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一)


   一、概念区别

              很高兴就“绿色经济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和大家进行半天时间的交流。

              因为现在用的词语非常多,绿色经济、绿色发展、低碳经济、低碳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等。有的人可能到现在为止也搞不明白这些概念究竟是怎么回事。当然我也没必要在这里给大家做很多学理的解释,大家也不是搞研究的,我大致给大家区别一下。我们今天是从绿色发展的角度来给大家讲。

              绿色经济、绿色发展两个概念有点差别。绿色经济的范围稍微窄一点,绿色发展的范围更大一点。

              平时大家听得更多的是低碳经济、低碳发展。这里要和大家说明的是,低碳经济在我们党和国家的正式文件中是不用的。为什么?因为我们上层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同志担心一旦用了“低碳经济”这个词之后会引起国际社会的误解。因为在国际上我们中国主要是争取更多的碳排放权,如果我们整天说低碳经济,就是说低碳又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那你们中国承担更多的碳减排责任吧,既然你们觉得低碳那么好,你为什么还在会议上跟我们争那么多碳排放权,还不那么积极,还一直不愿意搞总量控制。所以我们用低碳发展。我们在全国开展的关于碳方面的试点,一个是低碳发展试点、一个是碳交易试点。刚开始有的人叫做低碳经济试点,后来改成低碳发展试点。所以这些词有时候还很重要,大家平时可能没觉得它有多大的绝对,但关键时候有区别。

              生态经济是一个老词,大家用得比较多。生态经济实际上主要强调生态的循环,生态是一个循环系统。

              循环经济,我们出台了循环经济促进法,现在很多地方也在搞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有特定含义的,减量化、资源的再利用、资源化,叫3R原则。它是讲究资源的循环再利用。

              这些概念实际上总体来说,在不太严格的场合就差不多,用低碳经济也行,用绿色经济也行,用低碳发展也行,用绿色发展也行,用生态经济、循环经济都可以,有很大的方面是交叉的,不太严格的场合我们就混用它。如果一旦严格追究起来,还是各有各的用途的,不完全一样。

              今天我们讲的是“绿色发展思路与对策”。先给大家区分一下这几个概念的差距,平时大家也要用。

              二、为何强调绿色发展

              我们为什么要强调绿色发展?有几个理由。

              (一)应对全球资源、能源危机的需要

              现在全球的资源在人类大规模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日益减少,尤其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和能源,因为它地下就这么多,消耗一些又减少一些。尤其是能源,像石油、天然气。

              当今世界上百年来,世界大战以及地区性的战争和地方性的冲突,都是围绕能源的争夺展开的。美国把苏联打垮,也是利用的能源。因为苏联是一个能源依赖型的国家,美国通过能源价格,把石油价格压低之后把苏联经济搞垮。波斯湾战争(海湾战争)实际上也是围绕石油展开的。美国为什么老盯着伊拉克、利比亚、伊朗这些国家?因为这里有石油。它同时也盯着朝鲜,但从来没有真要打朝鲜,因为朝鲜没石油,打也没有用。那些热点的地区,最容易引发战争的,一定是有巨大的资源,这不是偶然的。人类的历史主要是为了资源展开的,再以前是为了争土地。从古至今一直是争土地、为土打仗,现在因为土地是相对稳定的,都成为国土了,都是主权,是围绕着资源。为什么围绕资源展开?是因为资源稀缺。它是工业化、城市化,以及人类生活的必需品,但是现在资源越来越少,就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冲突。

              当今世界上百年来,世界大战以及地区性的战争和地方性的冲突,都是围绕能源的争夺展开的。美国把苏联打垮,也是利用的能源。因为苏联是一个能源依赖型的国家,美国通过能源价格,把石油价格压低之后把苏联经济搞垮。波斯湾战争(海湾战争)实际上也是围绕石油展开的。美国为什么老盯着伊拉克、利比亚、伊朗这些国家?因为这里有石油。它同时也盯着朝鲜,但从来没有真要打朝鲜,因为朝鲜没石油,打也没有用。那些热点的地区,最容易引发战争的,一定是有巨大的资源,这不是偶然的。人类的历史主要是为了资源展开的,再以前是为了争土地。从古至今一直是争土地、为土打仗,现在因为土地是相对稳定的,都成为国土了,都是主权,是围绕着资源。为什么围绕资源展开?是因为资源稀缺。它是工业化、城市化,以及人类生活的必需品,但是现在资源越来越少,就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冲突。

              我们现在为什么强调绿色发展呢?就是想应对这么一个挑战,资源、能源日益短缺带来的挑战,通过绿色发展达到节约资源、能源的目的。这不仅是中国的课题,也是一个全球性的课题。最近若干年来,包括美国,欧盟是最强调绿色发展的,美国是奥巴马上台之后也特别推出了绿色发展的战略,日本、韩国多年来就比较重视了,实际上这背后都反映了各个国家对资源、能源矛盾日益深刻的认识,都强调要推进绿色发展。

              (二)应对全球环境危机的需要

              全球的环境危机集中地体现在全球气候变暖。现在全球在采取一致性的行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

              关于全球气候变暖也是存在争论的。我们国内有的人,包括一些著名的学者,比如郎咸平教授,他们认为西方国家将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降低二氧化碳、绿色低碳发展都是西方国家的阴谋,我们没有必要随着这个阴谋起舞。我跟大家说,这不是一个阴谋,是一个阳谋,别人没有偷偷摸摸跟你说,是明明白白跟你说的。有的人说,全球是不是真的变暖未可知,也许以后还变冷。还真有这个可能性,是不是真变暖现在确实存在着争论,因为它是地球的一个周期,不见得一定是变暖。也有人认为二氧化碳的排放不是造成地球变暖最重要的原因,还有技术更重要的原因,也有其他造成地球变暖的因素。这里我要跟大家说,二氧化碳只是当今世界用来解释地球不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工具或手段,我们并不是说单纯地为了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实际上是解决地球资源和环境可持续的问题,才用这么一个大家比较共同认可的、相对比较好计量的一个指标来说事。不管以后地球变暖了、还是变冷了,只要当今世界多数国家、多数人都认为地球的可持续是遇到了问题,以后即使它变冷了,假的也变成真的了。因为新的世界规则、秩序、世界道德已经形成了,就是绿色、低碳的方向已经形成了。如果适应了这个潮流和趋势就能活得跟好,如果不适应这个潮流和趋势最后死的一定是你,而不是别人。现在欧盟要收航空碳税,美国2020年之后也要收碳税,能挡得了吗?挡不了的话,就只能适应。它可不是你能说服得了的,这是一个大趋势,而且它占领道德的高地。而且确实地球也是面临严重的环境危机。

              我们强调绿色发展,实际上也是全球共同认定环境危机的一种必然选择。事实上来看,确实全球的环境总体是在恶化的。地球变暖大家可能有的人有感觉,有的人没感觉。在南方的有感觉,北方的可能还觉得挺好,变暖了更好,尤其是黑龙江的,免得冬天那么冷,苏联也希望变暖。但是南方温带的人,我是湖南人,我小时候经常看到下雪,现在那个地方下雪越来越少了。所以可能直接各国的感触还不完全一样。但总的来说,我们地球的环境,变暖是一个方面。最主要的是现在自然灾害频发,海啸、地震、水灾、旱灾有哪一年缺过?我们小时候,有那么多吗?那个时候如果说有一年碰到大灾,就属于几年不遇。现在动不动就是几十年不遇、上百年不遇,而且是年年都有。北京这次水灾,也是几十年不遇,至少建国以来没碰到过。这种事情一年还好多次,不光北京,其他地方也是。这说明什么问题?说明确实地球的环境恶化了。

              我们国家,大家可能更有感受。比如空气的污染,现在外国人到中国来是要补贴的,如果他们被国内派到中国北京或上海工作,没有污染补贴他们不来,中国的污染他们受不了。确实,我们如果出国,一回国下了飞机之后,是有感觉,空气是不一样。比如水污染。现在那些河流有几条河流是没污染的?记得小的时候我们老家那些河流,都可以游泳的,男孩子5、6岁以前都不穿衣服的,一下子就到河里去了。现在我们回家,河里都不敢游泳了。还有各种固体废弃物污染更严重,金属污染。工业化、城市化了,各种各样的电子垃圾、方方面面的金属垃圾越来越多,到处都是。围绕环境的各种群体事件频发,比如四川德阳什邡事件、江苏的启东事件,闹出那么大的事来,全是因为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们当今社会稳定、政府形象的主要事件。并且这些事情还会不断地发生,有些地方现在是压着了,有些地方的老百姓比较老实,也有些地方的老百姓揉不进沙子,就要奋起反抗。原来很多人可能没把环境太当回事,现在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了,吃饱穿暖了,要好的环境,环境的价值是越来越凸显了,对环境的破坏容忍度越来越低了。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强调绿色发展,是因为应对国际、国内环境危机的需要。

              (三)应对全球经济危机持续的需要

              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或者经济危机还没有结束,现在还在持续之中。那么要走出这一个危机,需要新的技术,尤其是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的突破,走出这场危机也需要新兴产业的成长、新增长点的成长。新的增长点、新兴产业其中很大一块跟绿色发展有关。

              全球经济危机发展一般分三个阶段,目前正处于第二个阶段。哪三个阶段呢?第一个阶段就是金融机构破产,像雷曼兄弟破产;第二个阶段是主权债务危机,就像希腊为代表的所谓“欧洲五国”,他们现在都陷入主权债务危机;第三个阶段就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危机。现在正处于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第二个阶段。危机为什么呈这样一个演化的趋势?一般危机刚开始爆发的时候,一些金融机构资金链断了,亏损破产。亏损破产怎么办呢?政府发债来救这些金融机构。政府救到一定程度把自己也救进去了,就是主权债务危机了,自己的财政收不抵支。政府把自己救进去之后,政府最后还有杀手锏,就是印钞票。钞票印多了,就是货币体系的危机。应对这场危机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国家和地区,头脑还是相对比较清醒的,对印钞票还不是采用那么放任的态度,当然我们中国例外。美国实施了两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第三次他们还是比较谨慎;欧元区,因为德国的默克尔还是比较有眼光的,欧洲出现那么严重的危机,他一直顶着欧元不能滥印,宁愿勒紧裤带用其他办法也不能滥印欧元。但如果实在顶不住了,最后也只能印了。如果大家都使劲地去印钞票的话,最后就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危机。在没办法的情况下,就是印钞票。我们国家历史上也是如此,包括国民党时期,最后垮台前都是物价飞涨、通货膨胀。危机的第三个阶段就是国际货币体系垮台,现在在第二个阶段上。如果第二个阶段扛不住,最后有可能向第三个阶段演化,我们但愿它别这样,但是也很难说。

              既然国际经济危机还在持续,就会使得整个国家经济低迷还要持续至少两、三年的时间,就使得我们的出口和外需受到了严重的限制。我们城阳区很多产品是外向型的,与韩国、日本的合作还是挺多的。下一步我们对外需都不能寄予过高的期望。

              这场危机,大家关心什么时候能走出来。什么时候能出来主要看两个条件是否具备:第一个条件,技术变革是否取得重大突破;第二个条件,制度变革是否取得重大进展,制度变革包括全球整个治理结构,或者主要经济体的制度变革是否取得重大进展。只要这两个东西是走出危机的根本出路。至于目前世界各国所采取的凯恩斯式的应对危机的举措,比如发债券、印钞票、放松信贷、降低利率、政府大规模投资,我们国家都是这么做的,这些东西都不是解决危机、走出危机的根本出路,都是拎着自己头发往上,都只会为新一轮危机添砖加瓦。只有那两个东西是走出危机的根本出路,制度变革和技术进步。

              那它跟我们绿色发展有什么关系?现在关系是非常密切的。现在正在酝酿全球新的一轮技术革命。每一次危机都会带来一次技术革命的机会,这次也不例外。这一次新的技术革命集中体现在新能源技术、节能环保技术和信息技术上面。而新能源技术、节能环保技术的发展,就是绿色发展的范畴。所以我们这场国际金融危机要走出来,还是靠绿色发展。通过绿色发展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绿色发展形成新的产业,才能够最终使这场危机真正走过去。所以说绿色发展也是应对这次全球金融或经济危机的需要。

              (四)应对中国当前经济下滑的需要

              绿色发展是应对我们中国当前所面临的经济下滑,或者怎么走出这次经济低谷的需要,是应对我们中国当前转方式调结构的需要,或者下一步培育新的增长点的需要。现在我们中国经济面临比较大的困难,这与我们的绿色发展也是有关的。

              我就这几年中国经济的大势跟大家做一个简要的判断。

              我在2009年初的时候就做了一个判断,当时是三句话:短期乐观、中期悲观、长期乐观。短期是指2009年、2010年;中期是2011年—2013年,长期是2013年以后。如果画一个曲线就是V+U型增长。V型是指2008年—2011年上半年,叫V型的快速反弹。U型阶段是从2010年三季度开始。目前我们正处于U型的下降通道上,尽管我们最近采用了稳增长的方式,会出现一个短期的、暂时的回暖,但它还足以改变整体下行的大势。这个U型的底部在哪里?很可能在明年下半年。2014年再慢慢从底部走出来,2015年以后开始步入一轮新的中速增长的轨道。2015年—2020年,我们GDP的平均增长很可能是7%、8%的样子;2020年—2030年增长5%、6%就不错了;2030年以后,我们有可能提前20年实现小平说的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就像当今世界西方国家一样,以后就增长是2%、3%、4%就不错了。总之,过去30年持续10%左右的高速增长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我们开始逐步步入到一个中速增长的时代,再往后就是一个中低速增长的时代。这就是未来的中国经济的大势。

              从2008年—2015年,每年我用一句话概括一下特点。2008年是最意外的一年,因为发生国际金融危机了,所以我们那一年的政策是180度的大转弯。2009年是最困难的一年,因为2009年初我们GDP降到了6.1%,大量民工返乡,出口大幅下降,风声鹤唳。2010年是最复杂的一年,因为2010年我们的经济增长还没有完全恢复,但通货膨胀提前报道了。2011年是最为难的一年,当时宏观政策左也不是、右也不是,上也不是、下也不是。2012年是最紧张的一年,因为2012年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降到8%左右,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各种经济社会矛盾风起云涌,总的感觉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紧张兮兮。2013年是最危险的一年。2014年是最坦然的一年,反正该出的事出了,已经躺到病床上了,反而很坦然。2015年是最富有生机一年,雨后天晴了,暴风雨过后彩虹又出现了,中国经济开始迎来新的一轮中速增长的轨道。我用非常简短的语言给大家素描了当前以及前后面临总的态势。

              这与绿色经济有什么关系?绿色发展就是在中国宏观经济这么一个大的背景下要做的事情。现在中国经济正处于一次持续几年的、非常痛苦的大调整过程中。2008年以后发生国际金融危机,当时我们通过4万亿投资使经济出现了快速的反弹复苏,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我们自身存在的内在问题。我们自己的危机还没有爆发,我们自己的危机正在酝酿之中。所以这几年我们要经历一个很痛苦的调整过程,乃至还要接受危机的洗礼。

              既然是这样,我们还是要走出低谷的。因为我们中国经济长远来看总体是乐观的因为,我们现在正处于青壮年时期,工业化、城市化正处于中期阶段,长期总体还是乐观的。但是我们要想走出这么一个低谷,靠什么?技术进步和制度变革。从经济上来说,就是要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没有其他的选择。像我们现在采取的印钞票、发债券、放松信贷、降低利率、政府大规模投资、搞各种大项目等,这些措施都不是解决危机的办法,有的只会为下一轮危机带来更大的隐患而已。所以我们还是要通过绿色发展,培育绿色技术、培育绿色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只有这个才能带来健康的、可持续的经济真正的复苏。所以说绿色发展也是应对我们当前面临各种困难的重要出路。

              (五)带来多重效应

              绿色发展能带来多重效应,它是有好处的。哪几个方面的效应呢?

              第一,经济效应。

              现在低碳可以通过碳交易,比如清洁机制项目交易,它是可以直接产生效益的。低碳技术如果成熟了,培养出新的低碳产品,而这种低碳(节能环保)的产品本身在国际市场上现在有巨大的需求,它是可以产生效益的。所以绿色发展它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

              第二,环境效应。

              绿色发展,生态环境改善了,氧气增多了,水蒸气增多了,然废气排放减少了,环境质量改善了。这本身就是我们人类需要的一种效应,我们不光要钱。

              第三,社会效应。

              绿色低碳技术和产业发展,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为社会的稳定做出新的贡献。

              第四,道德效应。

              只要强调绿色低碳发展,在国际、国内就占领着道德的制高点,别人觉得你承担着社会责任,别人觉得你是有眼光的,无形中这也是一种品牌。如果不强调的话,是反过来的效果。

              为什么要强调绿色低碳发展?有以上五个方面的原因。

              三、正确理解绿色发展

              正确理解绿色发展,我给大家强调四个要点。

              (一)绿色发展的本质

              绿色发展的实质是什么?实际上是一种经济社会发展的模式。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整个人类社会开始做了一次大的转型,发展模式的转型。在此之前,我们人类在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没太把绿色、低碳的问题作为一个约束条件考虑,我该怎么发展就怎么发展、该怎么排放就怎么排,二氧化碳根本没有作为一个约束条件。自从《京都议定书》签订以来,全人类开始把低碳和绿色作为人类必须要走的一条新的模式、新的道路。所以它本质上是一种模式。

              这种新的模式意味着在我们原来的发展轨道上增加了一个约束条件。就说原来二氧化碳想排多少就排多少,现在不行了,有一个限量的,这个限量就使得二氧化碳的排放权成为一个稀缺资源。原来它就像空气一样,大家都可以用,二氧化碳的排放想怎么排就怎么排,现在只允许你排那么多。2050年人类共同认为,温度升高2度,根据这2度我们测算出全人类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它是有一个总量控制的。这个总量再分给你多少、你多少,排多了不行。这样的话,使得这个发展模式就增加了一个约束条件。原来土地是约束的、水资源是约束的,因为它就那么多,就一个地球,现在二氧化碳排放的空间也增加一个约束条件,实际上是整个人类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发生了一个变化。

              绿色发展的实质是模式的转换。

              (二)绿色发展的特征

              我们要全面理解绿色发展的特征。绿色发展我们以前是说“三低”,就是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这“三低”只能说是绿色或者低碳,还不能把它叫做绿色发展或低碳发展,或者绿色经济,“经济”或“发展”光用“三低”解释不了。要想又绿色又发展或者又低碳又经济,还要有几高效配套。

              第一高是高效率。高效率才能节约资源。

              第二高是高效益。尽管你是绿色、低碳,但效益下降了,也是不可持续的。

              第三高是高循环或者高碳汇。

              只要“三低”、“三高”放在一起,才能完整地叫绿色发展或低碳发展。我为什么反复强调这个?因为很多人把低碳、绿色理解的太狭窄了,老是理解为“三低”。这样就使得我们地方政府对这个东西的积极性不高,又要低消耗、又排放、低污染,要达到这个效果,需要大规模投资,有很多机会成本损失,所以不愿意干。现在我们说的绿色发展,除了“三低”,还可以带来“三高”,高效率、高效益、高碳汇,是有好处的,大家积极性就来了。所以完整意义上的绿色发展是要把三低、三高放在一起来共同理解。有的地方说,我们搞一个零碳的城市或者负碳的城市,零碳、负碳理论上可以这么说,要真去做的话是不行的。你知道要实现零碳或负碳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吗?经济上可行吗?有的人是搞技术的,从技术上他就想当然的以为会有零碳、负碳。学经济学人都知道任何一个东西要实现一个理想的状态,要付出多大的成本和代价。如果经济上不可行的,技术上再先进、再好看、再好听没人用。我们要的是又绿色又发展或者又绿色又经济,不光是绿色和低碳。

              (三)绿色发展的核心

              绿色发展的核心是什么?是要提高碳生产力。

              碳生产力就是一个公式,分母是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子是GDP或其他的,国民收入。这么一个公式就把低碳发展或者绿色发展最本质的东西概括了。越低碳越要发展,越绿色越要发展,用这个公式就可以反映,叫提高碳生产力。

              (四)绿色发展的目的

              绿色发展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是人这个角度,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子孙万代留下一点空间。我们都那么喜欢自己的孩子们,但真正在资源环境这个问题上有时候却没有为我们的子孙万代留下好东西。在我们单个家庭,恨不得把什么东西都留给自己的孩子,但是作为一个全社会人,作为整个国家、地方政府,经常为了追求当前的GDP、追求财政收入、追求自己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就不管以后洪水滔天,不管以后子孙的环境是不是可持续。

              我到很多地方去,为了追求GDP、为了追求财政收入不择手段,所有的工作都是围绕GDP和财政收入展开的,所有的部门,领导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是为了抓GDP、抓项目、招商引资。比较强势的地方政府部门都是财政局、国土局、建设局、发改局、招商局,就是抓经济工作的都是比较重要的、比较强势的,排位也排在前面,至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资源环境等,恰恰是政府应该主要抓的,是社会管理,但排位都排在后面,一般让几个女同志干,当然不是说女同志不行。这就反映了很多地方不重视这个问题。为什么大家都喜欢抓经济工作呢?因为抓经济工作才有好处,有权力、有利益。市委书记、区委书记就相当于董事长,区长相当于总经理,地方政府企业化是整个中国当今的一个普遍问题。政府应该干什么?政府是搞社会管理的,搞公共服务的,经济工作应该给市场、给企业的,政府的责任不是搞招商引资,抓这个项目那个项目的,这不是政府应该干的事情。其他国家的政府干这个吗?而我们国家的政府整天抓这个东西。以后是要实现转型的,是要改革的。

              在这么一个体制下,使得我们绿色发展的目标扭曲了。我们真正的绿色发展的目标是要可持续发展,为子孙万代留下一片蓝天,留下一个可持续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