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殿龙:关于萧山经济开发区发展的几点思考


毕殿龙:关于萧山经济开发区发展的几点思考
凤凰网组织的萧山开发区二十周年巡礼笔会,与会的各位名博、名家对萧山开发区的发展取得成就,从各个视角见诸文字。肯定萧山开发区发展的同时,还应该思考,萧山开发区能否发展得更快、更好?如何才能发展得更快更好?因为时间较短,没有机会做更多的互动和了解,下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也许是提出的问题根本不存在,也许建议要做的开发区早已在做了。但无论如何,多一分提醒和关注总是不错的。

经济总量和土地资源匹配,是压力也是动力和潜力

据介绍,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下辖市北、桥南、江东三大区块,总规划面积181平方公里,内设杭州江东国家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装备制造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杭州软件产业基地萧山扩展区块和江东新城、萧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两个省级开发区。

通过18年的努力,开发区已成为萧山对外开放的主平台、招商引资的主力军、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和城市建设的主战场。截至2012年6月,开发区累计批准外资企业550个,总投资84亿美元,其中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237个;批准内资项目357个;引进世界500强企业14家,基本形成机械制造、电子电器、汽车整车及重点零部件、轻纺服装、医药食品、建材家具等六大支柱产业。工业总产值,从1993年的2.05亿元,到2012年的563.3亿元,增长275倍;三产业营业收入,从2007年的100.1亿元到2012年的535亿元,增长了5‘34倍,财政收入,从1993年的391万元,到2012年50.91亿元,增长了1302倍,占到全区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

上述令人震撼的数字,涵盖了萧山人多少的辛劳和努力可想而知。与萧山开发区自加压力、自高目标相比,也有极个别的数值,他们自己也不满意,存在着一定的不协调和不平衡感。如工业总产值,全区已经超过5000亿元,而开发区,则只有535亿元,尽管比2007年增长了5倍多,也仅为全区的十分之一,和其拥有的有效工业用地面积,还没有发挥到最佳值。这尽管是因为萧山开发区起步晚、经济基础底数低,能够发展到今天地步,已经是跨越式发展。但其现在所拥有的土地资源,和规划区域,在今后的发展中,会被有意无意地和萧山区整体面积做对比,也会和周边如上海、杭州单位面积的企业密度和产值也会有个对比。这尽管不是一个明确的可以量化的指标,但却会是一个自我要求的最高标准。

参访中,萧山开发区的负责同志已经无意间流露出这种压力。是压力也是动力,他们开足马力,在寻找尽快地达到和占有土地和规划面积均衡、相称的发展规模。这应该被看做是萧山开发区今后努力的方向,也预示着萧山开发区今后巨大的潜力:新整理和扩容的规划面积,还可吸引、容纳更多优秀的企业。这在日渐拥挤的长江三角发展区域绝对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


国家级产业和示范基地效能有待进一步发掘

萧山已经争取和建设了许多国家产业制造和示范基地。如国家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装备制造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杭州软件产业基地等。

国家级示范和产业基地的数量,只是经济发展的一个方面,如何发挥已经有的国家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利用好国家相关的产业政策,不但是萧山开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可以拉长产业链条,提升相关产业在国内和国际的影响力。

以机械制造示范基地为例,不能满足于已经建设有这样一个基地。而是要更加充分利用基地带来的各种效应。可以通过加强相关设施建设,更方便学生和教师到开发区学习和教授制造技术。补贴和奖励引进世界高端、先进的制造技术的企业,为全国实习、学习的学生提供方便。打造成全国制造业实习培训的摇篮。形成和拥有,想学最前沿、先进的制造技术,必到萧山开发区的氛围和实力。

针对学生实习就业和人才筹备,开发区不但要制定从建设配套的基础设施到学生管理、对企业和学生的奖励机制的制定,还要争取国家从政策到资金的扶持。使之成为全国制造业的孵化器。

基本思路是,以服务国家精密制造大局为方向,以方便和吸引更多学生进入学习为指引,以打造全国制造业的摇篮,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综合效益为依归。

避免“造区“仓促向“造市”过度


造区和造市,需要解决的是先后次序及轻重缓急的问题。这样才能够将钱花在刀刃上,才能够发挥设施的效用,建设成高标准的设施。目前,以萧山开发区的人口密度,与其全面建设一个功能完善的城市,存在性价比的问题。应该比照发达国家城市和工业区服务的模式和方法,与其仓促建设功能完善的城市,不如一开始将城市规划的起点定高一些。按照需要,优先建造一些急需的项目,用填空的形式,填充好各个项目和功能板块。向社会招标投资建设这些功能模块、和大型公共娱乐设施等城市细胞。
无论从工业区的建设,还是城市的发展,萧山开发区在对外宣传上,需要加大力度。让更多的企业、人才都了解和向往这块希望之地。

人才的筹备和利用

萧山开发区是建设的全国高端的开发区,人才的招聘和任用要有全国化甚至全球化。以什么样的胸怀招揽人才是否能够招揽到全国乃至全球的人才,就决定是否会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开发区。

萧山开发区不但自己招聘和使用到一流人才,还要帮助企业打造这样的人才环境和人才市场。

尽管各个企业都有自己招聘人才的方式,但作为政府,也必须有巨大的高中低各种档次的人才库,供企业选择。只有足够的人才筹备,才能够让企业维持正常和高效的运转。开发区应该发挥政府优势,利用已有网络和人才市场,制定更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人才愿意到萧山开发区。

政府在建设人才库和吸引人才方面,比企业有更高的公信力。可以通过人才网站建设、人才招聘会等方式建立自己的人才库。可以通过大学生创业基金 大学生就业辅导 大学生实习基地等来吸引和留住人才等。

战略发展规划评鉴局

纵观萧山开发区的发展,在大的框架上,是十分具有活力和竞争力的。但在细部和开发区与开发区之间,开发区内企业与企业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个体太过独立,从企业文化,经营理念、人才共享等方面缺少进一步的融合和沟通。在开发区的未来发展上,需要建立一个专门的技术策划机构。比如,战略发展规划评鉴局。

该规划局主要使用外部人才,本地人才更多的是用于比较和筛选方案,监督进度和评鉴实施效果,进行日常的财务管理和服务性工作等。

战略规划局的职能就是,要研究区域规划内,各个企业产品和宣传的关联性和联动发挥规模效益效能的可行性,为区内企业制作更加有影响力和世界接轨的服务政策,制定已经进驻企业后续优惠政策和关联企业的引进和规划。包括 比如制造业示范基地的延伸发展等,发掘战略策划人才。提出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评鉴执行的情况。

萧山开发区需要给其更大的施展平台

综合其他地方开发区的运营经验,许多开发区存在功能不完善,比如学校拿不到教育附加费,无法办高质量的教育。行政上多重管理,遇到重大决策,需要多头汇报,遇到事情谁都可管,谁都不一定该管。参访中,尽管萧山开发区没有人反映这方面的问题,经济开发区建设二十多年,目前还是一个萧山区代管的副县级单位。萧山开发区发展的规模和经济总量,和对外宣传的需要,应该提升其行政级别,增加决策的独立性,系统性。
毕殿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