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福谈我们要去太空


  已经下午六点多了,会议也接近尾声,李书福有点犹豫,但还是说出了自己的梦想,跟其他人相比,这确实只是一个“梦”
该李书福发言了,他有点犹豫。当主持人提到他的名字时,他身体前倾,胳膊架在桌子上,轻声说:“哦,该我了?”他看看右边的正和岛首席架构师刘东华——这次聚会的主人:那我说?刘东华点点头。李书福又转向左边,对中国运载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梁小虹说:要不你先说?梁小虹笑了:说吧、说吧。
这是每年一次难得的聚会,参会的都是企业界、科技界的两会代表,讨论的话题是“新十年企业家的道路与梦想”。两会代表总是很忙的,不少人抢着发言,以便能为下一场重要活动争取时间。李书福倒是显得时间充裕,他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大家讲。
在这样一个换届年里,大家都表现出相当的乐观情绪,哪怕是谨慎的乐观,这些现实主义的企业家们,总是擅长用数字来描述“梦想”,也许将之称为“目标”、“战略”更为适宜。已经下午六点多了,会议也接近尾声,李书福有点犹豫,但还是说出了自己的梦想,跟其他人相比,这确实只是一个“梦”:
我最近想的事跟大家都不大一样。
一个茶杯本来值一块钱,我们总想着把它做得精美一点,质量好一点,就可以卖10块钱了;一件衣服值100块钱,再做得得尚点,做成奢侈品,可以卖到1000块甚至1万元,好像创造了财富。可这说明了什么呢?能为社会带来多少贡献呢?
我有时候觉得,全球这七八十亿人,总想这些问题很累,很辛苦,很厌倦。再说得大一点,军队、国防这些事有什么用呢?不就是为了防止你打我、我打你吗?结果弄得谁也不敢打谁,还是要养着这么多军队,到处戒备森严。如果一开始大家就不这么想呢?
我总在想,人类应该找到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现在的发展模式,弄得大家都很辛苦。我们不是经常说以人为本吗?但是实际做的却不是这样的,总在折腾人,甚至把人搞得死去活来。
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的需求是无穷无尽的。有人想要10亿元,结果赚到100亿还是不满意,还想要2000亿;房子你有两间,他就要有3间;土地你有100亩,他就要1000亩。地球上就这么点东西,怎么够分?
火箭、宇宙飞船这个东西,我想了很久也没想通,太空能去能回,还能把卫星收回来,太空是真空的,燃烧需要空气,火箭的燃料是怎么工作的?推力是怎么产生的?刚才我一直问梁小虹(中国运载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党委书记),他也说不清楚。
我们真正需要研究的是,人如何持续快乐、幸福地生存和发展,应该有两个重点。第一个重点是如何有效利用外太空的资源,这个就跟火箭、宇宙飞船有关系了。地球总是一个有限空间,人类的数量和科技都在发展,注定要争夺资源,甚至相互抢夺、残杀,结果整个人类社会都很痛苦。太阳系外面应该有很多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尽管现在还没有发现。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在地球上互相争抢,搞得自己这么辛苦呢?为什么不多发现几个“地球”,大家可以迁移到宇宙的其他地方,资源不就够用了吗?第二个重点是如何延长人类的寿命。假设发现了外太空的资源,还有个到达的问题。因为寿命不够,可能我们到不了目的地就已经死掉了,所以我们要研究怎么把寿命延长,让活着的人永远不要死,让已经死了的人通过某种方式再活过来。
人类的总人数是有限的,但整个宇宙的资源是无限的,你不要很多资源吗?我们就想办法到达那里,利用这些资源,这会让人类拥有的资源更丰富,生活更有质量。最好还能设计个什么装置,放在人的大脑里,让人总是很高兴、很幸福,不要争吵、打架。
我们现在总说自己再创新,结果弄的都是些很简单的事情,比如茶杯设计得新一点、鞋子做得好一点、房子盖得高一点,从整个人类需求的角度看,这些创新实在没什么意思,太无聊了。应该在改变人类福祉的领域多做研究,集中精力在太空技术、生命科学这些领域进行创新。
李书福开讲不久,刚刚抱怨完做生意没意思,低头看手机的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突然抬头,插了半句话:“还是要面对现实⋯⋯”李书福下意识地重复了一遍,嗯,面对现实。接下来,他说的却距离现实越来越远,说到移民太空时,会场里响起有节制的笑声。
会议开始前,他一直追问梁小虹关于火箭的事,也许梁小虹并不是说不明白火箭发动机在太空中的工作原理,而是觉得李书福在跟他开玩笑。李书福讲完自己的梦,梁小虹说起他2007年看望钱学森时的一些细节,钱老当时在病床上,对梁的汇报兴趣不大,说,这些事50年前我领导美国人时就开始做了,如果你们有所超越,再说吧。
钱老当时问了梁小虹一个奇怪的问题:天上有几个太阳?李书福听到这里,马上插了一句话:无数个太阳。梁小虹老实回答,我也不知道有几个太阳,钱老思考的问题,已经超出我们能理解的范围了。“梦总是理想的,要比别人想得更多一些。”梁小虹说。他在结尾时,也跟李书福开了个玩笑:现在,我们可能已经意识到,火箭技术方面也许有合作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