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的“横行”其实就是这半年的事儿,半年间就连对QQ、MSN等即时通讯工具非常不熟悉的人,甚至五十岁上下的人,都开始用起了微信。
记得刚刚开通微信时,我们的班群中,一天就会有2-3小时的语音、几百条的短信,甚至经常出现几百字的文章(估计认真看的没有几个)。
上次在上课时,课上老师讲得不甚精彩,短短的一个小时时间,我们班的十个同学就发了一百多条的微信,讲什么的都有,既有评价内容的,也有评价讲课方式的。
其间我还观察:大家一边在上课,但大家手机一直没有放下,估计都在微信、短信、QQ和微博之类的。
我有一个疑惑:大家课听得如何了?
大家一直争论着:我如果交了上网的流量费,你凭什么还要让我交软件的使用费?那其他的占用流量的软件了也要收费吗?
争论的另外一方讲:网络确实是商业用途的不假,但网上大量的流量没有带来收益,运营商心里也是非常不爽,特别是微信还在和飞信正面竞争着。还有讲到日本最大的运营商NTT DOCOMO曾经出现了相当时间的网络瘫痪,问题就是出现一次事故时,大家都在发微博、短信等把带宽全部挤占了。
心态
大家都喜欢免费、有价值的事物,对于盗版的喜爱大致出于此。
免费使用了一段时间的软件,当提供者认为时机成熟,提出要收费时,用户也经常是一跑而光。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对于软件也如是。有人就公开讲过,现在的免费就是为了将来的收费的。比如在网上的安卓软件,几乎都是免费的,那些收费的软件,使用非常少。而开发这些安卓软件者很少有收入的来源,只能通过嵌入一些软件获得收益,315揭露的通过软件收集用户信息等就属于此类方法。
尽管如此,国人就是不喜欢收费的,如果你非要收费,我就用脚投票—放弃不用。
如果
不论如何,微信收费看来是无可避免了,设想一下,假如收费了,结果会如何呢?
1、会有大量用户的放弃使用微信;
2、微信会更短、更精炼、更简洁,不会再有剪切、粘贴来的上千字的文章,就像印度的瘦身短信一般,信息的含金量会大大提高;
3、手机会一定程度上回复本身的功能,释放大家某些注意力;
4、会有其他的免费即时通讯工具出现,不会再让微信的一家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