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先明在国清寺、华顶展示“星火燎原送瘟神”


刘先明在国清寺、华顶展示“星火燎原送瘟神”
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刘先明
2013年5月17日

5月18、19日,本人将在浙江台州三友国际饭店为中国人民大学EMBA研修班讲授《管理创新与精细管理工程》。
5月15日在杭州讲完《精细化管理工程》以后,本人5月16日来到台州,5月17日抽空来到浙江天台山的国清寺、华顶。
在国清寺、华顶游览期间,除了观赏外,还展示了毛体字“星火燎原送瘟神”,在华顶,从宣传栏上了解到,当年红军从井冈山根据地退出后,转至赣南、闽西一带,尚未开始长征之前,毛泽东、朱德曾想“早登天台山”,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设想如何让闽浙赣连成一片的战略构想。

本人曾于去年在赣南苏区石城、天安门广场、北京展览馆、内蒙古乌海等地方展示过同样的“星火燎原送瘟神”,现在又在天台山风景区上国清寺、华顶展示“星火燎原送瘟神”,真可谓,东南西北讲课行,星火燎原送瘟神。

 
 
 
 

附一、浙江天台山风景名胜区简介:

http://www.culturalink.gov.cn/portal/pubinfo/116027/20110621/3894c9f972a24532a347e8901a720449.html
坐落于浙江省东中部天台县境内的天台山,是中国浙江省东部名山。素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闻名于世,是中国佛教天台宗和道教南宗的发祥地,又是活佛济公的故里,1992年被列为浙江省十大旅游胜地,2000年底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首批AAAA级旅游区,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东连宁海、三门,西接磐安,南邻仙居、临海,北界新昌。是驰誉海内外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绵亘浙江东海之滨,因“山有八重,四面如一,顶对三辰,当牛女之分,上应台宿,故名天台”,以佛教天台宗祖庭、道教南宗祖庭所在地和济公“活佛”的故乡而闻名于世。 以“佛宗道源,山水灵秀”而著称,且为“中华十大名山”之一。
天台山系仙霞岭中支,其西南与大磐山连成一体,向东北延伸入海,形成舟山群岛;仙霞岭北支为会稽山和四明山,南支为括苍山,该三支山脉构成浙江东部丘陵。天台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全县土地面积中山区占82.3%,河湖水面占4.02%,河谷平原占13.68%,境内山脉连绵,丘陵起伏,四周群山环抱。东有苍山(海拔1113.4米),西有天柱山(海拔1019.6米),南有大雷山(海拔1144米),北为天台山主峰华顶山(海拔1098米),总称天台山。整个地势东北、西北、西南较高,东南较低,中部为河谷盆地。始丰溪发源于磐安县大磐岭。自西向东南蜿蜒横贯本县,全长119公里,流域面积1610平方公里,两岸地势低平。天台山风景秀丽,名胜古迹众多,根据其地理位置和特色,划分为13个景区,其中以石梁飞瀑、华顶归云、赤城栖霞、琼台夜月等八景最为著名。石梁飞瀑是大自然的一大杰作,丛山苍翠中,一石横空,双涧争流,急流从梁下四十多米高的峭壁上呼啸而下,色如霜雪,势若奔雷,极尽雄伟壮丽之致。华顶是天台山的主峰,四周峰峦层层围裹,状如含苞欲放之荷花,登绝顶东望沧海,云海茫茫,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在此写下千古名篇《天台晓望》。华顶国家森林公园内,古木参天,异花遍地,特别是每年五月,云锦杜鹃盛开,漫山遍野,灿若云霞,成为一道绮丽的风景。赤城山,属丹霞地貌,石色赤赫如火,形若城堡,山上有18个洞穴,为佛道双栖之地。琼台仙谷多飞瀑流泉,峡谷内奇岩怪石遍布,晋孙绰认为是“灵仙之窟宅”。寒岩、明岩,奇洞怪石,触目成赏,“十里铁甲龙”岩嶂雄伟壮观,是唐代诗僧寒山子的隐居地……
天台山共分为13个景区:国清景区、赤城景区、佛陇景区、石梁──铜壶景区、华顶景区、百丈──琼台景区、桐坑溪──万年寺景区、桃源景区、清溪景区、开岩──紫凝景区、寒山湖景区、明寒岩景区和九遮山景区。各景天然成趣,别具一格,各擅其胜,美不胜收。其中尤以石梁飞瀑、华顶归云等景致为最。

附二、毛泽东、朱德战略构想:“早登天台山”:

http://www.cnepaper.com/ttb/html/2012-06/29/content_7_1.htm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近年来,在如火如荼的旅游热中,以参观革命圣地、踏访英烈足迹为特点的“红色旅游”在全国各地持续升温。天台县作为全国首批4A级旅游景区,又有哪些可供开发或已开发的“红色旅游”景点?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朱德《讲话》与诗词揭示朱毛“早登天台山”构想
“不听仙人指,寻求武夷巅;越过仙霞岭,早登天台山;赣闽成一片,直到杭州湾;出击求巩固,灭敌在此间。”
这是1961年2月9日,朱德重游武夷山革命老区时感慨万千,吟留下著名的五律诗:《经闽西感怀》。作者(朱德)写有这样的注释:“这首诗第一句以下各句,都是毛主席当时的指示精神。一九三二年春,毛主席主张以红军一部,由赣东北向福建方面发展,通过出击来巩固和扩大苏区,在武夷山、仙霞岭、天台山一带,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摘自《朱德诗词选》)
从井冈山根据地退出后,转至赣南、闽西一带,尚未开始长征之前,毛泽东、朱德曾想“早登天台山”,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设想如何让闽浙赣连成一片的战略构想。早在1928年,毛泽东委员在为前敌委员会起草的致党中央的信中,就把闽浙赣三省的形势与广东、湖南相比,指出这三省敌人兵力相对薄弱,群众基础又比较好;毛泽东委员“建议中央,在国民党军阀长期战争期间,我们要和蒋桂两派争取江西,同时兼及闽西、浙西。在三省扩大红军的数量,造成群众的割据,以一年为期完成此计划。”(摘自《毛泽东选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军总司令朱德在中共中央统一部署下,于1944年召开的工农红军一军团史座谈会上,公开发表《在编写红军一军团史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在这(指1932年1月10日)以前,毛主席主张向东北发展,分散以争取群众,一直把网撒到浙江去,打到蒋介石的老家。”(摘自《朱德选集》)
就浙江全省来说,天台山所居位置,东北向越过四明山,直抵军事重镇宁波;东边跃过猫狸岭可至台州府城临海,再过括苍山、北雁荡山直达温州;西翻大盘山可到金华;北走关岭、会墅岭直通绍兴、杭州。还有一面经三门湾出海。在二战时期那个战乱年代,倘若天台山割据一方,可战可守,势逼杭沪甬等强敌地盘,与敌方周旋,并恐吓敌方,均有利于善打游击战的红军。当年毛泽东、朱德曾设想“早登天台山”,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的确在情理之中。

二、天台北区游击队编入红十三军
与天台县苏维埃政权的成立
1930年夏,天台北区游击队正式编入红十三军。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是1930年5月在浙江永嘉正式成立的,是当时中央军委正式编入序列的全国14支红军之一。根据中央《关于全国红军指挥问题》的指示精神,把温属游击队编为红十三军第一团,台属游击队编为第二团,永康游击队编为第三团。7月,中共台州中心县委在临海大石乡姚宅村召开了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会后,指定朱渭滨到天台改组天台县委,整顿北区游击队。7月底,朱渭滨到华顶召开会议,传达姚宅会议精神,改组天台县委,朱渭滨任书记。接着,在北山外湖等地对北区游击队进行整顿。整顿后的北区游击队正式编入红十三军,归属第二团领导。编入红十三军后的天台北区游击队,士气大振,他们军事行动的第一目标就是袭击传告村,打击土豪劣绅。
随着北区游击队地域的巩固和扩大,根据群众的迫切要求,天台县委在华顶寺召开400多人参加的群众大会,庄严宣告苏维埃政权——天台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县委书记朱渭滨兼任革命委员会主席。会议介绍了浙南浙东各地红军斗争的形势,并强调了桐柏暴动虽然失败,牺牲了一些战士,但不能灰心,应继续战斗。

三、粟裕、刘英的红军挺进师活跃在天台山
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江西怀玉山战斗失利后,突围出来的部队和先头部队遵照中央指示,于2月组成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粟裕为师长、刘英为政治委员。挺进师组建后,即进入浙江开辟游击区,其第一步目标是建立以仙霞岭为中心的浙西南游击根据地,这与当年毛泽东的战略设想又一次邂逅。接着又建立浙南游击根据地。然后向东挺进,开辟浙东游击区。
1933年至1937年,粟裕、刘英领导的浙江游击战争,辗转于浙西南、浙南和浙东,包括天台游击活动区域;“活跃在浙东地区的游击队,出没于瓯江北岸的仙居、温岭、三门、天台、东阳、永康、缙云、丽水之间的广大地区……敌人感到威胁很大,视为‘心腹大患’……”(摘自粟裕《回忆浙南三年游击战争》)粟裕统领的挺进师第一纵队先后三次进入天台活动,这也说明部分实现了当年毛泽东、朱德“早登天台山”的革命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