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言雷语]旅游功能区产生的背景之三:模块旅游、一站式体验与目的地建设


[雷言雷语]旅游功能区产生的背景之三:模块旅游、一站式体验与目的地建设
 
模块旅游是相对于点线式旅游而言的,是指旅游吸引物紧密地集中在某一个区域,旅游者的活动在以该区域为中心的空间内进行,不再追求到更多的地方去看更多的景点。与此相适应,旅游产品类型向多样化发展,旅游收益不再以景区门票为主,旅游产业链的运行主体是旅游客源地的各种旅行代理商和目的地的散客服务商。
“一站式体验”是以产业聚落理论为基础,以“一站式”服务理念为背景,在旅游体验经济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发展形成的。旅游产品的“一站式”服务要求景区、管理部门、相关企业、开发商、社区居民等的高效合作,游客的所有需求在设施相对集中、功能完善的特定区域内得到满足,反映了游客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需求变化的新趋势。
旅游目的地是能够使游客产生旅游动机并追求动机实现的各类空间要素的总和。与过境地相比,目的地有利于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增加旅游收入、实现各类资源的充分利用,因此受到地方政府的关注,尤其是旅游资源集聚区。目前,旅游目的地的主要载体是优秀旅游城市、环城市旅游度假区、旅游经济强县、大型山水旅游区。随着旅游目的地发展模式从传统资源直接利用向区域资源全面整合的过渡,旅游功能区会成为一种新兴旅游目的地类
除了上述三个方面的因素之外,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李庆雷指出,旅游功能区的产生还与主体功能区思想的普及和四川灾后重建有着较为重要的关系。随着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宣传与实施,处于限制与禁止开发区的地方政府将注意力转向资源消耗低、环境影响小的旅游业。在这一过程中,部分地方政府也树立了功能区意识,通过设立不同类型与性质的功能区促进主导产业提升和人地协调发展。《国务院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0821)中提出“把旅游业作为先导产业,加快重点旅游景区、景点的恢复重建”,成都、绵阳、雅安等地通过发挥旅游业的先导作用,统筹了基础设施、空间布局、土地利用、乡村建设,促进了恢复重建。(资料来源:李庆雷.旅游功能区若干问题简论[J]. 三峡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353:4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