且得到大家的认同而流行开来。能流行的东西总有一定的原因,正如有位哲人所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因此我不得不认真思考,“钱”是否真的可以等于“子弹”?

    一琢磨还真的吓了一跳——在当今和平年代,被钱击倒的人还真的不少。钱确实和子弹一样都具有杀伤力,而且相比较钱的杀伤力已远远大于子弹。被钱杀伤者不外乎可以分为这样两类:一类是不择手段追求钱的,如偷盗、抢窃、贪污、受贿、贩毒等等;二类是有了钱后胡乱花钱的,如吸毒、嫖娼、赌博等等。二者也不易截然分开,因为不择手段追求钱的往往也是胡乱花钱的。

    认真研究,还可发现钱与子弹的很多想同之处。例如,都具有“攻关”能力——在战争中,密集的子弹构成强大的火力,可攻克一座座堡垒,冲破一道道防线;在生活中,金钱也能排除一个个障碍,突破一重重限制,而达到某种目的或阴谋。当然,钱与子弹也还各有特色。比如,子弹主要伤害肉体,钱却主要毒害心灵;人们看到子弹会纷纷躲避,但是看到钱却往往迎上;被子弹击中立即会感到痛苦,被钱击中开始却感到快乐。

    再进一步研究,还是发现钱与子弹也还有很大的不同。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子弹可以伤害任何人——刀枪不入毕竟是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传奇;而是否受钱的伤害却因人而异——对信守“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遵纪守法公民,钱是无能为力的。

    早在解放前夕,毛泽东主席就告诫人们,要警惕糖衣炮弹的袭击。而现在人们干脆把钱直接称为子弹,也不知是让他老人家的话警钟长鸣,还是说这一现象已司空见惯。要减少钱弹的伤害,除了像毛主席那样加强思想教育外,也要像毛主席当年严惩刘青山、张子善一样,对违法者严惩不贷。要让被钱击中者从开始的幸福感中清醒过来,只有靠依法严惩;也只有依法严惩,才能让大家引以为戒,少受钱的伤害。

    在新的千年即将来临之际,我还是希望,钱就是钱,钱不是子弹才好。

1999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