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调控犹如在红灯区里学雷锋
中国的房价调控其实并不像心怀叵测的经济学家们所说,是始终伴随着房地产的全过程。其实,中国的房地产经历过一个放手培育期之后,才迎来了今天这种调控失效的,恶劣的惯性时代。
首先,正是我们长期以来盲目崇信市场神话,把自亚当·斯密以来的“看不见的手”错当作了上帝之手,真以为市场会偏爱于我们,而可以在放任自流之中,为中国带来好运。其次,是我们先混淆了客观的市场需求与主观的市场投机之间,本来就模糊的界线,而后又以投机市场的现状模式去扭曲并绑架了市场需求。再就是当中国房地产市场蜕变成了一个不可改造的投机市场之后,地方政府、相关行业及所涉经济领域、以及开发商群体,共同加重了高房价麾下的利益份量,从而形成抵御一切调控效能的强大联盟,使每一次调控举措全都沦为一纸空文对阵百万大军的非对称决斗。
为什么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早已丧失了健康调控房价的时机,其实它失去的并不仅仅是一个时机,而是我们亲手把一个魔鬼放出来,还为它疗好了伤,再让它养足了精神头之后,一直等到它带着助跑,扑向我们时,我们才想起来做点象征性的无效抵抗。
我们习惯于无作为的经济态度持续了过长的时间,以至于当我们倍感事态严重之时,已面临回天乏力。今天才跑来说触及利益是否已为时太晚,现在要想卓有成效,非打碎点坛坛罐罐不可,不然,一切都将继续空谈成令人唾弃的羞辱与笑话。
现在来谈中国的房价,需要从祖坟头上刨起的话题,实在有一大箩筐。是什么因素导致了永恒的GDP主义?从而让商住与工业用地在数量与价格上,愈发突兀地倒挂,由此再让房价为GDP买单?是谁掀起了一个让发展中的国民收入水平,直接仅与发达国家的房屋建筑消费产品相瓜葛的市场供应体系?从而使中国的住宅市场,事实上处于一种超前消费的奢侈品市场状态,并由此败坏了国民住宅消费的观念与习惯。是谁在错误引导房屋产品档次,并人为拔高了平均购买标准之后,又往房价成本里塞进了大量的利益私货?从而大幅度垫高了社会平均生活成本,使房价水平与性质,成为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所不可逾越的障碍。
如此多的找不到北,倘若再加上开发商与地方政府利益的沆瀣一气,不失时机地,险恶地掀起一轮又一轮涨价高潮,则购房人除了咬牙跟进之外,也确实没有别的出路。
在这一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洗钱与打劫运动中,中国经济的主要力量几乎全都参与其中:各级财政、地方政府行政管理及开支部门、金融、钢铁、建材、建筑施工业、开发商及服务商、商业、生活消费品生产及服务业等行业,都并非围绕着房地产业,而是围绕着高房价来运转。说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居然还要引起争议,其实仅仅因为这个谎言说得还不够到位而备受争议。因为,并非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而是高房价才是现状中国经济的擎天大柱。
这房价要降下去,是解决了民生问题并缓和了基础性的社会矛盾,但中国经济的诸多产业连同打肿脸充胖子的财政状况,都得跟着出现大滑坡。令人沮丧与倍感可悲的是,我们不知怎么搞的,今天的民众利益与国民经济利益居然对立成了一对冤家,而民生与国家经济利益的对立,却是演变成政治对立的根本原因。中国的房价已具有或超过了世界同业的价格水平,而中国的人均购买力却仍远远处在世界同类平均水平之下。而这一巨大落差所形成的经济、社会及政治矛盾,凸显出中国已进入利益矛盾激化的危险阶段与状态。
就此,倘若我们在打击房价投机时,只侧重于被动跟风的购买环节,而对导致房价持续上涨的主动领域不加改变的话,那么,地方财政吸毒上瘾式的利益需求、工业与商住地价反差所体现的国民经济发展与民众利益的冲突与对峙、行业经济倚仗于高房价的病毒传染体制以及以金融为首的资源配置的不公倾斜,都将把社会矛盾一骨脑地掼倒在共和国的脚下。
高房价正成为中国民众的人生梦魇,更为严重的是,它还在被人痛恨之余,成为中国社会矛盾集中爆发机制中最为危险的一根导火索。因为政府根本无力调解自身利益的原罪,当其再与投机势力相互绑架与纠缠以后,其所形成的与民众利益的严重对抗是根本无解的。
现在,当经济形势险象环生,地方政府财政浑身上下说不清楚的状况下,却要在高房价这样一个利欲熏心,乌烟瘴气的场合里,继续以往的利益机制与格局,而仅让购买者在成本日益垒高的情况下,再受到种种限制,其状毫无公平与信用可言。当然,市场投机应该打击,但不能仅仅局限于打击购买投机,更为巨大的市场投机与掠夺以及社会利益不公,才应当是纠正与打击的重点。对此,任何侥幸都只会延挨时日并推垮中国社会现状人文底线最后的篱笆。
摆廉价地摊式的工业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应当扭转这一愚蠢的GDP发展模式,而同时还原城市建设用地的平均地价分布水平及结构。
地方政府经济增长幅度应当在原有的粗放式工业发展方式基础之上降下来,然后再谋求健康的,全新基础之上的技术与市场发展。
在高房价现实下,不能再让购房人去展开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学雷峰活动,而应把打击的重点转向土地拍卖、开发商市场投机以及产业热点调整上来。
在中国房地产市场里,雷锋不能成为犯傻与荒诞的代名词。当我们的财政与市场经济的受益者都在忙于数钱之时,我们何忍让百姓们提着自己的吊命钱,继续去充当助人为乐的雷锋呢?
老夏
201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