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北黄公司在1995年买的一台康柏电脑,在当时算是非常先进的了,硬盘还不到500M。由于空间所限,大家对于文字、表格还有点“计较”,不用的东西及时清除。
时间过去还不到20年,计算机的内存都已经是以“G”计了,硬盘动不动就是几百个G,大家对于内容也不再计较:有用没用都先留着,万一将来要用得着呢?虽然很多资料可能终生不再有机会被“光顾”。
充电
同刘老弟聊天时,他讲:经过了几年强度工作,感觉短板特别明显(当然他有谦虚的成分在内)。我听着他的表述,从心底里佩服他。刘老弟年纪轻轻就事业有成,在蒸蒸日上之际能够对自己有清醒的认知非常不易。
大家用计算机几乎都有体会,新买的计算机里面装的东西少,速度显得特别快。随着时间的推展,里面的应用文件越来越多,碎片文件也是越来越多,再加上种种不良软件的影响,使得计算机的速度越来越慢,更有甚者还时不常死机呢。
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清零”——重新做系统,让系统软件恢复到最佳状态。
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与工作要求之间有差距,人们就选择去充电。开卷有益是理所当然的,急用先学是绝大多数人的做法。急用先学得来的知识,不系统、不成体系,部分属于被动“填鸭”,使用起来效率不高。
刘老弟想去再学习EMBA,除了结识一些朋友之外,还想把知识串一串,能够在取势、明道和优术三个层面上都上一层楼,能力自然就提升了。
清空
施密特讲青少年的不良记录应该删除,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的头脑中的不少东西也应该删除,特别是有些“光荣历史”定期删除一下,也是好的。
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经常躺在功劳薄上而不思进取,原因就在于不能放下自己曾经的成功;有些人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绳,是由于心里的阴影不能释怀。
如果能定期地给自己做个清零会很好,大家就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更加平等,能勇敢地放弃过去,心态会更平和。
敢于清空自己是一种境界,是对于自己和未来有强烈的信心。清空了自己,就可以沉得住气、弯的下腰、抬得起头,就敢于从零开始,是一种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