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国家。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民族独立和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国家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战略,并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农产品统购统销、城乡户籍分隔管理等一系列制度,不仅从农业提取工业发展的原始积累,而且进一步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的实施,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相继推行并不断深化,农业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自由迁移和就业范围不断拓宽,城乡、工农之间的产品要素交换环境得到了改善,但城乡“二元结构”的特征依然明显,“三农”问题日益凸显,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角度解决“三农”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指导思想的历史性转变。此后,党中央、国务院解决“三农”问题、加强“三农”工作的指导思想不断明晰,理论认识不断深化,并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有力、有效的政策措施。这些重大理论和政策创新不仅准确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规律,体现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同时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制度创新、政策理念和政策制定实施发挥着巨大的指导作用;不仅促进形成了农业农村发展的10年“黄金期”,而且从总体上推进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十八大提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不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形式上的深化,更是发展战略实质内容的深化;不仅是发展战略在历史时间上的深化,更是发展战略在空间布局上的深化;不仅是发展战略思维方式的深化,更是发展战略指导思想和理论的深化。
推进城乡一体化
评论
1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