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到老学到老!
文/交广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首席专家谭小芳
前言:
【创业到老学到老】1、学做产品;2、学招人、挖人、管人、裁人;3、学销售;4、学做账;5、学做管理决定;6、学以小博大;7、学新技术;8、学领导力;9、学竞争;10、学专注;11、学困境突围;12、学坚持原则;13、学融资上市;14、学社会责任;15、学基业长青.....创业到老学到老。
创业路上的人,什么都是从头开始,我们更应该在学习中不断的武装自己,提高自己,使我们有一个时时清醒的头脑。都说深圳是创业者的天堂,我觉得不如说是一个给你学习的天堂。因为这里有很多的新思维,新模式,在每天不断的更新中。
我们可以体验到多少,又能够学习到多少,掌握多少?谭小芳老师认为创业路上的人,都渴望成功,但是当你有了成绩后,要有后续的经验,阅历来支配。如果你没有,那么你所得到的成绩将不会达到你预期的效果。
这才是创业路上的人们真正可悲之处!对于一个真正的创业者,创业过程不但充满了激情、艰辛、挫折、忧虑、痛苦和徘徊,而且还需要付出坚定、坚持不懈的努力。知识的不断积累和读书的必要性要及时的提到日程上来!
在如今繁忙的世界,要找出时间来学习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这不是问题的关键。我们需要学习的是那些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其他的任何事情都是无谓的琐事。尽管有些人很欣赏活到老学到老这句名言,但他们也发现要做到不断学习他们应该学习的东西是一件很难实现的事情。下面是谭老师一些养成终生学习习惯的建议:
1)要随时携带一本书
你是花一年还是花一周时间来读一本书都没有关系。无论何时何地,你都要尽力找一本书来读,而且可以随身携带,以便你在空闲的时候就可以阅读。我只需要每天缩短几分钟休息的时间,每周就可以读一本书了。这样算来,一年至少也可以读五十本书。
2)列个“需学习”的单子
我们都应该写个计划单子。上面列的事情都是我们应该努力去实现的目标。要试着制定一份属于自己的“需学习”的单子。在上面你可以写上你对学习一门新知识学习的计划。或许你打算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掌握新技巧或者是阅读莎士比亚的著作集。无论你打算做什么,都将你要做的事情记录下来。
3)结识更多有知识的朋友
与那些有想法的人多接触。有想法的人不一定就是那些很聪明的人,而是那些打算花时间学习新技术的人。他们的习惯会影响你。若他们能和你分享他们拥有的知识,那就更好了。
4)多多思考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人如果读了很多书,但是却没有通过自己的脑子将这些书中所说的东西消化,那么他就是一个懒人。”只是很简单的学习他们的明智之处是不够的,你需要结合你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对你所阅读的东西进行消化。花些时间对你所读的书写一些读后日志,思考,消化。
5)付诸实际
如果不运用那么学习就没有任何意义了。你阅读一本C++ 的书和你编写程序并非一样,学习画画和你拿画笔做画也是不一样的,如果你可以运用你所学的知识,你就要运用。
6)教导别人
将所学到的知识教授给别人。如果你能将学习到的东西用来教导别人,那么你就可以巩固你所学到的东西。创建一个博客,当别人的导师亦或和朋友讨论一些观点。
在世界华人的心目中,李嘉诚已经成为一个凝聚和代表着中国人奋斗的精神、领先商界、与时俱进、不断创造新记录的卓越商人和企业家。李嘉诚的经营智慧和人生智慧,适合我们学习和借鉴,他白手起家的经历最适合创业者研究和模仿。
活到老、学到老:“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在李嘉诚身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至今他仍自学不辍,回家仍必做两项功课,一项是晚饭后,看电视学英文,一项是就寝前的阅读。“非专业书籍,我抓重点看;如果跟我公司的专业有关,就算再难看,我也会把它看完。我从不间断读新科技、新知识的书籍,不至因为不了解新讯息而和时代潮流脱节。”
谭老师表示每当夜深人静之时,有多少人会感慨自己的人生?年轻的时候没有为梦想去奋斗,以至于庸庸碌碌地活到了老。既然你已经错过了太阳,就不要再错过月亮,不管多老,只要肯努力,梦想依然会实现,即便实现不了,追逐梦想的过程也是美好的。这样,人生才会了无遗憾。布宁说过虽是节奏繁忙、无目的地追求!但更可怕的,却是放弃追求的时刻。
作为一个企业家,史玉柱最为关注的是商业信誉问题。在他看来,没有什么比信誉更重要,甚至重于生命。史玉柱在商界打拼多年,期间也经历过失败。有网友问,当初为何没有在企业倒下时申请破产,以独善其身。
史玉柱回应称,申请破产会涉及到信誉,“一旦信誉没了,以后也就无法在江湖上混了。”回忆起当初的失败,史玉柱展现出乐观的心态。他表示,要多想想光明的前途,就不会再想放弃。“之所以能够站起来,靠的是压力,而非信念”。靠着这样的理念,史玉柱的“巨人”得以涅槃重生。
从巨人汉卡到脑白金,再到《征途》系列;从负债烂尾的巨人大厦到12年后新建研发基地;从破解上市魔咒到绿色转型成功......作为一个实实在在的创业者,史玉柱有着深刻感悟。他表示,创业开局很艰难。要想创业成功,重要的是有充分准备。
史玉柱指出,在当今社会,“白手起家”式的创业比十年前困难很多。史玉柱同时提醒创业者,钱不是万能的,最关键的还是看创业者是否具备激情以及良好的商业模式。对于那些徘徊在创业门前的年轻人,谭老师建议,最好是先到其他公司打工,边工作边学习,在锻炼中提升自己。
近六成受访企业家认为,40岁之后是最佳创业时期。在重回金山做掌门之前,雷军正在进行他的第三次创业。“卓越卖了、金山上市了、天使投资也不错”,不惑之年的他却依然迷惑。他说因为18岁的理想一直没有实现,觉得心里不踏实。于是,为了理想他又创办了小米科技。
也许在大多数人心中,创业是属于有激情、有梦想的年轻人。三十而立,四十不惑。30岁,是一个人从成长转向成熟的临界点。而40岁之后,大多数人理应事业有成,家庭稳定,这个时候是否还是创业的好时机?对此,《浙商》记者展开了一次关于40岁创业的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在84位企业主中,49位企业主认同40岁之后仍是创业的好时期,占比58.3%,但有25位企业主反对这样的说法,占比29.7%,而有10人表示从未考虑过此说法,占比12.0%。认同的企业主一致认为:创业不分年龄,而跟个人的机遇和主观能动性有关。在反对意见中,大部分人认为,创业越早越好。创业需要百分之百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