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本是件平常的事情,但市场中的“先知先觉”者却从中“嗅”出了“商机”,类属于服装行业的上市公司大杨创世的大幅上涨就是最好的证明。从3月25日开始,大杨创世连续三涨停。受其影响,朗姿股份、浪莎股份等个股股价均“沾光”而产生异动。
来自上交所的公开交易信息显示,3月25日、26日买入大杨创世的营业部各不相同,其中亦没有出现机构席位的身影。而且,像东海证券南京某营业部25日刚现身买入榜的第一位,次日即又在卖出榜中“露脸”,说明资金热炒、短炒的迹象很明显,这种快进快出的炒作方式亦是游资的贯用手法,而背后支撑的则是所谓的题材与概念。实际上,朗姿股份、浪莎股份异动的根源亦在于此。
如果说“圈钱市”是A股一大特色的话,那么热炒概念与题材亦为另一明显特征。在沪深两市的日常交易中不乏热点出现,而所谓的热点,即我们常常所说的概念与题材。而且,概念或题材对投资者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也能“引导”市场资金的追捧。投资者热衷于题材与概念的结果,导致市场投机之风异常猖獗。
正如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虽然投机疯狂不利于A股市场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但是,投资者追捧概念与题材,某种意义上来说,又是市场倒逼的结果。
自A股诞生以来,因为错误的定位,“重筹资,轻回报”的股市“劣根性”一直没有消除,即使是理性的投资,也不可能获取正常的回报。在此背景下,投资者只能寄希望于通过博取差价获得收益,再加上投资者的不成熟,投机文化与投机习惯逐渐形成,概念与题材往往成为投资者“投资”的“首选”。
证券投资基金问世以及QFII被“请进来”之后,虽然其倡导价值投资理念,但其实基金投资炒作股票的年复合换手率有时甚至高于中小投资者,说明其虽然高举价值投资大旗之名,行的却是投机之实。而且,像某些资产重组股、ST类个股等,亦不时出现于基金的重仓股中。基金都追逐概念与题材,中小投资者以及游资等追逐热点与概念,当然更是在“情理之中”。
另一方面,A股市场中极度缺乏价值型、成长性公司也是投资者喜欢炒概念股、题材股的一大原因。客观地说,当上市公司成长性差,都表现出各领风骚三两年的特性时,要求投资者进行价值投资也不现实。毕竟,即使是价值投资,并不能获取满意的回报。
因此,在我们必须正视市场热炒概念与题材这一不正常现象的同时,也要采取措施进行应对。比如,加强投资者风险教育,对入市投资者采取适当性管理措施;再如把好上市公司的入市关,把质量优、成长性好的公司引进来,而劣质公司挡在市场的大门之外,另外降低退市的门槛,让更多ST类、绩差公司等退市,以通过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的方式来提升股市的投资价值等,这些都是可行的办法。当然,对于热炒概念、题材过程中的股价操纵行为,监管部门亦应严厉打击。
炒概念与题材是A股的一大特征
评论
编辑推荐
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