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企业改革 普遍期待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改革是最大的红利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这一判断已经成为共识。然而,在新一轮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改革的方向在哪里?每个企业都仍在摸索探讨之中,钢铁企业也不例外。

  2013年,钢铁行业将继续面临严峻的形势,钢铁企业继续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候都更加强烈。从某种意义上说,谁的改革能让企业的管理架构、生产组织、营销体系、创新能力、商业模式真正面向市场,使企业在市场中的活力与竞争力得到切实增强,谁就找到了未来生存与发展的出路。

  改革决定命运。正是因为如此,全国两会期间,企业改革的话题成为钢铁行业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金模钢铁网首席分析师罗百辉指出,改革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同时也需要政府在营造公平竞争市场、法律环境上更加“给力”。

  国企改革要面向市场

  上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通过一轮改革大大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遗留了一些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不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在动力不足,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难度也越来越大,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据悉,国资委正着手制定《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就下一步国企改革的方向和路径进行相关调研,如进展顺利,改革方案有望在今年上半年出台。

  如果说上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发生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新一轮的国有企业改革一定是以全面对接市场为鲜明特点的。“国企改革空间还很大。要以分类改革为出发点,探索国企发展与市场经济的最终结合方式;国企管理要适应市场经济特点,完善治理结构,实现科学决策和管理。”全国人大代表、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在谈到国有企业改革时说。

  虽然国有企业改革的空间很大,全面对接市场的方向也很明确,但是改革进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却不容忽视。尤其是一些特大型国有钢铁企业,其改革进程中巨大的历史包袱问题不容忽视。国家也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帮助国有钢铁企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让他们能轻装上阵。

  正如全国人大代表、鞍钢集团董事长张广宁所建议:“要解决好央企,尤其是央企中钢铁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企业要积极、地方政府要支持、国资委要主动。更重要的是,国家还需要下决心出台政策,帮企业卸下包袱,助推企业加快改革发展的步伐。”

  “作为老国有钢铁企业,本钢也面临改革的压力,迫切希望国家能出台相关政策予以支持。”全国人大代表、本钢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张晓芳说:“近年来本钢集团几经改造,已形成集采矿、选矿、烧结、焦化、炼钢、轧钢及机械制造、运输、科研等为一体,配套齐全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问题,其中压力比较大的是厂办大集体问题,希望得到国家的关注和支持。”

  钢铁行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行业之一,不仅将在未来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继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是我国发展尖端“上天入海”工程必不可少的材料保障。金模钢铁网首席分析师罗百辉认为,钢铁关乎国家经济安全和未来发展战略,企业强则国家强,希望国家在资源、政策、体制机制上支持国有企业做大做强,以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实现创造更多国际一流企业的目标。

  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则有着更深的内涵和更艰巨的任务。

  全国人大代表、华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曹慧泉认为,在上一轮国企改革中,国企在“三项制度”改革方面做了一些工作。经过2005年~2008年的快速发展之后,相当一部分企业实现了盈利,竞争力也得到增强,但“三项制度”改革的步伐有些放缓甚至倒退了。“在市场经济竞争体制里,一部分民企相对于大部分国企而言,有体制机制上的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就是"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多能少、员工能进能出"。如果平均主义和"铁饭碗"又成为一个问题的话,就与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完全不匹配了,必须要做大的改革。”曹慧泉代表说。

  国有企业改革确实需要国家出台有关政策予以支持,但是更为核心的问题是国有企业自身的转变。“国有企业改革是永恒的话题。国有企业改革不是阶段性的,而是要不断地去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满足国家法律、民众、用户、职工、股东等的要求。”全国人大代表、酒钢集团董事长冯杰说。

  全国人大代表、宝钢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文波也强调了企业自身改革的重要性:“我国大型国企尽管实现了从亏损到稳定盈利的转变,但许多内部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国企收益再分配问题固然重要,但国企自身的改革更加重要,我们必须拿出勇气和智慧,破解难题。”

  与国有钢铁企业一样,民营钢铁企业也要调整自身、准确定位、不断改革,赢得市场中的有利地位。全国人大代表,中天钢铁集团董事长、总裁、党委书记董才平说:“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不能过分追求规模,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审时度势,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在生产建设、产品定位、开拓市场、科学管理、降低成本等方面找准自己的位置。特别要注重自身建设,通过创新创优、巩固提高,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在品种研发、提高质量、增加高附加值产品和降低成本方面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公平竞争环境最重要

  这次的政府工作报告继续提出“两个毫不动摇”,即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近几年,我国民营钢铁企业与发展初期的状况已大不相同,在企业规模、工艺水平等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很多困难,特别是人才、技术、资金等处于劣势的地位仍没有改变。改革是摆在国有和民营企业面前共同的课题。

  在钢材市场如此严峻的形势下,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应更多地关注如何应对市场挑战。正如冯杰所说:“无论国企还是民企,只要政策到位、机制到位,大家都能活得很好。”

  全国人大代表,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刘明忠认为:“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改革就是要在机制、体制上下功夫。体制改革,就是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要各负其责,相互制衡;机制改革,关键是要在各级管理人员中,建立起"能上能下、能增能减、能进能出"的制度。”刘明忠代表还特别强调了企业负责人在推进改革中的重要作用。“改革要啃"硬骨头",就是要改变旧秩序、建立新秩序。作为企业领导,在这方面做不到位,改革是推不下去的。”

  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成为大家的普遍期待。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中阳钢铁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袁玉珠说:“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必须按照市场规律运行发展,都得处理好成本与利润、质量与品牌的关系。企业要生存和发展,第一看成本价格,第二看科技创新,做好这两点就是一个很好的企业。”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冷水江钢铁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陈代富也建议:“要加快改革步伐,加大改革力度。现在企业体制多元化,要深化改革,按市场规律办事。”

  全国人大代表,沙钢集团淮钢副董事长、党委书记何达平说:“民营钢铁企业和国有钢铁企业都希望有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企业创造好的发展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