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水流域客籍家族族谱述略(二)
陈良学
四、客家族谱的体例及内容
汉水流域客家族谱大多为清代和民国时期修纂,品类繁多,良莠不一。印制考究者有纸质精美、卷首套色,卷帙浩轶者有数十卷之多,体例完备者仿效苏欧。也有印制低劣、抄本无章、世系杂乱者。大多体例变化不大,基本上是明代族谱体例的延续。其基本结构有:
1、谱名。根据编修家谱的不同规模,分别称之为家谱、家乘、族谱、宗谱、世谱、房谱、统谱、支谱等,名前常冠有本家族的郡望堂号、先祖官职、朝廷赐名、门系及修谱版本序号等,反映出家族的居地、修谱历史和本谱状况。如:聚星堂《义门陈氏大成宗谱》、《蕲水缪氏宗谱》、湖南《桃源刘氏族谱》、《但氏六续家乘》、绍义堂《重修真良宗谱》、《粤东邱氏家谱》、皖籍《敦伦堂余氏支谱》、湘籍《西平堂李氏家乘》等,名目不一。
2、题辞。多请在社会上有影响的权贵与名人,以及在本族内有声望的同宗题写。如《苏氏族谱》中,司马光的题辞为:“辕轩肇迹,昆吾启祥;司寇脉衍,平陵功敫;弁州贻泽,凤阁传芳;眉山挺秀,奕世荣昌。”岳飞的题辞为:“眉山苏氏,世传至宝。”苏轼的题辞为:“之帙”;笔者手头所收藏的皖籍《琅玡王氏宗谱》在卷首就以每页二字的篇幅镌刻了范纯仁、黄山谷(庭坚)、文天祥等人的题词,字迹苍劲,印刷精美,堪为书法精品。范纯仁的题词:“王氏家乘”;黄庭坚的题词:“琅玡后裔,晋代名贤”;文天祥的题词较长,此不作援引。
3、凡例。凡例是一部家谱编纂体例的说明书,也是家谱内容以外的补充和诠注,如南阳堂《鄂东乐氏宗谱》卷首所载凡例十四款,对谱牒的修纂叙述较为详备,具有普遍意义:〔14〕
①谱式五世一提,本宋欧阳氏,备五服之义也。其世数更换,及支派分叙,则于篇首横标,某公派下仍于每篇旁注小字,俾源流清晰,观者明如指掌。
②谱为家乘,先人善行,自宜编载,以昭垂裕。或于本名下综核行诣,浑举大概;或另立传赞,胪列生平,刻诸谱首。然事求徵实,语归切当,毋取乎繁文缛语,涂希观瞻。
③先人坟墓有公山私祖,私山公祖,且山归异姓,坟墓有存者,易起纷争。谱内详载葬所,分厘坐向,公私山地,管业既各有专属,互相证据,庶得杜以山没坟,以坟占山之弊。
④祖遗坟山,后嗣子孙未能私制葬地者,听于公山扦葬,然竟无限制,则侵削祖茔,凌犯昭穆,势所不免。故或有因山地窄小,议禁添葬;或有山地宽阔,惟祖茔之上下左右不许窃近附葬;且亦有山地虽宽,本山從不许再葬者,原各立有禁约,兹復载入谱,永为成例。
⑤现在子孙,其器识才干拔类超群者,应予褒奖,以示激劝第人。众则考核难详,易起窃附之端,且善期有终,容俟后人之论定,故第书名、书字,不妄附一赞语,以寓厚期之至,意以绝标榜之浇习。
⑥历代派行,自黄沙分支后,庄户異居,各自历派未能画一,第世数清,而长幼伦次仍昭然明晰,自谱修后,新立派行自应永远遵照,无许淆混。
⑦先祖生殁年月,各庄旧牒有详载者,亦有阙而未纪者,今谱内惟遵旧式,详略异宜,不敢附会删除,拘泥一辙。
⑧族内子姓繁衍,住居星散,世次等而昆季之分,势难枚悉。惟详书生庚月日,昭明齿数,庶雁行之序,于以益彰。
⑨嗣子籍承先祀,应继自有成例,爱继择本宗之昭穆,相当而贤能者,不得以私恩小嫌,任意去取谱内所书,嗣子悉依天然伦次,毋敢挽越。
⑩螟蛉恩子,自幼抚养,与继父母相依为命者,本宗不得擅自逼逐,第财产听凭管业。坟墓亦任祭扫,毋许混入谱牒,致乱宗支。
{11}生存者谱内原不加揄扬,惟节孝之妇子矢志冰霜,朝廷尚有旌表之典,而家乘可无宏奖之文,故无论生殁,概为刊立传赞,以彰異数。
{12}再醮之妇,恩义已绝,自不应载入谱内。第书其子,则必溯其子之所自出,故仍许附载。特存者不纪生庚,殁者不纪葬地,以昭区别。
{13}祭产关春秋禋祀,无论多寡厚薄,藉秩祀典,故亩数坵,叚必公私分晰详载,以泯侵佔,以防盗卖。
{14}先代凡外逰未归,及近世之迁居各省各属者,历久信息未通,一时骤难稽考葬地,生庚不得不姑存闕略,以俟续補。
4、谱序。包括原序、新序、例、跋、族外名人的客序、赞论、修谱职名、刻印人、捐资人、目录、源流考以及凡例及编纂原则等。一部较正规的家谱,这部分的分量很大,这些序言多由本族中声名显赫者撰写,有些家族的高官贵爵和名人学士甚多,其族谱的序言就十分繁赘,有的谱序多至数十篇。尤其是有关家族源流的叙述,经常多次重复出现在各个序言中。笔者所收集到的各类谱牒中,除了各个宗族内部的名人作序外,他族名人代为作序也很多,如:吕蒙正、苏轼、欧阳修、黄庭坚、范仲淹、司马光、王旦、岳飞、王守仁、朱熹、文天祥、张居正、戴名世、方苞等人撰写的序言,多见于名门望族谱牒的卷首中。如苏轼为《三槐堂王氏族谱》撰写的《三槐堂铭》,就十分脍炙人口。
5、恩纶录。亦称恩荣录。包括圣旨、敕令、诰命、御制碑文、上谕、皇帝和地方政府官员以及儒家名人所提匾额、楹联、诗歌、辞赋等,以显示本家族及其成员的荣誉和显赫。如:《蕲水缪氏重修族谱》卷二以套红边框收录其先祖缪金父子于永乐二年八月初四日钦升羽林前卫右所副千户,永乐三年三月初二日钦赠世袭职事,封武略将军;母龚氏赠宜人,妻陶氏封宜人的《诰命》;南阳堂《鄂东乐氏宗谱》在卷首中也用套红边框收录了道光三年十二月十一日诰命二册,一为州同加二级乐永忠克襄王事,敕封其父乐步万为奉直大夫,其母黄氏封为宜人;乐永忠之妻阮氏含章协德,令仪夙著,于闺闱灶勉,同心内治,封为宜人;河东《裴氏世谱》则收录了历代皇帝给裴氏60余位显要人物颁发的近120道敕诰诏书。
6、像赞。先祖及家族名人的遗容遗墨,包括画像、赞词、手迹等。大凡印制精美,卷帙浩繁的族谱,卷首都有先祖画像。如秘书堂《夏氏宗谱》卷首就刊印有其始祖、唐登进士授秘书郎夏光廷的官服画像;
7、族规、家训。这是族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祖训、家规、族规、训语、家诫、家法、家礼等多种名目,是约束和教化家族成员的家政法规。有的家规还得到地方官府认可和褒奖,并以公文加以肯定。如:乾隆年间迁居在陕南汉阴县涧池铺的湖南王氏,同治五年,其族祠堂置地产每年收租达二百余石,除了由于公祠修缮、祭祀支出之外,还用于抚恤孤残,赈济灾荒及奖励耕读先进。王氏在涧池镇修建宗祠时,拟定祠规十一条。同治七年又增补五条,均获汉阴厅抚民通判核准,并勒石奉行。到了光绪年间,由于户族过大,良莠不一,原颁家法族规未能很好地推行,其族长又报请汉阴抚民分府傅汝修批准,以政府告示予以公布,提出“祀典与宪典并重,家法与国法两惟”,可见该族在当地已享有很高的政治地位。
8、五服图。记载宗族的五服关系,以供族人共同遵守。如《武威堂石氏四修族谱》、《皖桐吕氏族谱》〔15〕等谱牒卷首均载有《本宗九宗五服正服之图》,其后列《妻为夫族服图》、《三父八母服图》、《出嫁女为本宗亲属降服图》、《妻为夫外亲降服图》、《妾为家长族内服图》、《服图》、《夫为妻族服图》等图,并有详细文字说明,规定极为详尽。
9、世系图。亦称蛛丝图,有的称世系表。它是一部族谱的纲领,也是家族世系的总揽,给人一目了然的感觉。在这个图表中,只排列世序和名讳。
10、世系录。有的称谱系本纪、世序、世系考等,它是世系图的进一步诠注和详述,记载族中成员的名字、排行、父名、生卒年月、科第、官职、妻妾、葬地及子女情况等。作为家谱中最重要的内容,世系表是表述祖先后代每一个家族成员名字的记载。它一般有四种基本的记述格式: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格式,是族谱中最常见的排列法。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兄弟横推,父子直排。用起来很方便。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藏地、功绩等。例如湖南浏阳《晋阳堂唐氏族谱》世系录一例:〔16〕
第一世:唐寿兴,丕谟之子,字松齡,号礼翁,行敬四,公襟怀坦荡,啸傲山水,因念祖训万邑可家,遂契妻子而迁焉。其才猷经济,道德文章,垂裕后世,绵远无穷。迄今五百馀年,蕃衍湘赣,历传不朽者,皆公厚德之所致也。寿九十有八,殁葬江西万载城外涂陂。元配熊氏,没葬万载一都柞柱窝口虎形。继配赵氏,殁葬涂陂,与夫合墓。子二:唐虎、唐彪。唐虎世居万邑;唐彪迁居浏邑。
其文字简约,但基本情况一目了然,而且还有对人物的评价,其配偶及子嗣情况也都有介绍,这对于连续阅读或查找其家族渊源有一种提挈作用。
苏式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苏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宝塔式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竖线永远处在横线的中间,这对人多的大家族来说,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页纸上,兄弟之间长幼关系不清,会为写谱、看谱带来诸多不便。所以,这种方式多用于绘制大型“神轴”,如笔者在陕西安康市汉滨区石梯乡青山套村发现的《麻城刘氏神轴》(该族称之为家谱),在旬阳县蜀河镇闾关铺发现的江西崔氏神轴等,均属于此列。
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如: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藏地、功绩等。这种方式一般多见于手抄家谱,如笔者保存的汉阴《闽粤迁秦陈氏支谱》以及南溪乡粤籍《惠州邬氏家谱》、田禾乡《粤东邱氏家谱》等谱牒,均属于此列。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纸张。
这四种世系表形式都各有特色,这是一般族谱中比较常见的世系表,但也有其它的变化,我们在记述家族世系表时,可根据掌握材料的多少、家族成员的多少等灵活采用,总之,世系表要易看易懂、内容真实、层序分明,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11、派语。亦称派行,多为诗歌体例,四、五、七言不等,也有词牌,长短错杂,读来朗朗上口,也有的片面追求文字吉祥而文理不同。有的则在派语中表述了家族的渊源及迁徙;有的家族还由皇帝赐予派语,如正统的孔、孟、颜、曾四大家族就是沿用历代皇帝御制的统一派语:“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有的家族则以金木水火土五行或“千字文”嵌入派语,周而复始,十分有趣。
12、宦绩考。记载历代族人官宦名人的履历、事迹、功勋等。一般来说,各家族对本族官宦名人的记载是比较详细的,它与人物传记是交叉进行的。也有的是收录原始资料,例如:祖籍江西浮梁(今景德镇属)新安乡的詹氏家族,洪武十八年迁居湖南常德,乾隆初年从湖南益阳西迁徙到四川省开县井坝,后又迁居陕西紫阳蒿坪铺西北的沔峪河畔,在《詹氏五修族谱》中就收录了迁陕第三代孙詹荣瑞通过捐纳银两而成为监生的执照,文曰:
旨事照得本监条,养县自维补之,监生除一面给发□收即□具报□年貌清册送监登记号簿给予存照,以凭查核等。因于乾隆十一年二月二十日具奏,本日奉旨依议行,钦此。嘉庆四年十一月内户部奏请各省开捐监生,以备封储,银两净收折色,奉旨准行,钦遵在案。今准陕西巡抚册报,詹荣瑞系陕西兴安府紫阳县人,年五十岁,身中,面光,微须,曰俊秀。于道光二十四年十二月初六日遵酌定省捐,以备封储。银两□□□本省捐纳监生,相应给予监照,以杜假冒顶替等弊,须□□照者:曾祖雅伟;祖有义;父能文。右照给詹荣瑞收执。道光二十四年十二月初六日监行。
13、传记。为历代宗祖中功绩卓著者立传,其格式有行状、志略、行实、寿文、贺赞、墓志、祭文等。有的家谱还分类列传,如名宦、忠义、孝友、贞洁等。例如:咸丰十年编修的《星沙善邑冷木冲吴氏族谱》先德录有一篇《质美公行状》,对其迁陕始祖吴质美有这样一段精采而又详尽的记载,再现了吴氏由湘迁陕的来龙去脉:〔17〕
公讳上锡,质美,字也。为又塘公长子。乾隆十七年,又塘公殁,公鬻产营丧。又岁蔫旱,乃佣。一日,夜诣其叔,方将入扉,闯然阖。公即驻足,闻曰“某来即撤馔去饮”。公即出曰“丈夫不自立,而为人贱恶!”如是即去不入。当是时,南省饥民相属走蜀,而陕西兴安府与蜀毗连,承明例禁流民毋得入山〔18〕。而吴越、五岭、闽及楚南北过者,以土沃多留不去,租以种栅木以居,土人相目曰“棚民”。棚民至者日众,大僚以弛明禁入请纯庙轸念民瘼,制曰可;又制曰“其善安置招徕”公闻之,典衣得资数百,遂孑然西来。府时为州,属汉中郡。汉中旧属四川,故至今湘中父老犹呼吾宗为四川吴氏。
公既至兴安,过汉阴厅之万家扒,资竭,囊钱仅余八。时有商设厂,于是募人伐木,公乃应其募。计一日作兼数人,商大喜,留公月余。公度其地山高风洌,木尽土不可耕,坚辞商去。过堰坪,堰坪有杨健侯者,方鸠工营宅,梓人某者亦常佣于木厂先公去,识公呼之。是日,杨卜吉树梁,杨之邻里及梓匠相率入贺,公亦醵钱。秦俗呼我南人曰蛮,鄙不与座,独以一席礼公,梓人多不平。公乃心喜曰“吴方至此,即据有一席,意其兆我乎!”于是不去,与梓人为杨氏落成。既落成,杨嘉公勤笃,独以厚值留公,公于是乃止于堰坪焉,时乾隆丙子二十一年也。
当是时,堰坪田无几,而秦俗又不谙沟泄之法,待雨以田,无雨则田石,于是相戒无田。公乃为杨氏及居人力言疏导堵泄之利,度远近沟渠道,深塘陂时蓄泄。杨用以饶,渠用以昌,不数年,堰坪山麓皆垦为田。杨既卒,诸郎不才,公乃辞去,以所积佣值自耕。后杨氏果败,鬻其宅与田于公……。由是我祖考及我三、四叔祖于乾隆二十七年来秦;由是我金井塘房咸章公于乾隆三十年来秦;由是我何家田经天公、大纯公于乾隆三十四年来秦;由是我曾叔祖友谅公于乾隆三十四年来秦。而公实为吾秦吴氏西迁之始祖。
这是吴氏迁陕第三代裔孙、位至候铨知县的吴敦品为其家谱《先德录》所撰文之一,其文虽是记述其先祖从湖南迁徙陕南汉阴,辛勤开垦,成家立业之功绩,但字里行间却从宏观到微观描绘了清代前期湖广移民迁徙陕南的历史画卷,向我们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14、祠堂。包括祠堂平面图、祠堂记、建祠及捐资人名单、祠堂规制、座落方位、历年修缮情况、收支帐目、碑文、楹联等。
15、坊墓。记载坟茔墓地情况,包括置地文契、四界绘图,先祖墓地的山向、分金、四邻边界等。
16、族产。记载族中集体拥有的田产、诸如祠产、坟田、义庄、山林、义塾等及其管理制度,有的还有收支概览。
17、先世考辨。记载和论述得姓始末、迁徙地、同姓考订、支派分流及各支派间的关系等。
18、著述。亦称艺文录,收录族人的著述及诗文(如奏疏、殿试文、策论、书札)等,包括原文、目录。有些家族的《艺文录》多至数卷,诗词、楹联、游记、墓志等无所不包,有的还具有较高文学价值。
19、余庆录。预留的空白纸,以备后世子孙续填有关内容。笔者所收藏的《闽粤陈氏迁秦支谱》就留有“余庆录”空白纸20余页,且每页骑缝处均加盖有鲜红的修谱大篆。
20、领谱字号。家谱刊印成册后,要按印谱的总数编号,由各支派或房系按顺序领取,逐一登记领谱房号和领谱人名讳。如:同治十三年修纂的《浏阳李氏族谱》领谱字号编为“老子出关,本以字隐,无名为务,邺侯作相,乃好神仙,诡诞之谈”二十四部,以其先祖行状概言作为序号,别具一格。〔19〕可能所有的族谱中不可能全部包含这些项内容,也有的可能超越了这些内容,如鄂东《乐氏宗谱》中,有一份“接祀祖傩庄数”排单:“周礼方相氏,黄金四目,有执戈扬盾之制,以为民驱疫,此傩之始也。月令载季春、仲秋、季冬,亦皆有傩。虽分贵贱之等,而无氏族之殊。吾鄂武属所辖诸地,不知昉于何代,多以祖神,各于其姓,簇擁迎送,遞祀號为行傩。固未之前闻,然而敬祖序族之意,殊有可嘉。爰纪自明以来,吾族各户接祖奉祀之数如左……”这是在其他家谱中所少见的。
五、客籍宗族对家谱的管理
由于编修谱牒殊为不易,而谱牒又记载了一个家族的兴衰、繁衍和发展的全部历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包含着一个家族的许多隐秘;同时,还出于保持家族血统的纯正性,防止他人冒宗的目的,凡修谱之家,对谱牒极为诊视,大多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办法。综合众多族谱的管理原则,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新修的家谱编列字号,按号发放给各房,如支派过多,则发放给每房长门掌管。家谱的编号一般采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或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编号,也有取《千字文》序号编号。如晋阳堂《唐氏族谱》按照千字文前六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20〕编号,共刊印二十四部。领谱字号和领谱人都预先刊印在卷末或卷首,供族人互相监督管理。
二是规定藏谱之家,每值春秋二祭之期,必须设香案牲礼祭之,不准亵渎。有的在祠堂祭祖之后,展读家谱。如迁自广东的邝氏家族,每年春节都要举行盛大集会。除夕之夜,三大门阖族男女老少在本门族长率领下,敲锣打鼓,鸣放火铳鞭炮,高舞竹龙到宗祠向始祖“朝王爷”跪拜请安。由族中德高望重之人将“朝王爷”抬至广场,阖族大小分班次围坐,依次跪拜进香。焚化纸钱之际,三条龙灯舞动,鼓乐齐鸣,以此向“朝王爷”拜年,迎春祈福。寅时再次向“朝王爷”进香,卜卦预测来年农事收成、生意盈亏、人畜平安等事项。到天明,阖族丁壮在祠堂聆听族长展读族谱〔21〕,联宗笃谊。正月初三由族长安排当年农事及工商贸易事项,并对族中学业有成者进行褒奖,发给学费。
三是收藏谱牒必须小心谨慎,“勿令鼠咬虫蛀”,无致损坏,如有此等,以不孝之罪处罚。如太湖《余氏支谱》曰:“家乘纂修上溯祖宗,下逮奕祀,任事者固非轻,收领者责亦重,因编成字号收领。凡收谱之人,务宜小心谨慎,无致损坏;不可私借外人,恐起争端;尤不可售外人,希饱囊橐;我族人须各遵守,慎勿自兹罪戾。”可见谱牒在宗族文化中的地位。
四是藏谱者无事不可张展于外,令人腾抄;不可私借外人,恐起争端;尤不可售予外人,中饱私囊;有的还规定“同姓之人勿令看谱”,以免冒认宗亲或引起财产纠纷等。
五是必须保证族人对谱牒的正当使用权,不准藏谱人把谱牒视为私有财产。“收谱者倘亲疏房下有正务查看祖先名目、葬所山向、庚年,必当与其看,不得匿藏不发。”
汉水流域客籍宗族谱牒的内涵十分丰富,由小宗族看大社会,它所记载的内容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民俗、人口、交通、宗教、建筑、战争、瘟疫、灾荒、气象、山川等各个方面,可以说是无所不包。其中尽管也夹杂着一些封建糟粕,但也包含了很多进步思想观念,诸如:尊老爱幼,和睦邻里,体恤孤寡,关心他人,奖励耕读,惩戒贪赌,勤俭节约,厚养薄葬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于倡导文明风尚,构建和谐社会很有借鉴意义。尤其是很多资料是正史和方志所缺憾的。就总体而言,其资料弥足珍贵。限于篇幅,本文挂一漏万,仅作粗略介绍。
2007年11月2日完稿于北京香留园
(本文系出席2007华侨华人暨两岸三地寻根文化研讨会专题论文)
注释:
〔14〕见南阳堂《鄂东乐氏宗谱》卷首。《鄂东乐氏宗谱》共两部(残本),两种开本,均无谱目及纂修者名。一为3622CM开本,光绪二十年甲午季夏月续修;一为29,317.5开本,现存5册。现存旬阳县民间。
〔15〕安徽《皖桐吕氏族谱》十三卷(含卷首上中下),吕丹亭、吕羶书主纂,嘉庆十一年丙寅年重镌,博议堂刊本。藏陕西宁陕县民间。
〔16〕浏阳《唐氏族谱》残本(10册),唐洪如等纂修,民国二十九年晋阳堂修木活字本。
〔17〕见延陵堂《星沙善邑冷木冲吴氏族谱》卷二十《先德录·质美公行状》。吴敦品等编修,线装二十二卷,咸丰十年渤海堂木刻本。保存尚好。此书现存汉阴县旋涡镇民间。
〔18〕笔者按:此说有误,所言“禁流民毋得入山”乃明成化年以前事,清廷于顺治初已开始在川陕招徕流民入山垦荒,并无“承明例禁流民毋得入山”之说。
〔19〕《浏阳李氏族谱》九卷九册,同治十三年(1874)夏孝睦堂编修,江西万载黄茅会集庆堂刊印,共印二十四部,体例完备,保存基本完好。现藏安康市汉滨区民间。
〔20〕见《晋阳堂唐氏重修族谱》卷三〈安化仙洞丝垂〉页五。约编修于嘉庆十二年正月以后,残本。现存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民间。
〔21〕陕西汉阴《邝氏族谱》,全一卷(一册)手抄本,邝世海、邝氏楫、邝代名等纂修,乾隆二十六年编修。现藏安康市汉阴县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