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人文


  由哈佛学院时代沿用至今的哈佛大学校徽上面,用拉丁文写着VERI-TAS字样,意为“真理”。哈佛大学的校训为“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土多德为友,更要以真理为友”。校徽和校训都昭示着哈佛大学立校兴学的宗旨:求是崇真。树立对真理和知识的绝对权威就是哈佛大学教育的灵魂。然而,仅有真理和知识还不够。1991年中国留美博士卢刚枪杀老师的悲剧告诫我们要关注人的德行。爱因斯坦就曾说过:“有关是什么的知识并不直接打开通向应该是什么之门。人们可以对是什么有最清楚最完整的知识,可还是不能从中推论出我们人类渴望的目标是什么。”大学不仅仅是真理的摇篮,更应该是精神的圣地,应时时刻刻关爱着个人的灵魂与人类的命运。孔子说:“君子不器。”人不能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器具。君子是什么样的人呢?君子是一个文质彬彬的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倾心于道的人(“朝闻道,夕死可矣”),能超越日常功利生活的人(“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四书之一的《大学》开宗明义便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是大人之学,就是成为儒家所谓的大人的学问。其原则在于弘扬光明的善德,在于用这种善德革新民心使之去恶从善,在于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很显然,这与鲁迅所谓的“立人”,可谓异曲同工。

  因此,我认为,大学教育真正培养的应该是:四年下来能让学生内心有种充实的感觉,让他们能够坦然走出校园积极面对现实的风雨,让他们的精神真正独立起来,成为一个求真向善爱美的人。只有这样,我们的大学教育才能真正算一个名副其实的人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