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如何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提高发展水平、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不能因为要保持经济增长速度而放弃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放弃经济结构调整。
首先遏制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盲目扩张的问题,必须改变政府直接投资的政策,只有用更多的市场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迫使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作出认真的调整,提升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过去应对金融危机,靠的也是政府直接投资刺激经济的手段,靠超发钞票稳定增长,靠支持房地产、强化政府投资,放宽信贷、鼓励消费、减免税收,等手段,强化城市建设、强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几乎成了稳定经济增长的唯一手段。投资越大越能得到资金供给、项目越大越能得到多种优惠,道路越宽越能优先批建。结果,资源、政策、资金等,也都向大企业、大项目倾斜。
城镇化发展,实际被地方政府误读,认为这是“官土打官墙”的政绩工程,于是引发了新一轮政府投资冲动,土地财政似乎成了唯一的源头活水。很多地方一窝蜂上马撤村并镇的新型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大量占用农地建楼房的政府投资方兴未艾,但这些投资除了带来土地收益养活那些吃财政的群体之外,不会创造新的财富,无法解决突出的就业问题。相反,对民间投资、企业投资却少之又少,不仅严重挤占了社会资源,损伤了民间投资者的投资热情,而且使政府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中小微企业得不到支持与帮助,不仅经济复苏的基础十分脆弱,居民就业、收入增长等也越来越难,给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政府直接投资等刺激政策的实施,留下了不少的“后遗症”。特别是信贷资金的过度投放,且结构严重不合理,已对当前及今后相当一段时间信贷资金作用的发挥、货币政策的运用、通货膨胀的预防等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中央不应再出台鼓励政府直接投资的政策,地方也不要再依靠政府直接投资的方式维持经济的增长速度。
=============
今年以来,经济增速似乎一直在下滑,外贸、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PPI连续负增长等诸多不利局面。与此同时,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近一个月以来不断走高,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紧张的局面,一些人士又想到以前的老一套---放松银根,增发货币,刺激经济发展。
根据央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为99.31万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67.22万亿元,同比增长14.5%;M2余额104.21万亿元,同比增长15.8%。由此不难看出,我国货币信贷存量继续维持高位,不需要增发货币,但有一种舆论似乎说金融系统很缺钱,还有人说中央如不出手供应货币,将有金融危机!云云。
既然货币信贷存量继续维持高位,说明经济增速放缓并不是由货币供应量造成的。那么为何会闹“钱荒”呢?
金融市场为何会产生资金紧张的局面?还是银行自己以前不正常的放贷和投资造成的。资金过度投放在虚拟经济上,而真正投向能挣钱的实体经济不是很多,银行也不愿贷款给他们,就是因为银行认为实体经济利润低。而银行已经贷出去的资金,大部分是那些在贷款的时候均振振有词是可以赚巨额暴利的“高收益”项目。但实际上,现在这部分贷款被占在动不了的地方了。最大的就是房地产方面购地、盖楼;再是带给那些产生不了效益又在短期收不回贷款的项目方面;或是放在之前4万亿元的投资中,或者是贷给那些鼓吹会挣大钱的花架子工程,或者是严重产能过剩却盲目扩张的工程项目,现在成了“烂尾”,借贷的钱现在收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