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二》观后感


《一九四二》观后感

习明明

电影《一九四二》,今天下午我算是含泪看完了。这么好的电影,看完之后总觉得该写点什么,宣传也好,宣泄也罢。总之,不写点啥就觉得对不起导演,对不起制作,对不起演员,更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一九四二,这一年河南闹饥荒,灾民为了不饿死,只能携家带口逃荒。故事的主人公——范留全,原本是个殷实的商人,富裕之家,灾荒对他家的影响其实不大。但是,日本人来了,出于生意人的精明,留全为了保全家人,带着全家老小也加入逃荒的队伍去避难。本想着在外面兜上个把月,回延津之后继续做他的商人,过他的美满生活。谁料中途遭遇空袭,所有的财产付诸一炬,一夜之间竟真成了灾民。

途中媳妇、老婆相继饿死,全家老小啃树皮支撑了个把月,眼看着树皮都被啃完了,全家人正在发愁等死的时候,人贩子来了。说是被子厂的来招聘,只要年轻漂亮的姑娘。大家都是明眼人,谁都知道买过去是干什么的,实在是出于无奈,谁都不愿意捅破这层纸罢了。反正留下来也是个死,卖了身子或许还有条活路,更何况能换几升粮食,还能救了全家。不用召开家庭会议,也不用向人贩子质询任何问题,例如卖到哪里去、干什么?年轻不年轻、漂亮不漂亮的女人都粘吧粘吧,整理整理服饰,自觉排成了长长的队伍,等待人贩子来挑选。仿佛是准备出嫁的新娘,急切地盼望着迎亲的队伍。

老范家本是个富裕之家,历来只买人不卖人,自是不愿意将自己的女儿出售,要不然祖宗的颜面往哪里搁?可这事也由不得老范了,因为女儿星星“愿意”。范留全不愿意,那只是面子问题,但现在面子不重要了,全家人怎么活下去这是最大的问题。星星说了:“我留下来也是个死,您就当没生过我这个女儿”。老范还是十万个不愿意,可眼瞅着怀里出生不久的孙子还嗷嗷待哺,话到嘴边又咽下去了。就在不久前,老范的儿子在一次混乱中被灾民打死了,全家就剩这么一点骨血,老范自然是要千方百计周全。

不等老范同意,也由不得老范思考,女儿已经站到队伍中去了。望着女儿离去的身影,老范是又盼望又羞耻。第一遍,女儿没被看上,老范很失望;第二遍,女儿毛遂自荐,称自己读过书并且认识字,女儿被选上了,老范望着女儿露出了逃荒已来从来没出现过,但是非常短暂的笑容,继而急忙地回避女儿的眼神。这一幕,老范和女儿的心情,恐怕用任何言语都无法形容。我也有一个宝贝女儿,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心疼得不得了。同为人父,我想老范爱自己的女儿不会逊于我。但此时此刻,他能做什么?

同乡的花枝,因为丈夫死了,自己带着一对儿女,也面临着生死考验。但为了全家人能够活命,她决定把自己卖了。但是卖掉自己容易,即便换来了粮食,一对儿女无人抚养也难生存下来。于是花枝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主意,栓住刚刚失去了自己心爱的女人星星,反正都是要死的人了。栓住不愿意死之前媳妇都没有,而花枝愿意在栓住死之前成为他的媳妇。这样,花枝也可以在卖身之后,将一对儿女托付给栓住,然后用换来的粮食给孩子和栓住留条活路。这样栓住有了媳妇,孩子有了爹,并且有了粮食,大家都能活命,不是“皆大欢喜”嘛。临走的时候,花枝对自己的孩子说:“拿着祖宗的灵牌,记住,你是延津人”。一席话,也是意味深长。

星星走了,花枝走了,栓住最后也死了,他和花枝的一对儿女不知去向,最后老范的孙子留成也在一次混乱中被老范不小心闷死了,可能是老范对孙子太小心、太紧张了吧。

留全想留全自己的家人却始终没能留全,孙子留成最终还是未能留成,栓住也没能栓住星星。但是却给我留下无尽的悲伤和感悟。

——纪念我那在逃荒中逝去的祖父和祖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