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水战,争论不断!


 农夫水战,争论不断!

文/交广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首席专家谭小芳
 
 
 
前言:
 
农夫山泉“标准门事件”已沸沸扬扬持续了近一个月。6日,被逼上舆论风口浪尖的农夫山泉召开新闻发布会,试图自证清白。然而,很多消费者疑惑,为何事情至此,依旧没有一个权威部门“发声”,到底农夫山泉的标准有没有问题?记者试图向多个监管部门求证,没有获得结果。
 
农夫山泉的水到底合不合格,能不能喝,其实很简单,只要生产地或者销售地的监管部门检测就能得到答案。然而记者发现,除了农夫山泉方面公布去年和今年年初的几份送检质量报告外,至今没有一个权威部门发布近期的检测报告。
 
对瓶装饮用水进行检测,需要多少时间?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只需半个月左右。浙江省质监局一位工作人员则回答,“近期没有进行抽检”、“我们不会因为一家媒体说了有问题,就去进行抽检。抽检是有年度计划的。”据悉,按照监督抽查计划,此前在2011年和2012年对农夫山泉进行的13批次抽检,结果是合格的。杭州市质监局则表示,在事件发生后,他们曾对市场上的农夫山泉产品进行抽检,结果是合格的,但出于某种原因,没有向外公布。
 
自行送检一瓶水需花费4万多元
 
农夫山泉质量如何,监管部门一直沉默不作声,那消费者自己去检测求个放心可不可以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的工作人员表示,如果以饮用水的标准进行检测,仅检测28项理化指标的价格就在2400元,如果需要检测微生物指标等还需要另外加钱,如果对实验室现在有资质检测的200多个项目都检测一遍的话,花费在4万多元。
 
检测费用高昂还是一方面,根据业内规定,检测机构仅对来样的指标数据负责,不对来样的性质、品牌等负责。也就是说,即使消费者不惜“重金”主动送检,也只能得到“一瓶水”的检测结果,而不是一瓶“农夫山泉”的检测结果。
 
业内人士说,尽管实验室设备精密,但也难以实行“盲检”。“以前所谓的‘绿茶检测出怀孕’就属于来样有意作假,一旦作假,检测结果就很难保证准确。”
 
食品安全岂能“放空档”
 
“食品安全责任下个月就要移交了,我们现在不方便管”“6月之后地方上也没这么快归我们管”……近日在采访多起食品安全相关事件时相关部门相互推诿。
 
一面是食品安全责任即将移交的部门,认为“反正以后是人家的儿子”,没有主动作为的动力;一面是即将接收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的部门,推说“还没开始”。那么,在食品安全责任正式移交之前,这一问题究竟应该谁来管?会不会产生新的“真空期”?
 
著名企管专家谭小芳老师讲到,以小小的一瓶水为例,现行的监管体制下,负责标准制定的是卫生部门,自来水安全由水务部门负责,如果是矿泉水还需要国土部门的审批,生产归质监部门管,流通得找工商部门,餐饮领域归口食药监部门,对食品安全问题总负责的是食安办,如果在流动摊贩处购买,还涉及城管部门。等到6月1日“大限”之后,新组建的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农业部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将对食品安全问题“负总责”。
 
胜者营销策划公司董事长李新认为,农夫山泉的问题看起来是因为水标准问题, 追究事件的更深层则是农夫山泉天然水的产品定位问题。当年让农夫山泉一炮走红的天然水定位,如今正在给它带来越来越多的麻烦,标准问题只是表面现象,比标准更严重的是水源地污染问题,这才是让农夫山泉产品备受质疑的本质。同时,农夫山泉在水源地建厂的商业模式也让农夫山泉饱受高成本运作之困。 
 
农夫山泉在水饮料行业有些“另类”。早期面对娃哈哈、乐百氏的竞争,它决定改产以千岛湖为水源的天然水,并以“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做大自然的搬运工”的宣传打动了消费者。同时,它还不断地挑起天然水与纯净水、矿物质水的争论,打击了行业内的其他水饮料企业。 
 
胜者营销策划公司董事长李新还表示,“大自然的搬运工”只是农夫山泉策划案的卖点,真正到消费者手里的产品还要应该经过很多道程序的。以“大自然的搬运工”为重要卖点的农夫山泉,它必然对水源地环境要求特别高,否则,一旦水源地受到污染,企业将无法摆脱因此所带来的风险。 
 
而著名品牌专家谭小芳老师认为,从“纯净水和矿泉水之争”一鸣惊人到用“一分钱工程”站稳脚跟,可以看出农夫山泉是众多瓶装水企业中最会营销的一家。但为何此次危机公关的手段却如此有失水准?昏招迭出的农夫山泉居然将《京华时报》告上法庭!可能希冀借法律判决堵住众人悠悠之口,但即便是农夫山泉赢了官司,它还能赢回那些已经失去的市场吗? 
 
对于入口产品的负面信息,消费者总是宁愿信其有,不愿信其无。何况农夫山泉也难以保证自身产品并非没有一点瑕疵。如此强硬态度在博取公众同情心方面将再失一分。此次对簿公堂,农夫山泉难免再次授人以柄,《京华时报》更乐得上被告席,在全国民众面前获得再一次阐释来龙去脉的机会。
 
对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统一监督管理,改变食品安全问题“九龙治水”的现状,本是好事,然而,在移交责任过程中出现的真空期也需要正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