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商主义(8):货币还是就业?
凯恩斯将重商主义看成是自己的先驱者。他认为,重商主义者强调对外贸易顺差,强调货币的流入,甚至极端地表现出“黄金饥渴”,是出于推动投资和增加就业的需要。重商主义干预政策的终极目标不是货币的流入,而是充分就业。
他说:“投资诱导的薄弱一直是经济问题的关键所在”,在重商主义时代,“除了损人利己地争取出超和贵金属的进口以外,政府当局没有用合乎正统的手段来对付国内的失业问题。”(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P266-267)
托马斯·孟被认为是晚期重商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在《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中所建立的“贸易差额论”被认为是重商主义的核心理论。就主流经济学的观念而言,不论是早期的“重金主义”还是晚期的“贸易差额论”,都主张国家干预,主张贸易顺差,其政策的终极目标都是货币流入的最大化。对外贸易只是手段,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监管体制建立以及制造业的发展也都只是手段,都服务于积累国家货币财富的需要。以这样观念来考察托马斯·孟的《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会发现有不小的偏差。也许主流经济学的眼镜本来就是有色的,或者说他们选择只看到自己愿意看到的,也就是斯密传授给他们的那些东西,因此,将托马斯·孟仅仅理解为一个追求贸易差额的重商主义者,可能是一种误读。
同所有的重商主义者一样,孟主张国家管制对外贸易,其直接目的是实现更大的顺差,更多的货币流入。就货币与贸易的关系而言,他强调“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多货币。”(托马斯·孟:《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P14)货币只有不断投入到贸易中才能增值,所以货币推动贸易,贸易也推动货币。在贸易与货币的这种循环中,将货币理解为孟所主张的重商主义的最终目的似乎不合适。比如他说,如果贸易顺差带来的货币不再投入贸易中,只会引起国内流通货币量的增加,其结果是物价的上涨,而物价上涨将降低国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而且,以国家积累货币财富来应对战争需要也不是孟愿意接受的做法。在他看来,即使为了应对战争需要,储存货币也不如储存战略物资或者战略物资的生产能力。他说:“一个在有急需的时候买不到东西的国王,是和一个没有钱去买东西的国王一样贫困的;因为,虽然现金被称为战争的命脉,可是那时因为它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和地方供应、统筹和调动人力、食料和军火。倘使这些东西,在必要的时候得不到供应,那么我们拿着我们的现金能做什么呢?”(70)
如果说货币并不是对外贸易或者国家对外贸易干预的最终目的,那么重商主义的宗旨究竟是什么呢?孟在讨论增加商品输出的途径时讲到这样一个观点,可以通过降价的方式促进商品的销售,“减价百分之二十五,使私人收入蒙受了损失,却使出口量提高了百分之五十以上,使社会受到利益。”(P7)在这里,孟并没有明确提出增加销售对扩充就业的意义,但是,这里所讲的出口量增加的社会利益除了增加就业还有什么呢?这种判断并非牵强。在讨论用关税形式保护国内市场及促进出口的时候,他主张:“国家如果对于一切用外国原料制成的工业品,如天鹅绒和其他各种刺绣丝线、粗绒、捻丝等免去关税,乃是明智和有利的。那样,很多贫民便可以受雇就业。”(10)孟在其著作中多次谈到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利益。比如,他主张大力发展无形贸易,尤其是海洋运输,其目的不仅仅在于为国家节省或者赢取运费收入,还在于这一产业蕴含的巨大就业潜力。他主张在商人的私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面临冲突的时候,商人应该有服从国家利益的精神。即使有时候国内商船运费高于国际商船,为了国家利益也有必要选择国内商船。
对于奢侈消费,尤其是对国外奢侈品的消费,孟持坚决反对的主张。但是对于国内生产的奢侈品,孟却持支持的态度,因为国内奢侈品消费可以推动就业。他说:“如果我们想要讲究穿着的话,我们也要用自己的原料和成品,如纺织品,花边,刺绣,抽纱刺绣等;因为富翁们的铺张浪费,尚可以使贫民有就业的机会。”(P8)对于借贷取息,孟也持支持的态度,因为它有助于促进创业和就业。“因为有钱的人们的这种做法,就会立即替年纪较轻的和财力较弱的商人们带来机会,使他们能够发迹,能够扩大他们的营业。”(P58)孟还主张,国王没有必要以现金的方式持有财富,国王的财富在于臣民的拥戴,而搞好经济建设,为老百姓提供就业机会是获得拥戴的重要手段。所以,“国王的一切收入,也无须都用现金积聚起来”,应该“散发到人民中间去,譬如雇佣他们来制造战舰及其附属的一切设备;建筑和修缮要塞……”(P69)后来的配第以致凯恩斯讨论过以国家财政支出促进就业的设想——修金字塔或者在废矿井中埋美元,孟更多强调军备的设想在他的时代更有现实性。
在托马斯·孟的“贸易差额论”中,“自然财富”和“人工财富”的区分具有重要意义。孟所谓“自然财富”也就是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源,而“人工财富”则指的是通过人类劳动形成的各种财富。孟以为,一个国家丰富的自然财富并不一定能使之强大。因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安逸的生活条件容易养成人们懒惰、偷安、享乐、散漫、无节制、无进取心的精神。英国就是这样一个有着丰富自然财富的国家。正是因为这个国家优越的自然条件,才使那么多的人在偷窃、行骗、乞讨、打劫。相反,一个国家如果自然资源贫乏,人们会更有压力去积累人工财富,发展制造业、商业、对外贸易。荷兰就是这样的国家。由于自然资源的贫乏,他们被迫发展运输业、对外贸易。艰苦的条件下,人们养成了节俭、勤劳、守纪律、讲信用的品质。孟之所以强调人工财富及对外贸易,除了因为它可以培养一个民族优秀的精神品德之外,还因为它可以为穷人提供就业机会。就对外贸易而论,一个国家如果只是出口自然财富,一是获利很少,二是创造的就业机会很有限。发展制造业,也就是发展人工财富,一是可以大大增加商品附加值而利润,二是因为生产环节的增加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如果将重商主义者的政策主张仅仅理解为国际贸易顺差或者货币流入,那样重商主义者就还是守财奴的猥琐形象。其实,重商主义者们并不仅仅关心自身的物质利益,也不都是病态的黄金追逐者。他们中的很多人有着经邦济世的政治理想,有着振兴国家经济的宏伟志愿,还有着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将托马斯·孟理解为充分就业的追求者,这个形象要更加光彩一些,可能也更加符合实际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