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福雅安


 

 

 

周六的早上,收到朋友@的信息,打开一看,吓了一跳:地震了!刚开始的时候,还以为是周末的玩笑话,随着微博里地震的信息越来越多,而且就连官方也有信息公布的时候,就知道,地震真的曾经来过。只是离我们太远,我们无法感知。但是,我们身在外地,却依然感同身受。

 

记得在20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我们就是亲历者。

在地震之后,我们和我们的客户深入灾区救缓大熊猫。那个时候,我们的同事和客户从重庆出发,一路经过雅安、二郎山、来到卧龙。一路上,余震不断。我的那些曾经在灾区或者在灾区附近感受过地震的摇晃的同事说,如果没有亲身感受过这种摇晃,是永远无法体验地震的那种恐惧的。

 

当然,我们并不希望大家都去体验这种灾难。因为地震就意味着灾难,意味着鲜活生命的结束,意味着家园的毁灭,多灾多难的四川已经让我们无比感伤。庆幸的是,在这次地震当中,我们欣慰地看到各种成长的力量,比如新媒体的力量,比如说公民的成长。

 

如果说波士顿爆炸案中,推特和面书还让我们觉得有距离感,让我们感慨信息的传播的透明度和快速的话,那么雅安地震当中新媒体则让我们也看到了一种新的希望。据说,在被地震的摇晃摇醒的时候,许多人都拿出了手机,在微博或者微信上求证是否地震了。当然,这都是摇晃不明显的地区,如果是在摇晃很厉害的地方,地震来了,还抱着手机发微博、微信,这就对自己太不负责了。

 

当大家看到网络上越来越多的关于地震的信息,大家就已经确认了的确是地震了。但是,到底是什么地方地震了,大家都不知道。很快,就有公共帐号们发布权威信息了。接着下来的整个周末,新媒体平台上都是各种雅安芦山地震的信息,以及各种爱心接力。

 

在汶川地震的时候,许多私家车自发涌向汶川参加救助。这份心意自然是好的,但是,大家到了才傻了眼,路都被堵上了。而这一次,我们欣慰地看到了各种理性的声音表示,最大的支持就是不去添乱,不去占用道路,给地震救援留出生命通道。

 

像上次汶川地震那样,我们坐在电视机前,关注着雅安。在报道中,我们看到了许多充满正能量的故事。生活还在继续,救助工作还在进行,尊重生命,敬畏自然,让我们祈祷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