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在天津三十年》之十四:严复临时代理“总办”、醇亲王视察北洋水师学堂、第二届驾驶班毕业


 14)严复临时代理“总办”、醇亲王视察北洋水师学堂、第二届驾驶班毕业

                                                              严孝潜

        严复第一次参加科考失败回天津后,仍做他的北洋水师学堂洋文正教习。

        1886年1目13日,天津水师学堂总办吴仲翔由天津请假回到福州。1月14日,当时兼办船政大臣的裴荫森就奏请朝廷将吴仲翔留充闽局提调。

        上次李鸿章是借口“猝乏妥员可以接办。合无仰恳天恩,准臣暂留该道员吴仲翔在天津当差。”将吴仲翔暂留天津,这次时间已过去八、九个月就没有什么好借口的了,就应允吴仲翔调离天津。但眼下还没有合适“总办”人选,于是李鸿章只好指派严复临时代理北洋水师学堂总办事务。

        3月4日,严复上书李鸿章,在《水师学堂洋文教习严宗光禀北洋大臣李》的公文中,有“游击虽暂时代理”一语。

         1886年3月,时代理总办事务的严复应管轮副洋教习希耳顺的请求,向李鸿章建议驾驶班与管轮班均增设魚雷课程,並获批准。

        1886年4月,北洋水师学堂选派了王邵廉、郑汝成、陈杜衡、沈寿方和伍光建五名优秀学生赴英、法两国留学,他们都是第一届驾驶专业的毕业生,其中沈寿方、伍光建、陈杜衡三人是严复1881年回福建所招的学生。他们是北洋水师学堂派出的第一批留学生。

         1886年5月前,李鸿章又委派吕跃斗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办。

         从1880年严复到天津后,始终不屑与李鸿章靠的太近,而李鸿章认为严复思想偏激,并怀疑严复摘发他在处理中法战争中的妥协行为。李鸿章虽然肯定严复的教学工作,并为之请奖,还将严复兼“充北洋水师营务”,吴仲翔调离天津后李鸿章又让严复代理总办事务,但由於严复还不是科举出身的道员,所以又另派了新总办。

        《天津水师学堂事略稿》中,曾记载:“天津水师学堂除吴仲翔任总办外,道员吕跃斗等复先后办理水师学堂练船事宜。”。

        1886年5月27日,清政府新成立不久的海军衙门总理大臣醇亲王,在李鸿章陪同下,对北洋海军各海囗、炮台、水陆师,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视察,同时也视察了天津机器制造总局和北洋水师学堂。在水师学堂还命题考试了水师学生,并给以赏银奖励。

        曾随醇亲王视察的天津海关道周馥,在其《日记》中记道:“二十四日(5月27日)辰刻,出东郭门,阅视机器总局、水师学堂,并命题考试学生。总办学堂者,为吕庭芷观察跃斗。水师学堂在垣内偏北,分驾驶、管轮,学生为两班,分堂肆业。王考学生毕,给银奖励。”

        6月2日,醇亲王上奏朝廷,对武备学堂和水师学堂的现状及发展,直抒了自己的看法。醇亲王在奏折中,肯定水师学堂的作用并要求遂渐扩充:“惟练兵先须选将,今未雨绸缪,尤以教练人才为第一义。练陆军之人才,则以武备学堂为根本;练水师之才,则以驾驶、管轮学堂为根本。臣亲往两堂查勘课程,各生徒于陆路枪炮台垒之法,水军测量推算之理,童而习之,长令入营管带队伍,必得实用,将才自日出不穷。亟须逐渐扩充,为费无多,而裨益甚大。”

        不久光绪皇帝对此专发一上谕:“海防关系紧要,必须逐渐扩充,历久不獬。据奏:练兵先须选将,陆军人才,以武备学堂为根本;水师人才,以驾驶、管轮学堂为根本。洵属扼要之论。并据面奏:各学堂肆业,于讲求战备外,兼习经史,尤属合宜。”

        在此以后,广东、昆明湖、南京、威海、烟台等地也都仿照天津北洋水师学堂的样式,先后办起了水师学堂。这些都说明了,清廷对北洋水师学堂办学成绩的肯定。但是严复仍还只是正教习,萨镇冰则被调任“威远”兵舰管带。

        1886年11月,李鸿章前往天津水师学堂,视察季度考试。根据《中国时报》报导,他考察了学生的中英文各科目的教学。严复执教的驾驶学堂获得很高评价。数学考试采用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对海军上尉的试卷,参试者除一两人外,均获通过,40%的学生表现优秀。

        1887年初,严复的二妹由烟台来津探亲。母亲王夫人,因病不适合在北方生活,就带着外孙女何纫兰,由严复的二妹陪同迁回福建居住。

        1887年3月底(三月初),严复为罗丰禄之母,作《罗母陈太淑人七十寿序》。

        在寿序中,严复回忆在福建船政学堂上学时情形:“同治六七年,光肄业于闽之船局,与子(指罗丰禄)为同舍生,相爱也。当是时,尊府君尚无恙,子之家书,率十日一至馆。窃读之,则皆所与太淑人训迪诰诫之辞,书数百千言,绝不及琐屑事。于立身行己,为学接物之道,谆谆也;于饮食起居,养身之事,勤勤也。……”

         1887年6月19日,李鸿章上奏清廷,请求准许北洋水师学堂学生及教习人员,一体乡试,以资鼓励而广登进。

         李鸿章在《学堂人员请一体乡试片》的奏折中说:

        “查学堂之设,虽为造就将才起见,要皆以算学入手,兼习经史,其中亦有文理清通而志切观光者。镋异日得由科甲进身,则文武兼资,未始不可为御侮干城之选。惟该学生等籍隶各省,程途远隔,若令先期回籍,静候学臣按临,未免废时旷课。”因此他请求:“于乡试之年,除各省士子兼通算学者,由本省学臣考试咨送外,所有天津水师、武备学生及教习人员,届时就近由臣遴选文理清通者,开单咨送总理衙门听候考试录送,一体乡试,以资鼓励而广登进。”

        以前北洋水师学堂规定,在学学生不得参加科考。当时,在海军中供职的福建人独多,在天津供职的福建人自然也不会少,他们按规定,应回本籍参加乡试,长途往来既需盘缠,又浪费时间。更重要的是请假离开天津影响本职工作。严复在1885年7月回闽参加乡试,到11月份才返津,前后花去了四个月的时间。

        这样,准许北洋水师学堂学生及教习人员,一体乡试,严复就可以直接在当地参加科举考试,而不必再跑回福建了。

        1887年11月21日起,吕耀斗、罗丰禄及前福建布政使沈保靖,开始对北洋水师学堂第二届驾驶班学生进行毕业大考。

        考试科目包括英语、算术、地理、代数、平弧?三角、物理、化学、力学、驾驶等十五项。

         1887年11月25日,英国海军军官马图林、法国海军军官马罗勒,大副贲璧尼勒、随员达祃都也应邀参观这次考试。

        1887年11月29日(十月十五),李鸿章亲临水师学堂阅视。洋文正教习严复、副教习麦赖斯主持了考试。

        1887年11月间,北洋水师学堂第二届驾驶班学生毕业。

        本届毕业生只有二十名,其中徐希颜等六人在甲午战争中阵亡;还有,饶怀文,福建籍,曾任民国海军舰队司令、总司令等职;蒋拯,福建籍,曾任长江舰队司令、总司令等职;曾兆麟,福建籍,曾任清海军长江舰队管带;其他也大多在海军中任大副、二副、参谋官等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