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评论说,"为人民喝酒"是个笑话。初看到该新闻时,笔者也着实为这个村干部好笑了一回。然而过几天以后,笔者突然觉得,设若仅仅只是把该事件作为一个笑话看待,那便成为了又一个笑话;设若仅仅只是把这个村干部看做素质低下甚至对为官为政者大肆批判,那便是对理性和正义的误读。
酒驾面前没有理由,“为人民喝酒 ”纯属狡辩,尽管笔者并不反对此种说法,但却能够体会到这个村干部的苦衷。这个村干部说,“中午为镇政府计划生育的事情,不得已陪一位村民喝了酒,心想喝了酒就好做他们工作。”——为工作而喝酒,这对于任何一个搞农村工作干部来说,几乎都是很经常的事情,他们不仅对上要喝,对下也得喝,特别是碰到难度大的工作时,只要大家海喝—场,或许什么样的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酒喝好了,事也就办成了。”在传统的人情社会中,这样的酒文化观念根深蒂固,在乡土中国更为盛行。我们最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喝酒看工作”,无论是在领导干部眼里,还是在人民群众的眼里,似乎不会喝酒就不会当官,不会喝酒就干不好工作。由此,“一口能喝四两五,工作起来不叫苦;一口对瓶喝一斤,此人才有责任心”便成为了人民大众的普遍共识。正所谓“无酒不成席”,有了酒,便会有知心话,有了知心话,相互沟通就容易了许多,特别是喝到半醉半酣之时,兄弟之间肝胆相照、天地当中舍我其谁的情谊便油然而生,一切问题也将都不再是问题。
“我这是为乡政府喝酒、为人民喝酒”,这位村干部说的既是醉话、胡话,也是实话、真话。他既折射出了“酒风”盛行之下基层干部的尴尬与无奈,也折射出了基层干部对“为人民服务”的误解与错位。“酒驾入刑”既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也顺乎了民意,更是现代社会的理性选择。但政府仅仅只是从法律上强化了酒驾是罪的概念,却把酒驾是罪强化到人民群众的意识形态当中,这或许就是“为乡政府喝酒、为人民喝酒”的真正由来。
诚如网友所说,“喝酒”没有理由说是为人民服务,人民也不需要喝酒的干部。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改变基层“酒风”盛行的现状呢?笔者以为,一是要从提升基层干部素质,转变基层干部作风抓起;二是要从顶层设计,用制度来遏制泛滥成灾的“酒文化”。否则,“为政府喝酒,为人民喝酒”的闹剧还会上演!
(李吉明2013年5月16日于河南新乡 邮箱:[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