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小明:为什么限购与经适房政策都有问题


1.论证房地产引领经济发展

房地产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拥有龙头地位,能够引领经济发展。譬如,我国自1998年房改建立房地产市场经济以来,GDP以二位数增长,于2010年超过日本成第二大经济体。再看反面证明。“底特律出现了房产仅售1美元的情况”,然“今年31日,底特律宣布进入财政紧急状态”(刘昌海,2013)。因为美国每年征收1%3%的房地产税,抑制了房价,使得房地产开发无利润空间,从而失去了带动经济发展的功能,但房产税并没有使政府富起来。美国市场经济数百年,人才众多、经济第一,但世界经合组织预测,中国可能在2016年前后超过美国。何故?中国有十年的房地产经济带动,发挥了房地产的龙头作用。然令人忧虑的是,我们对房地产龙头地位由肯定、怀疑、懵懂发展到打压房价,总是将日美经济衰退归结于房地产泡沫,强调扼杀房地产投资行为,采用了严厉的限购政策。面对房地产调控致GDP下滑,又推出似能惠民又消化建材的经济适用房3000万套……但Wind资讯显示,由于产能过剩,2012年末我国钢铁行业44上市公司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0.35%如此不顾后果的果敢调控,恐怕是坚信:蹦得高跌得惨的规律!

房地产具有投资与消费的二重性,消费拉动力和投资推动力共同引领GDP增长。所以,“住宅建设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消费热点已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共识”(富林,1997)的确是我国1997年后GDP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在对房地产引领经济发展进行论证时,时段越窄、区域越小所反映的投资与消费互动关系越清晰,相反研究样本越大则越模糊。为此,本人在时间上将经济发展过程划分为生存、温饱、小康、富裕四个阶段;在空间上将中国经济划分为沿海、中部、西部、城镇、乡村、边远、山区。“但在具体的某个地区、时段,住宅投资可能引领经济增长”(张清勇,2012)正是在确定的小时空片段上检验中国不同经济时空中的住宅投资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所得到的正确结论。然“我们收集了19852009的省级住宅投资数据展开实证研究,采用面板VECM检验住宅投资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整体上找不到支持住宅投资带动经济增长论点的证据”(张清勇,2012)乃因样本过大不能正确反映中国经济发展的事实。这是因为“1985年—2009年的全国数据是“最大样本”(张清勇,2012),混淆了中国经济时空进程,掩盖了房地产对经济发展的龙头作用。特别是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阶段、方式(对房地产龙头作用的认识、实行的政策倾向)相差甚远,有的在生存、温饱阶段,有的在温饱、小康阶段,个别已进入富裕阶段,而房地产对经济发展最显著的引领作用在小康阶段,所以样本过大得不到住宅投资带动经济增长的明显证据。同理,可以回答为什么“根据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的实证研究,归纳发现,不同国家间住宅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存在差异,且同一国家住宅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改变”(张清勇,2012)。

投资与消费互动式推动经济增长,互为Granger成因,先后以生存车、温饱车、小康车和富裕车驱动GDP持续增长。在小康阶段,住宅附带交通通信、水电等的投资引领经济以造城运动大规模增长,其他时候会出现经济增长引领住宅投资发展的现象。所以,对住宅的处理要区分经济发展阶段(WheatonWheaton1972)是有道理的。由于住、行建设关系到城镇化,经济规模空前,所以小康阶段住宅投资引领经济增长比任何阶段都重要。住宅投资是GDP的Granger成因,能够引领经济周期(Green1997CoulsonKim2000Wen2001)的实证研究结果正是发生在美国小康、富裕阶段。多数国家的住宅投资引领经济周期(IMF2008)更能说明问题。因此,政府不应错过房地产的龙头作用,如果政府采用了收缩、限制房地产发展的政策,房地产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就有可能是微弱的,甚至是负面的;如果学界采用不恰当的数据样本研究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就会得到不确定的复杂关系。韩国住宅投资跟随宏观经济波动(Kim2004),韩国住宅投资与产出关系随时间变化(Nahm,2002GreenwoodHercowitz1991)均应属政策不完全符合房地产经济规律的情况。

“到1999年底,小康评价指标测算结果显示,中国走完温饱路程,基本上达到小康初期水平。东部地区小康实现程度为9786%;中部为9318%;西部为8418%。”(国家统计局,2000)。由此判断,1998中部地区进入小康,2000年后西部地区进入小康。所以有“1998年大规模房改前,中部地区的HI是其相应的GDPGranger成因;19992009年的房改后,西部地区的HI是其相应的GDPGranger成因”(张清勇,2012)。其实,Leamer2007)和Ghent Owyang(2010)一致认为住宅就是经济周期。住房引领增长假说(housing led the growth hypothesis(Chen,J.,2011)在中国同样成立。中国社科院(2012)发布《住房绿皮书》称,住宅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依然明显。

2.房地产调控的基本思路

房价过快暴涨不加控制终久要出问题,因而抑制过度投机炒作的房地产调控是正确的。但在没有判定房价高、低的理论技术时,简单以限购否定房地产的投资性,会扼杀房价功能、抑制房地产经济龙头作用。结果是,限购房价已加速富人移民到房,国内GDP下降,国经济得益于中房价控而展。同经济适用房的操作者不甘心情愿(人性效应)地将公房分给穷人,并没有使人居住件改善多少。适房政策必然是房子越建越差,倒退到可怕的位分房年代。当务之急是界定房价概念,形成房价合理价位的判断方法,从房价两种定义三分结构切入创建房价调控宏观经济的系统功能。

房地产引领经济发展的系统功能开发就是要遵循科技生产力、土地产出率(房价)、人类进化、社会进步同步发展规律,实现社会公平、质量效益、经济发展三者平衡盘升。首先,推导出房价收入比CIP=04],破解房价等于工资三倍之谜,定义房价由房屋造价利润、“三农”补贴征地补偿费、社保补充税费三等分(3×Hp/3)组成,一举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进而确保人类安全共生存;其次,推出受CIP=04约束的房价指数,遵循房价与GDP、工资、物价同步平衡提升规律,贯彻先消费后劳动的高超消费原则,以按揭供楼方式激励人们齐出力,提高社会质效;第三,以适度高房价保证合理利润空间,保护房地产投资性,发挥房地产龙头作用,实现住宅引领GDP增长,不要盲目害怕房地产泡沫毁灭经济的假想。

稳定房价不能指望人类自觉性,不能全赖政府,而是要发挥房价系统功能,建立适应房价规律理论的自平衡机制。

3.遵循房地产引领经济发展的研究意义

现实意义:经济适用房没有市场经济性质,也就没有利润和投资性,剥离了房地产的龙头地位;房屋限购导致GDP下滑,财政收入增长率从2011年年初的30%以上下滑到2013年年初的6.9%。基于这种严重趋势,本人开发房价三分结构补充社保经费的功能,主张以房贴(土地财政)替代经济适用房建设,繁荣商品房市场。如此方能保护房地产投资性,扭转国内富人移民国外浪潮、外流资金推动外国经济发展的势头;方能释放房地产经济龙头作用,破解“钢铁等五大行业高负债危局”,结束产能过剩。

理论意义:房地产引领经济发展的系统功能开发能够实现公平分配、质量效益、经济发展三者平衡。其中,房价两种定义三分结构具有缩小收入差距确保人类安全共生存的功能;受房价收入比CIP=04约束的适度高房价指数,可以按揭供楼方式激励人们齐出力;以适度高房价创造合理利润空间能够发挥房地产龙头作用,让住宅引领GDP增长。可见,CIP比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更重要;利用土地特性平抑“三大”差距,将解决收入差距过大同破解当前房地产调控二难境地、遏制经济危机结合起来处理;遵循房价、GDP、工资(收入)三者间正比关系和物价齐步走律,可解释房价飙升原因,提出缩小收入差距的宏调原理和检验房价合理性的判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