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初英国的市场经济出发,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出发,人类一直在探索经济和财富如何增长,关心经济发展的规律。无数的经济学大师为此奉献一生,无数的经济学著作,成了人类发展经济的指明灯。
中国是一个农业文明非常发达的国家,无论是人们的知识和思想基础,还是政治制度和政府的角色,都和现代市场经济格格不入,因而当英国等西方列强用坚船大炮强行打开中国的通商口岸之后,市场经济的一套在中国的发展仍然受到意识形态和人们固有的旧思维的阻碍。结果,中国选择了计划经济的一套。所谓计划经济,实质是由特定的人计划和控制的经济,这些特定的人,由此支配了经济发展的一切,经济的发展依附于特定的行政和政治意志,这和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是完全不一样的,反而和中国农业文明时期的权力控制经济的一套天然相通。改革开放后,中国才再次下决心利用市场经济这只看不到的手。所以,相比于世界其他市场经济体,中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后进的经济体。
为此,中国必然付出代价----追赶的代价。就是为了弥补之前的过错,克服市场经济基础差的问题,不得不牺牲一些东西,从而推动主要经济目标的实现。
包括:中国渐进式改革,在经济领域,演变为“过度自由竞争'和‘特权垄断并行'的控制式的市场经济。(吴敬琏曾提到这个控制式市场经济,在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土地市场、股票市场,都明显存在这一特点)
环保代价问题和成本问题,已逐渐引起公众和政府的关注,毕竟这危害到每个人的健康;在民间,人们早已反思这些年中国经济政策的弊病。诸如片面追求GDP问题、货币问题、通货膨胀问题、金融问题、房地产泡沫问题、养老保险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有毒食品问题、环境破坏问题、贫富差距问题,乃至人口政策,成为人们广泛争议的焦点。
从政府决策层和管理层来说,为了推动人们和国家财富的增长,可谓殚精竭虑了,所以对公共的批评颇感委屈,说不能做事后诸葛亮,凡是都有利有弊,政策有副作用,只要及时修正,也就属合理。
但对大多数市民来说,损失是实实在在的。通货膨胀,让大多数人的真金白银不值钱了,购买力小了;房价不断升高,还贷压力就大,生活压力也大;就业难,千军万马考公务员,工作压力大了;GDP年年报喜,自己的财富增长跟不上,被社会边缘化的焦虑感大了……同时人们不得不承受日益不好的环境、有毒食品的威胁。正所谓好事轮不上,坏事一桩不漏,心里自然不平衡。
由于政策上的不公平,信息不对称,地位不同,资源不同,等等,导致人们之间既得利益的不公平,实际上是政治不平衡在经济上的体现,带来的自然是政治和社会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