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优先”是解决中国能源问题的首要选择


“节能优先”是解决中国能源问题的首要选择

              ——访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陈柳钦教授

     

节能减排不仅是社会热门话题,更是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十二五”时期是我国能源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在《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指出,“十二五”时期,要加快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强化节能优先战略。我国再将“节能优先”提上战略。本刊就“节能优先”这一问题采访了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陈柳钦教授

记者:目前,能源日益紧张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要解决中国的能源紧张问题关键要怎么做?

陈柳钦:能源何以如此紧张?有人说是能源生产不足,出路在于增加能源生产;有人说是能源浪费过多,出路在于节约,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都不够全面,缺乏辩证观念,只能看到问题的局部或者问题的对立面,不能找到矛盾问题中的“合”,就是中间平衡点。如果说我国能源只是生产问题,并不完全符合事实,因为我国是能源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且业已成为世界上第一能源生产大国。能源生产够与不够,是相对的,它是和能源的需要对比而言的。离开能源的需要而言够与不够,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如果不注意能源的节约,生产虽多,也可能不足,反之,如果注意节约,在一定生产水平之下,也可能够用。因此,解决中国的能源紧张不仅是解决供应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节能优先问题。

记者:何为“节能优先”?“节能优先”对我国能源发展的意义是什么?

陈柳钦:所谓 “节能优先”,不仅是在能源开发和节约之间强调节约能源的重要意义,而且更深刻含义是旨在寻求一种全新的能源发展道路乃至经济发展道路。

     能源发展必须坚持节约优先。由于能源利用呈耗散结构,节约能源将是永恒的主题。节约能源,并不意味着影响社会活力,降低生产和生活水平,而是用同样数量的能源,获得更多可供消费的产品,以达到发展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目的,或者是生产同样数量的产品,使能源消耗量最少,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节约能源、提高能源效率是最廉价的、零污染的绿色能源。世界各国纷纷制定节能法规政策鼓励或强制产业节能,并通过倡导改变生活方式等手段实现全社会节能。

    从本质而言,“节能优先”是不亚于改革开放的一场深刻社会变革,是涵盖能源生产、加工转换、输配、消费各个环节、涉及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一项复杂系统工程。节能不仅是当前一个热门话题,而且是我国相当长时期的一个十分艰巨的战略任务。没有最节能,只有更节能。长期坚持“节能优先”必须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的一个重要基本点。

    

记者:依据我国的能源形势,解决我国能源资源问题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陈柳钦: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能源领域有两个凡是:凡是进入工业化的国家,都将快速增加能源的消费,成为能源消费大国;凡是能源消费大国和能源进口大国,都将承受国际能源价格上涨的压力,面对国际能源危机。日本是世界上有名的能源消费大国和能源进口大国。日本先于中国进入工业化时代,先于中国进入能源大量消费和大量进口时代,先于中国经历严峻的能源危机时代。日本作为一个能源和资源都很稀缺的国家,其经济发展很迅速,这得益于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对现有能源的节约。因此,日本的经验教训很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中国在工业化的同时也在城市化,目前城市化的比率已经超过50%。城市化比率越高,意味着民用能源和运输能源消费增长更快,这两大领域的节能紧迫感越强。中国甚至没有时间在治理好工业节能问题后,再回过头来治理民用能源的节能和运输系统的节能。中国的节能战略选择必须比当年的日本更进一步,因为中国今天面临的能源地震以及能源地震带来的次生灾害形势更严峻!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两大基本国策之一,而节能减排正是落实这项基本国策的具体行动,节能减排对我国经济社会能否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既积极做好开源工作,又优先做好节约工作,应该成为解决我国能源资源问题的基本思路。

记者:我国在节能减排方面是怎么做的?怎样才能真正做到“节能优先”?

陈柳钦:节约能源是科学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一直以来,中国都十分重视节能工作,在能源发展战略中将节能放在优先位置,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自”十二五“以来,我国的节能规划正一步步坚定且稳健的实施。《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十二五”时期,要加快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强化节能优先战略。我国再将“节能优先”提上战略!…… 节能优先是发展之首。我们要坚持把节约能源放在首位,实行全面、严格的节约能源制度和措施,显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能源的稳定和安全是一个国家的命脉。也正如此,国家提出了节能优先战略,强调各行各业要把节能放到发展之首,在做任何事、任何决定之前首先要考虑是否节能,其他因素一律要为节能让步。“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国家发展的主旋律依然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对进一步强化节能约束目标的“指挥棒”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实现“十二五”单位GDP能耗下降16%目标,意味着未来3年,能源消费年均增长率控制在4.3%左右。“节能优先”是多个方面的融合,需要政府切实采取多种措施来实现,做到节能减排发展目标优先、投资/投入优先、政策优先以及公众意识优先等;需要在全社会树立并强化资源忧患意识,树立广义节能观(结构节能、布局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要设定全社会的能源管理目标,不能仅仅将节能作为一句口号喊一喊,只是将节能成卖点,虚张声势,使之成为“概念陷阱”。

 

来源:《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