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想,究竟孝该如何定义。今天突然来了灵感,似乎孝的定义在我的面前铺开了案卷:一切有利于父母或长辈幸福延绵的作为都属于孝的作为。子女或小辈所有能够使父母或长辈获得幸福延绵的运作就是孝的显示。孝是发自儿女和小辈内心的爱,这种爱的展现和作为就是使自己的父母或长辈生活得开心、安心、舒心。
孝的核心相关是幸福延绵。存在的延续和不停地发展,连续不断,接连继续,长此流传,这就是延绵。幸福延绵就是存在的延续和发展中充满着幸福。幸福延绵反映了这样一个图景:作为一种存在,在其不停地发展、连续不断、接连继续、长此流传的过程中,除了存在本身,还有幸福与其相伴永随。
作为个体的父母或长辈,获得的幸福延绵,意味着在其生命的延续过程中,可以尽可能地长,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充满着幸福。可是幸福是一种人的感觉,父母或长辈的感觉只有父母或长辈自己知道,儿女或小辈只有通过观察间接地知道,而且这种知道的准确性还有待验证。
作为儿女或小辈,尽孝的作为方向是让自己的父母或长辈通过自己的作为获得幸福的延绵,在这一过程中,要尽量准确地获得父母或长辈在接受了自己尽孝的作为后究竟有没有获得幸福,究竟获得了多少幸福,对于他们的延绵能够产生多大的作用,并且在获得准确的情况后迅速调整自己尽孝的作为。
有很多做子女和后辈的现在都很清楚,光是从物质上编织尽孝作为,产生的效应并不是非常好的,而在精神上编织尽孝作为,却能够获得比较良佳的效应。关心父母或长辈在精神上的需求,这是现代尽孝必须认真对待的课题。定期和父母小聚、进餐、旅游、观剧,从很多资料的分析,这样的尽孝作为效果很好。
定期,每周一次,或每半个月一次,或每一个月一次,这样的定期属于时间上的最佳定期。小聚,可以是登门拜访,可以是接父母或长辈到自己家来,互相聊聊,大家共同纳入同一个生活场中,互相看看,感受互相的存在。进餐,在一起吃饭,或吃点心或一起喝茶,进餐的同时也必不可少聊天说地,气氛一定得是可以产生幸福感的气氛。旅游,短途旅游或是长途旅游,不管是短途旅游抑或长途旅游,必定包含着聚,包含着餐,也就是说旅游是聚和餐和住的综合体,旅游所产生的尽孝综合效应是最佳的,若是三代同游,不仅充分展现了尽孝的光灿,十分生动地进行了尽孝的教育,而且还最为深刻最为有效地把尽孝的作为升华到很高的境界。观剧,最简单的观剧就是一起看电视,比较复杂的就是到剧场去共同观剧,在共同观剧时要大家及时表述观感,进行观剧的交流,这样才有利于产生尽孝的效应,如果各看各的,没有观感的交流,尽孝的效应可能就很差。